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巨细胞病毒 (HCMV)肝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诊断为小儿HCMV肝炎的 2 5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泼尼松、肝太乐、消炎利胆片及苯巴比妥等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更昔洛韦 (GCV)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IVIG) ,分别在治疗前、出院时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和HCMVDNA拷贝数 ,并在出院后 3个月、6个月、9个月随访 ,检查患儿的症状、体征和HCMV定量。结果 治疗组在 5个时点 (治疗前、出院时、3个月、6个月、9个月 )HCMVDNA拷贝数明显下降 ,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用药前后比较 ,在住院天数、黄疸开始消退时间及黄疸完全消退时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治疗组输血率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GCV联合IVIG治疗小儿HCMV肝炎能明显降低病毒量 ,缩短病程 ,减轻症状 ,又可纠正贫血 ,减少输血机会 ,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AGM区基质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建立人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基质细胞系,研究其生长特性及表面标志的表达。【方法】取孕30~35d的人胚胎分离培养AGM区基质细胞,传代培养成系并检测其增殖能力,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其造血相关表面标志和细胞外基质蛋白成分。【结果】人AGM区基质细胞呈成纤维样形态,指数生长期倍增时间约为16h。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31、CD34、CD45在人AGM区基质细胞表面为阴性表达,而CD29、CD44、CD105、CD166均为阳性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AGM区基质细胞表达细胞外基质蛋白Tenascin、Fibronectin、Laminin及α-SMA。【结论】人AGM区基质细胞系呈现造血组织特异的相关分子表达特征,可以作为研究造血发生机理的模式细胞。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人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基质细胞对脐血长期培养启动细胞(LTC-IC)的造血支持作用,建立了人AGM区基质细胞与脐血CD34+细胞体外长期共培养体系。采用免疫磁珠方法分离人脐血CD34+细胞,接种于已制备好人AGM区基质细胞(hAGMS1-S5)饲养层的24孔板中共培养,同时设无饲养层组作为对照,分别于共培养5、6、7、8周时收获细胞行造血细胞集落培养,并采用极限稀释法(LDA)检测与人AGM区基质细胞共培养后的脐血CD34+细胞的LTC-IC含量。结果表明,无饲养层的对照组培养5周后不再产生造血细胞集落,而以hAGMS1-S5作为饲养层,共培养5周后造血细胞仍具有集落形成能力。hAGMS1-S5维持LTC-IC的作用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以hAGMS3与S4组支持作用最强。LDA检测结果显示,hAGMS3和S4维持LTC-IC的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hAGMS3和S4共培养14天后脐血CD34+细胞中的LTC-IC扩增,分别是达到(176±46)%、(187±52)%,S3和S4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AGM区基质细胞S1-S5对脐血LTC-IC具有维持作用,特别是hAGMS3和S4两株细胞对脐血LTC-IC具有更好的维持及扩增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证实多种造血生长因子、基质细胞饲养层及其条件培养液可促进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 目的:以人主动脉-性腺-中肾(aorta-gonad-mesonephros,AGM)区基质细胞为饲养层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并比较不同移植途径对造血干细胞体内造血重建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小鼠E14 胚胎干细胞诱导为拟胚体,采用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体系在人AGM区基质细胞饲养层上诱导6 d,接种NOD-SCID小鼠检测体内致瘤性。再将诱导后的拟胚体细胞移植经致死量60Co γ射线辐照的BALB/C雌鼠,受鼠随机分为静脉移植组、骨髓腔移植组、照射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拟胚体细胞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后Sca-1+c-Kit+细胞占(13.12±1.30)%。NOD-SCID小鼠皮下接种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的拟胚体细胞可出现畸胎瘤,经骨髓腔接种未见肿瘤形成。静脉移植组动物全部死亡,骨髓腔移植组生存率为55.6%,移植后21 d外周血象基本恢复,存活受鼠检测到供体来源Sry基因。提示小鼠胚胎干细胞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分化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骨髓腔移植安全并具有一定的造血重建能力。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证实多种造血生长因子、基质细胞饲养层及其条件培养液可促进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 目的:以人主动脉-性腺-中肾(aorta-gonad-mesonephros,AGM)区基质细胞为饲养层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并比较不同移植途径对造血干细胞体内造血重建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小鼠E14 胚胎干细胞诱导为拟胚体,采用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体系在人AGM区基质细胞饲养层上诱导6 d,接种NOD-SCID小鼠检测体内致瘤性。再将诱导后的拟胚体细胞移植经致死量60Co γ射线辐照的BALB/C雌鼠,受鼠随机分为静脉移植组、骨髓腔移植组、照射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拟胚体细胞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后Sca-1+c-Kit+细胞占(13.12±1.30)%。NOD-SCID小鼠皮下接种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的拟胚体细胞可出现畸胎瘤,经骨髓腔接种未见肿瘤形成。静脉移植组动物全部死亡,骨髓腔移植组生存率为55.6%,移植后21 d外周血象基本恢复,存活受鼠检测到供体来源Sry基因。提示小鼠胚胎干细胞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分化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骨髓腔移植安全并具有一定的造血重建能力。  相似文献   
6.
周二我在门诊时,诊室进来一对神情有些疲惫的年轻夫妇,怀里抱着的小男孩也是一样疲惫的神情,一眼看上去就是很严重的贫血貌。这对夫妇是外来务工者。通过孩子母亲的叙述,我得知,最近几个月来,孩子精神越来越不好,吃得也少,脸色越来越苍白。之前在诊所看过,查了血常规,医生说是贫血,吃了半个月的补血药,却没有任何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当归多糖(angelica polysaccharide,APS)在体外抑制HCMV感染致人巨核系细胞凋亡中的作用。HCMV AD169体外感染巨核系细胞CHRF-288-11,在病毒感染后第3天向试验体系中加入APS。用PCR扩增检测HCMV DNA,用形态学、DNA片段化、细胞表面标志检测APS对HCMV感染所致巨核系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APS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HCMV体外感染诱导的巨核系细胞CHRF-288-11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感染的巨核系细胞CHRF-288-11中有hCMV IEA的表达,形态学和DNA片段化分析证实了细胞凋亡的存在,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受感染的CHRF细胞中随着加入APS剂量的减少,凋亡率呈上升趋势。结论:HC—MVAD169株在体外可直接感染巨核系细胞并降低其存活率;HCMVAD169株在体外感染巨核系细胞后可诱导其加重凋亡,凋亡率与时间呈正相关。在HCMVAD169株体外感染巨核系细胞后,向培养细胞中加入APS,可以提高受染细胞的存活率,表明APS对HCMV感染的巨核系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APS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HCMV体外感染诱导的巨核系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Seminar教学法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儿科实习的92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教学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法进行教学,研究组采用Seminar教学法。学生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出科考核,并发放教学效果评价调查问卷。结果研究组的出科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minar教学法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兴趣,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儿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儿科实习的128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用教学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法,观察组引入形成性评价。教学结束后,进行出科考试,发放调查问卷,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出科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形成性评价在儿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兴趣,增强临床应用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