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屑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及其自身抗体测定李洪武,李降龙,刘方,赵昊(泰安市和心医院,山东泰安271000)为了探讨银屑病与甲状腺的关系,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22例银屑病患者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抗甲状腺...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巨结肠症EDN—3及EDNRB基因结构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中国散发先天性巨结肠症是否有EDNRB基因和EDN-3基因突变,以探讨EDNRB及EDN-3与HD发生的关系。方法 34例中国散发先天性巨结肠症。提取手术组织标本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EDNRB基因第3、4、6外显子和END-3基因第1、2外显子,单链构象多态(SSCP)分析上述外显子是否有突变。结果 13例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膜症中,2例有EDNRB基因突变,1例有EDN-3基因。普通型及长段型未见EDNRB基因和END-3基因突变。结论 中国散发先天性巨结肠症短段型有EDNRB基因和EDN-3基因突变,提示EDNRB基因、EDN-3基因与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是两校开展合作的前提。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对口支援最需要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远程网络教学是对口支援最实惠的发展面。学生受益是对口支援最根本的落脚点。从这“四个方面”去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精神,是对口支援两校成功的做法和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经肛加固吻合口对预防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年08月至2022年05月我院普外科行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Dixon)患者共127例。根据指南,中低位直肠癌为肿瘤下缘距离肛门10 cm以内,根据吻合口加固方式不同分为三组:经肛连续缝合组(n=43);经肛间断缝合组(n=42);对照组(未经肛门缝合组)(n=42)。对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肛周疼痛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经肛连续缝合组和经肛间断缝合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流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肛周疼痛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吻合口瘘方面,连续缝合组为4.65%,间断缝合组为4.76%,对照组为16.67%,三组间比较虽无统计学差异(P=0.079),但提示经肛缝合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病,术后住院时间,间断缝合组为(8.17±1.52)d,连续缝合组为(8.15±1.69)d,对照组为(12.13±1.57)d,有统计学差异(P=0.035),经肛连续缝合组和经肛间断缝合组间比较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级吻合口瘘对照组例数为3例,多于经肛缝合组1例。结论: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经肛连续吻合口加固和经肛间断吻合口加固能降低术后吻合口瘘,技术操作简单,并缩短住院时间,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胆囊癌1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10月~2002年10月141例胆囊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诊断采用术中探查、即时冷冻切片及影像学检查等方法。治疗采用根治性手术、二次手术、复发再手术等综合性手段。结果术前确诊87例。其中,有12例未作手术。术前未予确诊的54例,经手术或冷冻切片确诊42例,术后病理切片证实12例。随访97例。住院期内共死亡15例,出院3个月内死亡32例。累计存活1年以上者34例,3年者10例,5年者6例。其中,存活5年及5年以上者均为术后病理发现而行二次根治手术者。结论胆囊癌的诊断易受结石、黄疸、炎症等影响。术中疏忽和未作冰冻切片可影响术中再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根治性手术、二次手术及复发再手术可提高胆囊癌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二科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429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再进一步验证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和临床实用性。结果 429例患者中,86例(20.05%)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53例(12.35%),腹腔感染16例(3.73%)、切口感染7例(1.63%)、泌尿系感染10例(2.33%)。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低预后营养指数[OR=0.951,95%CI(0.905,0.999),P=0.044]、手术时间长[OR=1.274,95%CI(1.069,1.518),P=0.007]、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健康状况分级Ⅲ~Ⅳ[OR=9.607,95%CI(4.484,20.584),P<0.001]和饮酒史[OR=3.116,95%CI(1.696,5.726),P<0.001]是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新型设备人工智能肠鸣音监测系统探索和分析假饲对促进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9月收治的100例行LA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参与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各50例, 对照组行LA术后常规护理, 实验组行LA术后常规护理及假饲状态护理。采取双盲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恶心呕吐、腹胀、口干口臭及术后腹痛等并发症进行记录与收集。运用GraphPad Prism 9.0及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时间、腹痛等症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8.92±0.56) h, 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0.55±0.88) h,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9, P<0.001);实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20.10±0.50) h, 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0.96±0.59) h,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巨结肠症内皮素B受体基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检测中国散发先天性巨结肠症 (HD )是否有EDNRB基因突变 ,以探讨EDNRB与HD发生的关系。方法 提取 3 4例中国散发性HD患儿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基因组DNA ,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EDNRB基因第 3 ,4,6外显子 ,单链构象多态 (SSCP)分析上述外显子是否有突变。结果 13例短段型HD中 ,2例有EDNRB基因突变 ;常见型及长段型未见EDNRB基因突变。结论 中国散发短段型HD有EDNRB基因突变 ,提示EDNRB基因与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和CD4+CD25+CD127dim/-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评估IL-35对Treg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有51例HCC患者和25例对照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浆,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BMC中IL-35亚基mRNA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35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CD4+CD25+CD127dim/-Treg比例。使用重组人IL-35(1 ng/ml)刺激HCC组PBMC 24 h,观察Treg比例和EBI3、IL-12p35 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分选17例HCC患者的Treg,经重组人IL-35刺激后与自体PBMC共培养48 h,通过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表达评估IL-35对Treg功能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结果 HCC组血浆IL-3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024±218.0)pg...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在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接受TME的8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TaTME组41例,TME组42例;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胃肠指标、肛门功能评分等采用( ±s)表示,独立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行χ2或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行log-rank检验;P<0.05为检验水准。 结果TaTME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多于TME组,术后恢复指标优于TME组(P<0.05)。TaTME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3%小于TME组19.0%(P<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TaTME组优于TME组(P<0.05)。术后6个月,TaTME组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明显低于TME组(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肛门功能Kirwan分级比较,TaTME组肛门功能良好率优于TME组(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发现,术后2年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Ta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术中安全、可行,其整体疗效优于TME,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