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诊断和内镜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39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合并胆道并发症行ERCP资料,通过ERCP发现10种胆道并发症,发生部位包括移植肝、吻合口和受体胆管、十二指肠乳头等,其中常见的并发症为胆管、吻合口狭窄(102/139,73.4%),胆管炎(94/139,67.6%),胆总管和肝内胆管胆泥、胆结石形成(75/139,54.0%),十二指肠乳头功能紊乱(20/139,14.4%),胆漏(17/139,12.2%),T管相关的并发症(4/139,2.9%)等。少见的有十二指肠乳头狭窄(1/139,0.7%),介入治疗相关的并发症(2/139,1.4%),胆道出血(3/139,2.2%),胆管过长、扭曲(4/139,2.9%)等。治疗方法:EST(112/139,80.6%),扩张管和气囊扩张器扩张(157/250,62.8%),塑料内支架(139/250,55.6%),鼻胆管引流、冲洗(87/250,34.8%),取石(27/250,10.8%)等。结果 本组139例共行250次ERCP,插管成功率达99.2%(248/250),总治愈率达70.5%(98/139),好转率为18.7%(26/139),总有效率为89.2%(124/139),中转手术9例(9/139,6.5%),无效4例(4/139,2.9%),放弃或失访2例。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胆道感染37例,ENBD管滑脱26例,胆泥、胆结石形成18例。结论 内镜是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Chevron截骨术截骨远端外侧位移距离对外翻足关节接触特征的影响,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位移距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测量踝关节中立位状态下正常足、外翻足及外翻足Chevron截骨术截骨远端分别向外侧位移2.0、4.0、6.0 mm后前足、中足和后足各关节接触力、峰值压强和接触面积,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正常足相比,外翻足第1跖楔关节(t=-3.33, P=0.02)、跟骰关节(t=-2.74, P=0.03)和距下关节(后关节面)(t=-2.89, P=0.03)的接触力显著增高;外翻足距舟关节(t=-2.73, P=0.03)与跟骰关节(t=-2.74, P=0.03)的峰值压强显著增高;行Chevron截骨术后,随着截骨远端向外侧位移距离的增加,外翻足第1跖楔关节和跟骰关节的接触力逐渐减小;外翻足距舟关节和跟骰关节的峰值压强逐渐减小。结论 中度外翻足行Chevron截骨术后,当第1跖骨截骨远端向外侧位移6 mm时能有效恢复部分关节间力的分布,且能缓解部分关节局部应力集中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诊断治疗及复发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云南玉溪市人民医院1994~2004年收治的14例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复发情况。结果: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占同期内膜异位症的4.02%,我院的会阴内异症发生率1.47/万。14例患者均经阴道分娩并有会阴側切伤或会阴撕裂伤,有2例病灶累及肛门阔约肌;发病潜伏期随患者年龄增大而延长(P<0.005)。会阴内异症完整切除9例,随诊6~84月,无复发。结论:根据典型的病史、临床表现与妇科检查,可以对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作出诊断,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术中正确处理及术后假绝经治疗有利于伤口恢复和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α-GST监测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IA)对30例原位肝移植受体移植肝恢复再灌注72h内血清α-GST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与常规肝功能指标(AST、ALT、LDH)比较。结果本组中29例受体术后3d内未发生特殊并发症,其移植肝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清α-GST水平会较ALT、AST、LDH等指标提前升高至高峰,并且升高速度更快、幅度更大;在再灌注损伤恢复时可很快降至正常,提示损害终止。1例受者术后确诊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其血清α-GST水平及常规肝功能指标均显示下降后再度上升趋势,而α-GST于再灌注后第8h即出现再次升高,较其余三种指标提前16h以上。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严密监测血清α-GST变化可准确判断移植肝功能状态,血清α-GST水平下降迟缓或降而复升都应警惕PNF等早期移植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育龄期是内异症的高发年龄,25%~35%不孕患者与内异症有关[1]。盆腔内异症可分为腹膜型、卵巢型、深部浸润型及其它部位的内异症,卵巢内膜异位囊肿是内异症最常见的类型之一(17%~44%)[2]。近年来,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逐渐取代了传统开腹手术,但一些研究发现腹腔镜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后卵巢功能较术前多无明显改变,而双侧剔除术对卵巢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3],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一次性削薄臃肿皮瓣的方法。