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3篇
  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陈晓萍  王健 《健康大视野》2006,14(10):53-54
会计信息是指经过加工或处理过的会计数据,会计信息的灵魂是其真实性.医院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逐渐显现,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比较复杂.笔者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论述了如何加强和规范医院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2.
糖耐量低减血清脂蛋白a等血脂变化的研究(附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耐量低减(IGT)患者血清Lp(a)等血脂的变化及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糖尿量减患者与正常人各30例,测脂蛋白(a)[Lp(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DLD-c)、载脂蛋白A1、脂蛋白B100和胰岛素敏感性(IAI)。结果:与对照线相比较,IGT患者血清Lp(a)等各项血脂指标均升高,而IAI水平下降,结论:IGT患者血脂改变与2型糖尿病相似,易发生动脉硬化、冠心病等。  相似文献   
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人血液触变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Low Shear 30流变测定仪,测定了55例肺心病患者全血触变特性的变化,分析了这些变化与肺心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肺心病患者血液的触变特性发生了异常改变。HCT、τ_o、η_s、μ、(η_s-μ)、A、ARC均升高,并随病情加重而逐渐明显。其原因主要在于肺心病缺氧所致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及血液氧分压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所致的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液触交特性的改变又使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增大,右心负荷增加,从而进一步加重了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 ,39岁 ,农民。因反复咯血 10天伴低热 ,干咳 1周 ,于 2 0 0 0年 9月 2 6日入院。咯血量最多达 5 0 0ml/d ,曾在外院治疗 ,咯血量减少后转入我院。体检无异常体征。外院胸部x线示 :右下肺团块状密度增高影。外院胸部CT示 :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见一 4.6 7cm× 5 .83cm× 5 .0 0cm大小、类圆形软组织样密度灶 ,密度较均匀 ,边缘呈高度分叶 ,并见短毛刺。纵隔内见许多小淋巴结 ,首先考虑肺癌。送痰液检查未见肿瘤细胞。行纤支镜检查未发现病变。入院诊断 :右下叶肺癌 ?于 2 0 0 0年 10月 16日行“右下肺叶切除术”。术中见肿…  相似文献   
5.
陈晓萍  周建英 《浙江医学》2006,28(3):221-222
近年来,无创性鼻面罩机械通气在临床上不断推广和应用,常用于治疗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 PD)伴呼吸衰竭患者。我们对CO PD急性加重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了无创通气辅助治疗,旨在探讨无创通气在治疗CO PD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1.2方法1.2.1治疗方法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糖皮质激素)基础上持续静脉滴注可拉明(4~8m g m in)4h,鼻导管吸氧3L m in。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持续采用无创通气治疗4h,给氧3L m in。采用美国伟康公…  相似文献   
6.
草酸铂联合吡柔比星和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2年内有50%~60%的患者出现转移,联合化疗依然是晚期和复发转移患者主要的选择。我科2002年6月-2003年6月采用草酸铂联合吡柔比星、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和转移性胃癌31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人流术后予以生化汤与调血汤序贯子宫修复临床观察。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入人流术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措施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生化汤与调血汤序贯治疗。对两组单层子宫内膜厚度、阴道出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单层子宫内膜厚度≥1.0 cm占比80.0%,高于对照组65.0%,观察组单层子宫内膜厚度1.0 cm占比20.0%,低于对照组35.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少于月经量或与月经量相似占比82.5%,高于对照组67.5%,观察组少于月经量占比17.5%,低于对照组3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流术后患者予以生化汤与调血序贯,能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改善子宫血流状况,进一步恢复患者月经周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自我效能与急诊就诊频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前列腺癌患者105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一般资料,应用医患相互作用自我效能感简表(perceived efficacy in patient-physician Interactions,PEPPI)评价患者的自我效能,电话随访患者急诊就诊次数。根据其是否存在急诊就诊经历,分成急诊就诊组和非急诊就诊组。采用生存曲线分析患者急诊就诊率,单因素t检验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和PEPPI评分差异,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患者急诊就诊次数与PEPPI评分的关系,比较两组患者PEPPI分值分布差异。结果随访期间,31例患者到急诊就诊,急诊就诊率31.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PEPPI评分、肿瘤直径、首次治疗方式、Gleason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进一步筛选,PEPPI评分、肿瘤直径、根治性手术方式、Gleason评分7分对患者是否急诊就诊具有显著影响,且PEPPI评分的影响程度较大;相关性分析提示,急诊就诊组患者就诊频率与患者PEPPI评分存在负相关关系;两组患者PEPPI评分构成比差异较大。结论 PEPPI评分可能影响前列腺癌患者急诊就诊的概率,且其与急诊就诊频率呈负相关,自我效能高的患者急诊就诊频率低。临床可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自我效能,避免非急诊患者的急诊就诊,有利于急诊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效应对下肢肌萎缩的影响及中药红景天的干预作用。方法 16名成年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人)和用药组(8人),进行45 d-6°头低位卧床模拟长期失重效应实验。卧床期间,用药组和对照组每天分别服用红景天(红益胶囊)和安慰剂。卧床前、中、后动态测量小腿围径;并采用MRI技术,测试和分析卧床前、后大腿和小腿肌群最大横截面积和肌肉体积的变化。结果1)卧床期间用药组和对照组小腿围径进行性下降,在卧床30和45 d均显著下降(P0.01),但用药组下降幅度显著减少(P0.05);2)卧床45 d,用药组和对照组大腿和小腿肌肉最大横截面积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小腿比目鱼肌下降幅度最大。用药组肌肉最大横截面积的减少较对照组均有改善作用(P0.05);3)对照组大腿和小腿肌群肌肉体积在卧床45 d均显著下降(P0.01),以比目鱼肌体积下降最为明显,用药组下降幅度显著减少,且比目鱼肌对抗作用最为明显(P0.01)。结论 45 d-6°头低位卧床引起进行性加重的肌萎缩,中药红景天可部分对抗模拟长期失重效应诱导的下肢肌萎缩。  相似文献   
10.
唑来膦酸与伊班膦酸治疗癌性骨痛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注射用唑来膦酸与伊班膦酸治疗癌性骨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52例,其中唑来膦酸组26例,伊班膦酸组26例,采用平行对照研究方法。每组各用药2~4个周期。观察用药后患者临床获益率、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骨扫描的变化。不良反应中注意观察发热、血钙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12d时,唑来膦酸组临床获益率92.3%,伊班膦酸组临床获益率88.5%,P=0.015。56d时,唑来膦酸组临床获益率96.2%,伊班膦酸组临床获益率92.4%,P=0.065。两组止痛中位起效时间均为第5天,止痛持续整个周期,6个月后复查骨扫描均有改善。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低热和乏力。用药4d内骨转移部位疼痛有加重现象,严重程度与骨质损害一致。两组各有高血钙3例,用药2个周期后均恢复至正常范围。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两者均是高效双膦酸类药,有良好的耐受性。止痛疗效唑来膦酸组略优于伊班膦酸组,且唑来膦酸静脉滴入时间短(15min),使用更方便。两者毒副反应均较轻,按推荐剂量使用均未见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