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游离皮瓣修复下肢电烧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在下肢电烧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对7例电烧伤患者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游离皮瓣修复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等进行总结。结果 5例皮瓣顺利成活,2例皮瓣蒂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局部换药后治愈。住院时间15~38 d,平均26 d,患肢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游离皮瓣修复电烧伤下肢软组织缺损,同常规带蒂皮瓣如交腿皮瓣等转移修复比较,对最大限度的保留肢体功能,缩短治疗周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空加压螺纹钉治疗部分类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60~81岁,平均70岁。骨折类型按AO分类,31A1型29例,31A2型21例。均采取手术植入中空加压螺纹钉,术后3个月内每个月复查X线片1次,以后3~6个月复查X线片1次。结果:50例骨折全部临床愈合,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出现髋内翻,1例有肢体短缩(>2cm),无骨不连等发生。结论:本组病例均为老年人,有的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有的患者高龄,就必须采用安全、简单、有效的内固定方法,并能早期活动,功能锻炼防止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100例早期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单纯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 ,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 本组100例,平均36岁(10~55岁).其中头下型20例,经颈型48例,基底型32例.均采取早期闭合复位有限切开,3根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后制动12周,平均随访2年.结果 其中2例复位不理想,2周后经切开复位固定并植骨后骨折愈合,3例骨折不愈合,5例股骨头坏死.结论 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应早期复位牢固固定,力求解剖复位.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在达到治疗原则的同时,尽量选择损伤小的手术方法 ,手术后不要过早负重,有利于降低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硬膜外穿刺麻醉包微创代替传统膀胱造瘘术的可行性。方法:按硬膜外麻醉完成微创操作。结果:有效排出膀胱内尿液,可行常规膀胱冲洗。结论:硬膜外穿刺麻醉包微创代替传统膀胱造瘘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适应症广,基本无存并发症,可满足各种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精神异常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4月共12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老年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后,7例患者在治疗1天后症状消失或缓解,4例5天后症状消失,1例1周后症状消失。随访1个月~3个月,患者无精神异常复发及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病期间未出现跌伤、病理骨折及关节脱位情况。结论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精神异常可能涉及多种原因,及时发现和治疗是关键,而排除颅脑器质性病变后,患者预后多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固定结合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6例,A组(140例),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抗骨质疏松药物阿仑膦酸钠、复方丹参片口服治疗;B组(36例)采用手术+常规治疗,观察比较术后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骨密度改善以及疼痛缓解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A、B两组疼痛均有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治疗前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4、8周两组疼痛评分差异较明显,(P<0.05)。治疗前后A、B两组骨质疏松程度均有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与8周时两组BMD值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周两组BMD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锁定钢板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能够达到有效固定,结合积极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于症状改善、骨密度维持及骨折愈合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经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并择期行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11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7例,采取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53例,采取掌侧入路普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并发症情况、手术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尺偏角及掌倾角显著大于对照组,绕腕关节面平整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桡骨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能有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同时有效提升患者术后腕关节活动情况,且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笔者实践经验出发,就骨科临床护理中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骨科临床护理中的操作程序两大块内容,阐述了骨科临床护理中如何减少护患纠纷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供区伤口闭合方法。方法回顾研究2005年9月~2010年4月,13例行股前外侧皮瓣手术患者,供区伤口宽度在8~10.5 cm的8例均直接缝合:宽度在11~12 cm的5例:强力拉拢缝合3例,2例部分缝合后,残留创面取对侧大腿中厚皮植皮。结果宽度在10.5 cm以下直接缝合的8例中,伤口均顺利愈合,但2例在术后2个月内残留活动后大腿胀痛感;宽度在11~12 cm直接缝合的3例中,伤口顺利愈合1例;伤口皮缘部分坏死后期经换药后愈合1例;需再次清创植皮后愈合者1例,但此3例患者均残留大腿胀痛感;宽度在11~12 cm的2例经部分缝合并取对侧大腿中厚皮植皮者,伤口均顺利愈合,无大腿胀痛感残留,但植皮面感觉无恢复。结论较巨大的股前外侧皮瓣供区伤口不要勉强缝合,可在缩小创面后,取对侧大腿中厚皮植皮闭合创面。该方法具有方法简单、安全,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