方法:将臃肿皮瓣保留前后两蒂,切除皮瓣下的脂肪组织,一次性削薄皮瓣,矫正臃肿畸形,临床应用11例,手背部4例,手掌部3例,前臂1例,足背3例。皮瓣面积18 cm×9 cm~8×6 cm。结果:所有削薄皮瓣全部成活,一期愈合11例,皮肤色泽、弹性同前,外形良好。结论:保留远近双蒂的臃肿皮瓣削薄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危重新生儿协作网(简称数据库)的数据,反映危重新生儿的诊治现状,为提高诊疗水平提供帮助。方法 数据库上报小早产儿、新生儿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时间≥4 h的新生儿,且在上报医院住院时间≥24 h。根据上述4种疾病情况,设置一般信息、围生期情况、动脉导管未闭、神经系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氧气支持或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感染、炎性指标、抗感染治疗、NEC、转归11个模块用于分析,协作医院均安排专人负责数据的收集及录入和审核,并行统一培训。结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数据库纳入重庆5家三级甲等协作医院1 501例危重新生儿,小早产儿435例(29.0%),新生儿败血症814例(542%),NEC 343例(228%),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时间≥4 h新生儿742例(494%),总体存活率为752%(1 129/1 501)。出生体重<750 g、~999 g、~1 249 g、~1 499 g、≥1 500 g小早产儿存活率分别为500%(3/6)、565%(13/23)、654%(53/81)、749%(131/175)和820%(123/150); <27、27~、28~、29~、30~、31~和≥32孕周的小早产儿存活率分别为231%(3/13)、650%(13/20)、694%(26/36)、712%(52/73)、718%(61/85)、809%(89/110)和816%(80/98)。315例(724%)小早产儿行头颅B超检查,其中生后3 d内完成检查占 453%(197例)。264(607%)使用机械通气,163例有创机械通气,101例单纯nCPAP。217例(499%)小早产儿发生NRDS。165/217例(760%)使用PS。74/813例(91%)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时间>2周,预防与非预防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存活率分别为889% (16/18),875%(42/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4,P=1000)。数据库上报的1 501例病例中NEC 343例(229%),174例在腹胀10 d内能做出NEC诊断,313例行腹部X线片检查,仅有44例描述具有确诊意义的X线征象(肠壁积气、肠穿孔和肝门积气)。742例(494%)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单纯无创机械通气180例,有创机械通气562例,无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2/180)和174%(98/562)。结论 危重新生儿协作网对了解和提高中国危重新生儿诊疗水平有积极的探索性意义。危重新生儿诊治在3 d内行头颅B超检查、无创通气和践行气管插管-使用PS-拔管使用CPAP技术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运用Meta的分析方法研究CYP2E1 Rsa Ⅰ/Pst Ⅰ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的相互关系.方法:检索VIP,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有关CYP2E1 Rsa Ⅰ/Pst Ⅰ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关联研究的文献,以OR值和95%的可信区间为效应指标,应用Rev 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使用STATA 11.0软件对发表偏倚进行检验.结果:纳入12个病例对照研究,共计1259例口腔癌患者和2262例正常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人群中c1 /c2 vs.c1/c1(OR=1.30,95%CI=1.04~1.62),c1/c2+c2/c2 vs.c1/c1 (0R=1.32,95%CI=1.07-1.64).结论:CYP2E1突变基因型c2可能会增加口腔癌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4~5世纪,希波克拉底就已经认识到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这类疾病的特征并描述为:健康人突发头痛、抽搐、失语、摔倒及鼾声呼吸,病发后7d死亡(when persons in good health are suddenly seized with pains in the head,and straightway are laid down speechless,and breathe with stertor,they die in seven days)[1].经历2400多年以后,虽然人们对SAH的诊断、病因治疗(包括手术和血管内治疗)及术后监护和康复等都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SAH,尤其是出血后所导致的继发损伤仍然是一种致残、致死率很高的临床神经外科常见重症,疗效不甚满意[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