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眼科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我校新开设的综合实验课在对学员科研道德的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分析了其危害 ,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常见表现包括关节盘移位及退变、关节腔积液、髁突及翼外肌异常改变。MRI软组织分辨率较高,成为目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的金标准。了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常见MRI表现对于口腔医师选择正确的临床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碘浓度值评估肾脏光谱CT增强皮质期不同单能级图像以确定最佳单能级。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肾功能正常并行腹部光谱CT增强检查的患者,对皮质期图像行碘浓度值及不同光谱单能级图像CT值测量,并分析其相关性及CT值变异系数。结果 相关性分析提示皮质期肾皮质在40、50、60、70、80、90及100 keV能级CT值与碘浓度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0.994、0.993、0.987、0.976、0.960及0.938(P均<0.001)。相关系数比较显示40、50 keV能级(P=0.007)及60 keV能级(P=0.030)相关系数均显著大于70 keV能级相关系数,40、50 keV能级与60 keV能级相关系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90)。肾皮质CT值在40、50、60 keV能级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21、0.20及0.19。结论 60 keV是肾皮质光谱CT增强扫描皮质期最佳单能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应用纹理分析技术初步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周脂肪组织学的改变。  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220例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患者, 其中正常组110例, 病变组(包含钙化、非钙化及混合斑块)110例, 分别对其在冠状动脉三支主干近端(右冠状动脉、左冠前降支、回旋支)多平面重建图像上选取显示靶斑块周围脂肪组织较清晰层面进行纹理特征分析, 选取角二阶矩、对比度、自相关、逆差距、熵5个纹理特征参数, 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各组之间的纹理特征差异。  结果  正常组与病变组的5个纹理特征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角二阶矩 < 0.001, P对比度 < 0.001, P自相关 < 0.001, P逆差距 < 0.001, P < 0.001), 两组间冠周脂肪组织纹理特征存在差异, 各纹理参数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ROC曲线证实5个纹理特征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8, 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结论  正常组与病变组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的纹理特征不同, 纹理特征分析技术可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 初步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冠周脂肪组织学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鼻硬结病的CT及MRI影像特点。方法:报道1例鼻硬结病侵犯颞下窝并文献复习。结果:病变起源于左侧后鼻孔及左侧蝶窦区,累及左侧咽粘膜间隙、左侧颞下窝及邻近骨质;结合本病例及文献复习,肉芽肿期鼻硬结病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轮廓清楚,密度不均匀,可见骨质破坏,残存骨质呈硬化改变;MRI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等信号影,信号不均匀,增强后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CT可清晰显示骨质破坏情况,MRI能更清晰准确显示病变侵犯范围,T1WI高信号有助于鼻硬结病的诊断。两者结合能够为鼻硬结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探索正常腮腺导管的结构参数。方法 采用磁共振三维重T2加权成像对21名正常受试者进行腮腺导管水成像。受试者口服维生素C 200 mg,含药3 min后行冠状位磁共振腮腺导管水成像,将图像传至GE AW4.5工作站,采用Functool 软件进行多平面重建,观察腮腺导管、副导管、节段及分支数量,并对腺体内、外导管长度、直径进行测量。结果 21名正常受试者中24个腮腺出现副导管,占57.1%(24/42),平均长度(9.54±9.98)mm,平均直径(0.87±0.88)mm。腺体内导管观察到3个节段3例,占7.14%(3/42),2个节段19例,占45.23%(19/42),1个节段20例,占47.62%(20/42)。第1节段平均分支数量2.38个,第2节段平均分支数量0.88个,第3节段平均分支数量0.1个。腺体内导管平均长度为(36.97±7.97)mm,平均直径为(2.01±0.76)mm,腺体外导管平均长度为(34.98±10.25)mm,平均直径为(2.13±0.79)mm。腮腺导管总长度平均为(71.95±11.47)mm,平均直径为(2.07±0.68)mm。结论 磁共振水成像可以精确显示腮腺导管、副导管、节段及分支数量,并可进行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8.
报道松果体区乳头状瘤1例,CT主要表现为稍高密度影,磁共振成像主要表现为短T1信号及囊性变,增强扫描显著强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光谱CT定量增强成像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3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行颈部光谱CT增强的59例患者能谱基数据,采用Multiphase软件生成动脉增强分数(AEF)图和细胞外容积(ECV)图,并测量病灶和正常甲状腺组织的AEF及ECV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ROC曲线对AEF及ECV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估,并对比较曲线下面积的差异。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病变的AEF及ECV值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AEF及ECV值(UAEF=1311.00, PAEF=0.02; UECV=394.50, PECV<0.0001)。AEF、ECV及AEF联合ECV诊断PT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3、0.887及0.907,约登指数分别为0.271、0.661及0.678。AEF及ECV联合诊断PTC的模型为Y=-0.033×AEF-0.185×ECV+10.084(Y>0.697诊断PTC)。结论 光谱CT定量参数AEF联合ECV对PTC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作为诊断PTC的影像学标...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简介 男,33岁,主诉:盆腔占位1周余.患者45 d前曾发作排尿困难,经抗炎治疗后好转.1周前因尿潴留至外院急诊留置导尿管.直肠指诊:前列腺体积轻度增大,无结节,质地韧;肛门括约肌肌力正常,指套无血染.血常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1.690 n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