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尿道上裂1例     
临床上可见到各种类型的尿道上裂,而对尿道上裂少有报道,我院收治1例介绍如下。 患儿李某,男,10岁,出生后即有阴茎短缩,畸形,常有尿液浸湿衣裤,多次就医无效,于1995年9月6日入本院。一般情况正常,头、颅、胸部无特殊,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电图正常,腹平软,肝脾不大,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阴囊内左右睾丸相等,阴茎纵缩于皮下,指压阴茎腹侧包皮后部可显出阴茎外形,背侧包皮少于腹侧,从龟头尿道外口之背部呈瓣状裂开直达阴茎1.8cm长。  相似文献   
2.
我科2002年1月至2006年8月在鼻内镜下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18例,术后随访12月~4年,1次治愈16例,再次修补治愈2例,未见严重手术并发症,现将有关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6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小儿鼻内镜手术(ESS)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较成人鼻内镜手术的优势.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ESS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有完整资料的儿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按1997年海口疗效评定标准,62例中治愈30例(48.4%),好转24例(38.7%),无效8例(12.9%),总有效率为87.1%.结论 ESS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理想方法,术后仔细换药及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治疗19例OSAS患者。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显效13例(68.4%),进步4例(21.1%),总有效率为89.5%,无效2例(10.5%)。结论:UPPP是治疗OSA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尿毒症性心包炎是终末期肾衰病人的严重并发症,即使透析治疗,病死率仍为8~20%。公认血液透析(HD)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报道用腹膜透析(PD)治疗4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鼻窦霉菌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16例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本病患者.结果16例均治愈,术后定期在鼻内窥镜下换药,随诊6mo~1a均未复发.结论解除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彻底清除病灶,恢复鼻腔通气引流为本病的治疗原则.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术式.CT扫描有助于本病与鼻窦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饮食是人类生存所需营养的主要来源。经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的尿毒症病人,饮食供给尤为重要。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尿毒症病人因长期食欲差,代谢紊乱导致体内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例失调,蛋白合成障碍,以及长期从尿中丢失,往往低蛋白血症明显。接受CAPD治疗后,尽管食欲改善,但蛋白质代谢障碍并未彻底纠正,加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的高频超声声像图分型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旨在提高超声对老年性白内障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453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老年性白内障的声像图表现,并对其进行超声分型。结果:根据超声特征表现,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4型:Ⅰ型:皮质混浊型白内障276例;Ⅱ型:核混浊型白内障107例;Ⅲ型:完全混浊型白内障62例;Ⅳ型:晶体溶解型青光眼8例。结论:超声检查老年性白内障具有较客观的声像图征象,超声分型可为眼科临床提供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晶体溶解性青光眼是一种由于晶体皮质溶解引起的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多发生于60岁以上,临床较为少见,易与其他类型青光眼相混淆。本组回顾性分析7例晶体溶解性青光眼患者的声像图资料,旨在提高超声对其的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取2007年1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442例青光眼患者,其中7例经临床手术确诊为晶体溶解性青光眼,男2例,女5例,年龄62~86岁,平均(71±10)岁;患者均起病急,于发病  相似文献   
10.
茶多酚(tea po lypheno l, TP ),是茶叶中30余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约占茶叶干重的30%[1,2]。茶多酚是一种天然的高效、无毒抗氧化剂,同时也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天然药物[3,4]。但茶多酚脂溶性较差,生物利用度低[5,6],限制了其在医药和食品等行业的应用,同时也给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茶多酚的药理学机制带来很多困难[7]。目前,茶多酚的改性主要是使用化学合成的方法,改性后的茶多酚分子脂溶性虽然增强,但茶多酚在改性的过程中往往会损失部分酚羟基,导致茶多酚的生物活性大大降低。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具有有效保护被包裹药物、提高被包裹药物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