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探讨皮质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与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固定在腰椎退行性疾病合并骨质疏松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按照非劣性检验标准估算样本量,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前瞻性纳入2019年3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并平均随机分配到CBT组与PS组,分别进行后路腰椎减压单节段CBT螺钉固定与PS固定椎间融合术,经过至少2年随访。主要观测指标为椎间融合率;次要观测指标为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腰背与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残障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日本骨科协会(Jan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手术相关参数(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两组数据进行组间与组内对比分析。结果:最终CBT组共有58例、PS组56例完成随访。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吸烟状况、体重指数、骨密度及手术节段分布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CBT组45例(77.59%)、PS组42例(75.00%)患者实现了椎间融合,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745)。每组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前VAS评分、ODI及JOA评分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CBT组的ODI及JOA评分均优于PS组(P<0.05),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术后1年、末次随访时的ODI及JOA评分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B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引流量均优于PS组(P<0.05)。两组硬膜撕裂、神经根损伤和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相似。术后CT显示螺钉误置,CBT组发生率为2.16%(5/232枚),PS组为1.34%(3/224枚),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724)。CBT组共有2枚螺钉(0.89%)出现松动并在CT扫描图像上出现移位,发生率低于PS组(10/224,4.46%)(P=0.034)。CBT组58例患者中共有3例(5.17%)出现并发症,PS组56例患者中共有9例(16.07%)出现并发症,PS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41)。结论:CBT螺钉固定在合并骨质疏松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单节段固定融合手术时可获得较PS固定更加优秀的短期功能恢复,以及相似的临床效果和椎间融合。CBT螺钉固定用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人群的手术治疗是较PS内固定有效且更优的替代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sequestrat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 SLDH)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10月应用UBE治疗的27例S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俯卧位全麻下UBE摘除脱垂游离的髓核组织,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88.5±12.8)min,术中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类脊髓高压反应等相关并发症,硬脊膜撕裂1例。随访时间平均(19.2±4.0)个月。随着术前、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时间推移,腰痛VAS评分[(3.2±1.8),(0.8±0.5),(0.2±0.2), P<0.001]、腿痛VAS评分[(7.8±1.1),(1.0±0.4),(0.4±0.4), P<0.001]和ODI评分[(74.4±5.3),(17.8±1.3),(10.7±1.3), P<0.001]显著减少,JOA评分[(14.5±2.7),(22.6±3.1),(2...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与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脊柱内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7例,UBE组39例,PELD组48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减少值、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后12个月应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硬膜囊面积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术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采用UBE治疗的109例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7例, 女性62例, 年龄(53.3±8.2)岁(范围:21~80岁)。手术节段为单节段80例, 双节段25例, 三节段4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手术并发症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手术前后行腰椎CT三维重建检查, 观察关节突关节保留情况和关节突关节切除内侧角(β角);术后12个月行过屈、过伸位腰椎X线片检查, 观察腰椎稳定性。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广义估计方程。结果 10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时间(94.5±37.1)min(范围:56~245 min), 术中透视(6.8±4.0)次(范围:4~16次), 住院时间(5.3±3.7)d(范围:4~14 d)。术中出现硬膜囊撕裂4例, 短暂性下肢麻木4...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multiple levels asymmetric Ponte osteotomy,MAPO)与全脊椎截骨术(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在治疗重度僵硬性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后凸(adult idiopathic kyphoscoliosis,AIKS)的冠状面与矢状面影像学参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6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后路MAPO或VCR手术,并随访2年以上的重度僵硬性AIKS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脊柱全长左、屈位X线片)。根据术中截骨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MAPO组与VCR组。运用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脊柱冠状面与矢状面的影像学参数(主弯Cobb角、局部后凸角、顶椎偏距、冠/矢状面平衡、胸椎后凸角与腰椎前凸角)差异,并对术前存在冠、矢状面失衡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评估冠、矢状面平衡的改善情况。结果:最终共对30例脊柱侧后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性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26.97±8.88岁,平均随访时间28.70±7.05个月。MAPO和VCR两组主弯从分别从术前平均103.21°±16.97°及110.79°±15.97°矫正至48.58°±17.27°及57.33°±17.43°,主弯矫正率分别为(53.13±13.71)%与(48.89±12.81)%。局部后凸从术前平均85.21°±26.80°及93.3°±25.09°矫正至39.66°±20.28°及56.90°±21.36°,后凸矫正率分别为(47.20±19.92)%与(38.38±12.89)%。两组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影像参数包括冠、矢状面平衡、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矢状面亚组分析除VCR组矢状面平衡出现增加外,其余平衡参数均存在不同程度改善,但组内与组件并无统计学差异。VCR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显著高于MAPO组。MAPO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VCR组。结论: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AIKS能够达到与VCR相似的冠状面与矢状面影像学改善,并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