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年龄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三叉神经痛病人病因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48例50岁以下和56例50岁以上三叉神经痛患者显微手术治疗术中所见,手术方式及手术效果,随访1年至7年8个月.结果 50岁以下组中34例三叉神经松解术,14例行微血管减压术,全部有效,随访6例复发.50岁以上组其中54例行微血管减压术,2例行三叉神经松解术加感觉根切断术,全部有效,随访2例复发.结论 50岁以下中青年三叉神经痛患者,术中大多数蛛网膜黏连增厚,行三叉神经松解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50岁以上中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术中大多数见明显责任血管压迫,行微血管减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鞍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鞍区肿瘤以垂体瘤、颅咽管瘤、脑膜瘤等良性肿瘤多见,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手段。但鞍区空间狭小,解剖结构复杂。鞍区有肿瘤时,其毗邻重要结构:视神经、视交叉、下视丘、垂体柄多受压、移位甚至发生粘连、变性,手术中稍有不慎即可使上述结构受损,而发生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我科自1996-07~2003-03对133例鞍区肿瘤患者进行显微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治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全球新发传染病发展迅速,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本文针对各类新发传染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新发传染病的消毒隔离策略,使基层医院采取更加完善的监测管理制度,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基础的建设,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研究,提高认识,及保持生态平衡等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中青年三叉神经痛病人的疗效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63例中青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可见明显责任血管压迫,并且有压痕;36例可见责任血管与神经相贴,无明显压痕;6例未见明显责任血管压迫。31例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32例行蛛网膜松解术。【结果】本组63例无手术死亡,治疗后全部有效,随访49例,5例复发。【结论】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蛛网膜黏连松解术是治疗中青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不同时期使用纳洛酮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1例分为早期治疗组(伤后12h内足量或大剂量使用纳洛酮)12例,晚期治疗组(伤后7~10d使用纳洛酮)14例,对照组15例,比较观察各组病人的疗效。结果早期治疗组较晚期治疗组、对照组的意识复苏时间明显缩短(P<0.05),拔气管导管时间明显提前(P<0.01),肺部感染率则无明显差别(P>0.05);晚期治疗组与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足量或大剂量使用阿片受体阻滞剂纳洛酮能明显减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继发损伤,缩短意识复苏时间及气管导管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7.
我们自2001年 ̄2004年收治继发性癫疒间32例,运用术中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辅助切除病灶,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22例,女10例;年龄7 ̄54岁,平均27.7岁。胶质瘤8例,脑膜瘤7例,蛛网膜囊肿5例,脑血管畸形6例,炎性肉芽肿2例,结核瘤1例,脑瘢痕3例。均经CT或MRI确定病灶,示额叶7例,其中1例累及功能区;颞叶15例,其中5例累及功能区;顶叶7例;枕叶3例,其中1例累及视皮质。术前长程脑电图检查结果一致≥3次,且与影像学提示病灶一致。1.2方法据影像学特点定位后,常规开颅,将条状电极植于脑皮质,极间距离1cm,行ECoG监测和描…  相似文献   
8.
控制体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控制体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106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分为3组:①控温组(36例),将体温控制在35~36℃;②亚低温组(35例),体温控制在33~34℃;③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控温组预后良好率为52.8%(19/36),死亡率为19.4%(7/36);亚低温组良好率为51.4%(18/35),死亡率为17.1%(6/35);对照组良好率为22.9%(8/35),死亡率为37.1%(13/35)。控温组的良好率与亚低温组相比,相差无显著性(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控温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亚低温组(P〈0.05)。结论控制体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与亚低温治疗相仿,并可有效避免与后者相关的并发症,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之一,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神经外科的发展,透明隔囊肿治疗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我们将1997年8月以来采用立体定向穿刺置入Ommaya囊治疗的12例透明隔囊肿及随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科2000年4月至2005年12月行后颅窝减压术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颅底陷入症患者3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