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病变可累及大肠各段。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主。主要侵犯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临床表现多有腹痛、腹泻、粘液血便。小儿发病主要在青春及学龄期,男较女多见。病程大多迁延,可反复发作。因此早期正确治疗对预后和防止复发尤为重要。1999年7月至2005年10月,我院对5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儿采取先开塞露清洁灌肠,再选择较细的导管实施药物保留灌肠,并适当增加插管的深度,缓慢灌注药液,取得较好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原位肝移植的静脉-静脉转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技术对原位肝移植术中无肝期血流动力学、生化、体温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8例原位肝移植术中使用JostraRotaFlow离心泵、热交换器、边缘肝素化进行开放式静脉-静脉转流。结果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时间(136.7±60.4)min,灌注流量0.5~3.5L/min,动脉压维持在(82.3±3.3)mmHg,中心静脉压维持在(8.12±4.05)cmH  相似文献   
3.
分析、统计我们应用 3种不同管径静脉管、>16岁者行体外循环插管手术病人资料 ,讨论 1 0cm2 (0 4 4× 3 32英寸 )静脉管的优越性 ,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 ,我们使用 2根 0 5cm2 (3 10× 1 2 0英寸 )静脉管行体外循环手术 14 1例 ,全组年龄 16~ 75岁 ,平均 (39 5± 13 8)岁 ;体重 30~ 84kg,平均 (5 4 4± 9 4 )kg ;其中瓣膜置换术 81例 ,先心病矫治术 2 3例 ,左房黏液瘤摘除术 5例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例 ,Bentall手术 2例 ,其他手术 2 3例。使用 1 0cm2 (0 4 4× 3 32英寸 )静脉管行体外循环手术 312…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 ,80岁 ,70 kg,双下肢浮肿 2 0余天入院。尿蛋白 + +。超声、CT、MRI提示 :右肾肿瘤伴右肾静脉、下腔静脉及右房癌栓。全麻下行胸骨正中切口延长至腹部正中切口 ,游离肾蒂 ,结扎肾动脉 ,切除病肾。全身肝素化 ,肝素3 mg/ kg,维持 ACT>480 s。升主动脉插入 2 4Fr供血管 ,上腔静脉插入 3 2 Fr引流管 ,右髂静脉插入 2 6Fr引流管 ,应用 Sarns740 0型人工心肺机 ,Terumo sx1 8膜式氧合器 ,建立体外循环。并行循环后降温 ,维持鼻咽温 3 4℃左右 ,流量 3 .5L/ min。阻断上、下腔静脉。因癌栓游离端膨大 ,不能经下腔静脉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主动脉全弓替换加“象鼻”支架术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1年9月本院完成的21例主动脉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的手术资料.其中急诊手术15例,择期手术6例.CPB均采用中度血液稀释;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流量脑灌注,头部冰帽脑保护.结果 CPB时间:(151.5±34.5)分钟,阻断时间:(124.5±36.5)分钟,停循环时间:(42±10)分钟;术后24小时出血死亡1例,术后1周凝血功能下降出血死亡1例;术后肾功能衰竭2例;大面积脑梗1例,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异常1例;右手肢体活动障碍1例;余顺利出院.结论主动脉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中应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及多种脑保护、血液保护措施可成功保障手术安全,其中正确选择插管方式及良好的温度管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施丽萍  陈英莲 《浙江医学》1999,21(3):175-176
我院1995~1997年行心脏人工瓣膜替换术的患者因人工生物瓣膜衰退及机械瓣膜故障、瓣周漏、细菌性心内膜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余漏或畸形未完全矫正及心脏肿瘤术后复发等共计22例,再次施行了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由于该类病人病理生理改变的特殊性,给体外循环插管及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现将我们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将40例体外循环手术病人随机分成离心泵组(A组)和滚压泵组(B组),每组20例。在转流前后采血检测血液有形成分并记录术后至次日早晨7时心包纵隔引流量。结果显示:转流后B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是A组的2.6倍,A组血小板分布宽度较B组明显增加(P<0.05),而术后心包纵隔引流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5)。认为离心泵可减少对血液有形成分的破坏,建议有条件时尽可能采用。  相似文献   
8.
1993年5月至1999年2月 ,我们应用体外循环静脉 -静脉转流方法成功地完成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3例 ,现将体外循环转流体会报道如下。例1 :男 ,37岁。因患肝脏巨大平滑肌肉瘤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体外循环用SARNS7400人工心肺机和MAXIMA膜式肺作储血、过滤和变温 ,加用微栓过滤器。预充液为复方林格氏液30ml/kg,适量加入库血和血浆等使血球压积 (HCT)维持在30 %左右。全身肝素化后(2.5mg/kg) ,分别经髂外静脉、门静脉、腋静脉插管建立静脉 -静脉转流通路。转流中泵流量1.48±0.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