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一种新术式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并与传统开放TLIF和PLIF进行对比。方法2008年7月-2012年7月,292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93例行PLIF(A组),102例行开放TLIF(B组),97例行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C组),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记录术中植入椎间融合器高度及椎间隙高度恢复情况,随访术后腰腿痛VAS、ODI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手术节段构成、术前腰腿痛VAS和ODI评分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末次随访ODI和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明显优于A、B组(P〈0.05),C组植入椎间融合器高度明显优于A、B组(P〈0.05)。结论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能达到有效的减压效果,而且具有损伤小、出血量少、椎间隙高度恢复理想、术后腰痛残留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制作出钛合金个体化仿生型人工椎板应用于腰椎椎板切除术后脊柱重建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具成人腰椎的尸体标本,3D打印出钦合金仿生型人工椎板,行腰椎椎板切除和人工椎板植入手术,采用皮质骨轨迹锁定螺钉固定,观察其稳定性,术后行CT扫描了解人工椎板和螺钉的情况。【结果】本研究设计的仿生脊柱椎板形态与原椎板结构相似,模拟手术中易于安装,匹配性好,利用皮质骨轨迹螺钉技术固定仿生椎板稳定性好,保留的棘上、棘间初带能重建到人工椎板棘突的缝合孔上;CT扫描结果显示设计的人工椎板与原脊柱棘突椎板结构相似,匹配性好,固定螺钉位置理想,骨性椎管容积和前后径较术前明显增加。【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设计的个体化仿生型人工椎板应用于腰椎椎板切除术后的重建,可增加椎管容积,且匹配性和稳定性好,具有保留脊柱节段的活动度和提供后方韧带附着点重建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挖掘真实世界中特立帕肽相关的不良事件(ADE)信号,为其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特立帕肽2015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的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进行信号挖掘,分析其ADE发生情况。结果 共得到ADE信号299个,累及23个系统器官分类(SOC),合计报告37 332份,其中女性(76.44%)占比明显高于男性(7.06%),年龄主要分布在50岁以上的人群。累及的SOC主要包括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各类检查、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等;报告数较多的ADE信号包括关节痛、肢体疼痛、头晕、注射部位青肿、肌痉挛等。挖掘到42个说明书未记录的新发现可疑不良反应,包括骨钙素升高、维生素D异常、肢体肿物、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乳房钙化等。结论 特立帕肽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与说明书有一致性,但存在部分新发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临床用药时应重点关注此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的自觉症状,便于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负担。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宝山监狱2000例服刑人员进行集中评定,评定前向服刑人员说明此次评估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便于取得他们的配合,保证资料的真实性,评定后当场收回。结果服刑人员SCL-90量表总均分、总分、8项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5 or P〈0.01);总分的高低与年龄、学历、SAS总分、SDS总分显著相关,而不同刑期的服刑人员之间的量表总分经F检验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服刑人员存在着众多的心理问题,我们的管教人员应在平时的工作中有的放矢的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可扩张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 TLIF)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取微创可扩张通道下TLIF治疗的32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骨盆入射角(PI)、腰椎前凸角(LL)、滑脱程度(SP)、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手术切口长度4.8~6.5 cm,平均(5.6±0.6)cm;手术时间80~220 min,平均(125±23)min;术中出血量130~550 mL,平均(185±113)mL。术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19±5)个月,末次随访时腿痛VAS评分从术前(5.07±3.89)分下降至(1.63±1.20)分,腰痛VAS评分从术前(6.32±2.70)分下降至(1.15±1.01)分。 JOA评分从术前(11.05±3.12)分增至(22.51±4.03)分。腰椎滑脱完全复位28例,椎间隙高度从术前(5.12±1.38) mm增至(10.87±1.45) mm,腰椎前凸角从术前(47.23±16.19)°降至(43.51±14.88)°。结论对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微创可扩张通道下TLIF能对滑脱椎体进行复位,恢复良好的腰椎前凸角,改善脊柱-骨盆矢状位力线平衡,而且具有损伤小、出血量少、椎间隙高度恢复理想、术后腰痛残留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分析采用微创通道(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与后路椎间盘镜 (MED)下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微创通道下经皮椎弓根钉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微创通道组)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同时期采用椎间盘镜下经皮椎弓根钉TLIF(椎间盘镜组)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各2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M-JOA 评分、腰椎前凸角、病变椎间隙高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通道组优于椎间盘镜组,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3个月、12个月随访时:两组术后M-JOA 评分、腰椎前凸角及病变椎间隙高度变化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微创通道下联合经皮椎弓根钉TLIF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不但具有使用MED辅助下手术的临床效果,而且手术时间短,是一种可选择的安全、有效、微创且较 MED容易掌握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0T 磁共振(MRI)弥散张量成像(DTI)结合T2WI序列应用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节段选择的可行性及评估手术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23例,术前首先根据MRIT2WI序列进行椎管狭窄严重程度分级,再结合DTI检查结果得出各个节段脊髓的表观弥散系数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 (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两者结合判断出引起颈髓功能受损的责任节段后实施颈椎减压手术治疗,分别记录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的JOA(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评分,按临床疗效情况分为两组,A组JOA改良率≥50%,B组JOA改良率<50%,术后12个月后随访复查MRI和DTI并收集相关图像数据,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手术节段脊髓的ADC值和FA值变化,以及分析ADC值、FA值与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随访时间13~31个月,平均(17.54±8.87)个月,手术节段为C3~5 3例,C4~6 10例,C5~7 5例,C3~6 2例,C4~7 3例,患者术后JOA评分、FA值和ADC值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的术前、术后FA值与相应的JOA评分呈正相关(P<0.05);术前ADC值与相应JOA评分呈负相关(P<0.05),但术后两者无相关性(P>0.05)。结论弥散张量成像作为一项可定量评估脊髓信号变化的检查,有助于指导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节段选择和临床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坚持体育运动对促进长期家庭氧疗慢阻肺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门诊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购买家庭吸氧装置设备的40例符合选取条件的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在湘桥区人民医院住院好转出院,20例在潮州市中心医院住院好转出院.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结合家庭氧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坚持体育运动.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经长期坚持体育运动训练后,发现实验组FEV1(47.5±11.6)%、FEV1/FEV(45.8±14.3)%、6MWD(273.2±21.5)m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40.3±12.3)%、(38.5±15.4)%、(220.3±19.5)m.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长期家庭氧疗的基础上坚持长期体育运动,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减少急性发作,从而延缓慢阻肺病程进展,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