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问变性浆细胞瘤(AP)和浆母细胞淋巴瘤(PBL)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经胃镜病理活组织检查诊断为Ⅳ。期AP,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4分。经联合化疗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至截稿前仍在随访中。结论AP和PBL在临床中均较为罕见,由于AP和PBL的形态及免疫表型很相似,而治疗和预后又有差别,因此两者的鉴别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与许多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和胃癌密切相关,还可导致儿童缺铁性贫血、生长障碍、哮喘、过敏性疾病等,而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防治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克拉霉素及甲硝唑耐药率逐渐上升,标准三联疗法根除率已小于80%,远远达不到临床要求。特别是克拉霉素高耐药地区,标准三联疗法已不能被推荐作为一线治疗,需探讨新的治疗对策以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儿童中根除幽门螺杆菌新的治疗方案主要有序贯疗法、含铋剂疗法、伴同疗法及联合益生菌等。该文就近年国内外对上述新方案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对手足口病患儿脑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将106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根据病情轻重分为单纯手足口病组60例、重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组34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组12例。选择在本院体检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儿童30例为对照组。结果正常对照组NSE值为(5.23±0.99)ug/L;单纯手足口病组患儿NSE值为(5.17±1.66)ug/L;重症手足1:3病及危重组手足13病患儿NSE分别为(14.11±4.14)ug/L、(26.45±6.60)ug/L。对照组及单纯组手足口病NSE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单纯组、重症组及危重组三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恢复期上述3组的NSE值分别为:单纯组为(4.97±1.46)ug/L,重症组为(6.16±1.32)ug/L,危重组为(9.28-±2.78)ug/L,危重组仍高于单纯组及重症组(P〈0.05)。结论血清NSE可以作为衡量手足口病患儿脑损伤的指标.反映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和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根除治疗情况并分析原因。方法 以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消化专科门诊的301例Hp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 判断Hp根除治疗后的临床根除率。 结果 初始治疗中OAC方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根除率42.3%, 非OAC方案根除率56.7%, 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铋剂疗法根除率50.0%, 标准三联疗法根除率41.2%, 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救治疗中铋剂四联疗法根除率58.3%, 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根除率55.0%, 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9株Hp对阿莫西林不耐药, 对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耐药率分别是27.7%和63.9%。结论 儿童Hp感染的临床根除率未能达到目标根除率80%,药敏试验为基础的治疗仍是儿童Hp感染根除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香菇多糖(Mushroom)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脂肪组织炎症和糖脂代谢的改善作用,为后期探讨Mushroom对机体糖脂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将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正常饮食(LF)组、高脂饮食(HF)组及高脂饮食+Mushroom(HF+Mushroom)组。连续饲喂15周,称量小鼠体质量、皮下和附睾白色脂肪组织,HE染色比较脂肪组织形态学变化,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脂肪组织炎症因子及糖酵解、脂肪酸氧化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LF组相比,HF组小鼠体质量、皮下和附睾白色脂肪质量增加,脂肪细胞体积增大,脂肪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D6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丙酮酸激酶(PK)、磷酸果糖激酶(PFK)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水平上调;同时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细胞色素P450 4a10酶(CYP4a10)和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MCAD)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中枢神经系统(CNS)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CNS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ALC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以头痛、发热为主要症状就诊外院,颅脑磁共振成像提示右侧小脑肿块,术前无CNS以外淋巴瘤浸润证据,行小脑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ALK阳性ALCL,未及时化疗。术后第27天转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化疗前评估肿瘤已扩散至骨髓、睾丸、椎骨等部位,外周血NPM-ALK融合基因阳性。2个疗程化疗后达完全缓解,但最终死于化疗相关并发症。结论:原发CNS的ALK阳性ALCL病例罕见,易误诊,病情进展快,总体预后不良;及时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以确诊,早期行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医院是物资使用、能源消耗大户,在医院里寻求一条兼顾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不但可以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研究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静脉血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kocyte antigen DR,HLA-DR)表达百分率的变化,评价患儿的免疫状态及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共65例,以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6分为CPIS高分组共21例,CPIS<6分为CPIS低分组共44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重症MPP患儿入院后第1天及出院当日抽取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百分率,并记录入院当天的CPIS.结果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CPIS高分组和CPIS低分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PIS高分组低于CPIS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恢复期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持续低下提示患儿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检测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可用于判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和探讨虚拟仿真诊疗平台体系在临床诊疗和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及应用成效,为我国现阶段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方法  通过深入剖析虚拟仿真技术的现状与前景,结合福建医科大学2019年国家级虚拟仿真诊疗平台体系的构建研发及其在临床诊疗与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应用等方面的议题,对于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医院临床诊疗及教学应用中的实践成效与推广价值展开分析和讨论。  结果  医学教育通过借助虚拟仿真技术这一类高科技、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探索出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改革方案,同时深化学科交叉与融合,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技能虚拟平台体系,在优化临床教学资源配置的同时,将临床教学与培训考核、评价引入更高层次,使临床各学科继续教育资源更具科技化、智能化、广泛性、时效性和普及性,形成了实时便捷、共享互通的临床教学网络,更好地为临床诊疗与技能实践教学服务。  结论  在新时代背景下,虚拟仿真技术作为推进医学教育信息化、智能化的核心手段之一,其与临床诊疗、教学科研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形成前沿的虚拟仿真诊疗体系,在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升临床诊疗水平与教学质量的同时,规避了临床诊疗的潜在风险,创新和完善了时下医学教育培养模式与临床实践教学体系,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诊疗、教学环境,助力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