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矽肺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50例矽肺合并肺结核病例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应用MPR软件对图像重建数据行后处理重建,得到MPR图像。从结节、团块、空洞及胸膜炎等方面进行分析、分型,总结一些CT影像特征,给矽肺合并肺结核的诊断予一定的帮助。结果矽肺结核浸润型8例,占16%;矽肺结核结节型12例,占24%;矽肺结核团块型32例,占64%;矽肺结核空洞型21例,占42%;矽肺结核胸膜炎型17例,占34%。结论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对矽肺合并结核的诊断更详细、精确,在诊断矽肺结核的病变范围、程度及并发症的优势显著,通过分型便于早期、准确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脑代谢物绝对浓度的变化及其演变规律.方法 45例不同时期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及磁共振波谱检查,采用LCModel频谱定量软件完成代谢物绝对浓度的定量分析.结果 在超急性期,脑梗死区NAA、Cr浓度较对侧明显下降,Cho、mI浓度略有下降.在急性期,脑梗死区NAA、Cr、Cho、mI浓度继续显著下降.在亚急性期,NAA浓度保持在极低水平,与急性期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而Cr、Cho、mI浓度继续显著下降,与急性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慢性期NAA、Cr、Cho、mI浓度处于很低的水平.Lac浓度在超急性期明显升高,到急性期浓度达到最高,亚急性期以后逐渐下降.结论 磁共振波谱结合绝对定量技术,能直观、准确地显示脑梗死后脑代谢物的改变及其变化规律,对研究脑梗死病理、生理变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评价价值。材料与方法:脑外伤病人45例及正常对照组12例,分别行常规MR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在FA图上分别测量创伤组及对照组双侧半球白质感兴趣区FA值,将两组相应感兴趣区FA值均值进行比较,观察有无明显差异。并将创伤组FA值均值与临床GCS评分和昏迷时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创伤组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及内囊后肢FA值均明显降低(P<0.01)。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压部FA值的变化与GCS评分正相关,与昏迷时间负相关。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白质损伤敏感,并能反映其损伤程度,是目前活体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若伟  郑文斌 《医学综述》2008,14(2):316-318
磁共振波谱是基于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化学位移及自旋耦合现象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它的应用使无创性的动态观察脑梗死细胞代谢的变化成为可能。脑梗死后代谢物的改变以N-乙酰天冬氨酸和乳酸的变化最为重要,N-乙酰天冬氨酸的明显下降和乳酸的升高是诊断急性脑梗死敏感而有效的指标;梗死灶边缘、周围N-乙酰天冬氨酸正常或轻度下降而乳酸升高的区域提示缺血半暗带的存在;二者的变化亦能对患者的预后做出评估。文章的最后部分对磁共振波谱定量方法问题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2*加权血管成像(SWAN)序列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病理确诊的38例CCA患者的SWAN序列表现特征,比较SWAN序列与常规MR序列对CCA病灶诊断检出率的差异。结果:38例CCA患者,SWAN序列共检出病灶153个,T1WI共检出88个病灶,T2WI共检出112个病灶,T1WI、T2WI和SWAN序列对脑内CCA病灶检出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CA在SWAN序列上表现为完全均匀低信号、"爆米花样"混杂高信号及边缘环绕低信号"铁环征"。结论:SWAN序列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敏感性高于常规MR序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ic,1HMRS)检测,探讨健康成人脑桥的代谢物浓度变化规律。方法 80个健康中国成人,年龄21到60岁,分成四组,每组包含20人,男10人,女10人。运用1HMRSPRESS序列进行扫描。结果从21到60岁总的NAA/Cr,NAA/Cr+Cho,Cho/Cr比值分别是2.13±0.07,1.23±0.09,0.81±0.06,和1.81±0.09。脑桥最高代谢物浓度是在41-50岁年龄组。脑桥代谢物浓度和年龄、性别没有相关性。结论健康成人脑桥的NAA/Cr,NAA/Cr+Cho,Cho/Cr比值和年龄、性别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冠状动脉成像,研究冠状动脉0钙化积分人群非钙化性斑块的发生率及管腔狭窄程度,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968例冠状动脉0钙化积分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及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非钙化性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968例患者中,203例(21.0%)检出非钙化性斑块,斑块导致轻度狭窄124例(61.1%)、中度狭窄53例(26.1%)、重度狭窄26例(12.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OR=3.994,P=0.010)、男性(OR=2.663,P=0.000)、吸烟史(OR=1.376,P=0.001)、甘油三酯增高(OR=3.536,P=0.00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OR=0.653,P=0.008)为冠状动脉非钙化性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史、血清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与斑块导致的管腔狭窄程度有关.结论 冠状动脉0钙化积分人群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存在非钙化性斑块,高血压、高脂血症为非钙化性斑块形成的两大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DTI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对大鼠脑干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85只雄性大鼠,分对照组(N组),急性酒精中毒组(A组),DAI组(T组)和急性酒精中毒合并DAI组(AT组)。对照组和各实验组动物(模型制作成功后1 h、3 h、6 h、12 h、24 h)进行MRI检查,并取脑干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急性酒精中毒合并DAI组脑干ADC值于伤后1 h开始降低,6 h达最低点,此后ADC值逐渐升高,24 h达到最高;FA值1 h即降低,随时间逐渐降低,24 h达到最低值。急性酒精中毒合并DAI组伤后各时间点FA值低于单纯DAI组,伤后3 h、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 h内ADC值低于单纯DAI组,24 h后高于DAI组。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可以加重DAI后脑水肿及轴索损伤,DTI能更敏感地检测到常规MRI不能发现的急性酒精中毒合并DAI后脑干部位脑水肿及轴索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70例经CT证实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CT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结果缺血性脑梗死继发出血转变多发生于起病4 d至2周,CT表现为低密度梗死区内散在斑片状、团块状、脑回状高密度影,以非血肿型占多数(78.6%)。结论 CT检查能及时发现出血性脑梗死,明确出血部位及范围,是临床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减少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陈喜明  陈若伟  董琼雄 《医学综述》2012,18(16):2682-2684
目的分析支气管结核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其在支气管结核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经细菌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结核的16层螺旋CT表现。结果支气管结核的主要CT表现为支气管结核好发于上叶支气管,病变范围较广泛,可多支受累;支气管管壁多为不规则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少数可完全闭塞,可引起肺不张;部分支气管壁可见钙化;多数病例肺内可见支气管播散灶。结论多层螺旋CT可提高支气管结核的诊断率,对支气管结核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