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DNA 修复基因Hrad51和转移抑制基因nm23 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了Hrad51 蛋白和nm23蛋白在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小叶增生、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腺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 Hrad51蛋白和nm23蛋白在乳腺癌组的表达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小叶增生、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腺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均P<0.01);(2) 乳腺癌中hrda5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分级呈正相关(P<0.01),与nm23、ER、PR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均P<0.01).(3) 乳腺癌中nm23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分级呈负相关(P<0.01),与ER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PR的阳性表达无相关性(P>0.05).(4) 乳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与nm23、ER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均P<0.01),与Hrad51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与PR的阳性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1)Hrad51蛋白在不同病变乳腺组织中呈现不同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存在高度表达;(2)nm23蛋白也在不同病变乳腺组织中呈现不同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存在低表达;(3)检测Hrad51 蛋白和nm23蛋白的表达情况有望成为评价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外科手术并发症之一,它不同于其它肠梗阻的特性,如治疗方法不正确,会出现肠瘘、腹腔感染、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近几年来许多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些治疗方法仍在探讨之中。我科自1998年1月-2007年1月应用胃管注入生豆油及其它方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浅析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近年来本院收住的46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经过个性化治疗后,44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是一种相对独立的临床疾病,其重症患者并发症率和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个性化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B超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造瘘,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操作简便且花费较少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病理转归及相应的外科治疗对策,切实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993年3月~2005年2月收治的11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治疗及预后。结果手术治疗40例,26例痊愈,6例形成假性胰腺囊肿,8例死亡,病死率20%。非手术治疗74例,48例痊愈,10例形成假性胰腺囊肿,16例死亡,病死率22%。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不应过分强调非手术治疗,而应按"个体化"治疗原则,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时机,并选择相应手术方式,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4例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内窥镜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4例患者经应用心得安、安体舒通、凝血酶、法莫替丁、H2受体拮抗剂等综合药物治疗,出血控制且一般情况改善出院者29例(85.3%),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结论PHG的发病是多因素的,内窥镜是诊断PHG及观察疗效的最佳手段,门脉高压性胃病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对于PHG患者不能盲目使用三腔管压迫止血。  相似文献   
6.
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是治疗脑积水的常用方法,手术方法虽然简单,但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尤其以腹腔端相关并发症居多。我院于2006~2007年在腹腔镜下采用把分流管腹腔端置入盆腔的方法行脑室盆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患者19例,有效降低了术后腹腔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可调节性胃束带术(LAGB)围术期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理论,查找国内外相关文献,在全面、正确分析认识病情基础上寻找有关LAGB围术期的最佳护理方案,并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结果 循证护理在LAGB患者围术期中应用,对患者术后康复起重要的作用.结论 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实践中的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使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康德新  栾文勃  张磊  陈志奇  张国利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5):1735-1736,1740
目的探讨胰腺外伤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大庆油田总医院及大庆市第四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急诊收治的30例胰腺外伤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且均有腹膜炎表现,均给予急诊手术,术中优先处理危及患者生命的其他脏器、血管损伤,生命指征平稳后再处理胰腺外伤。结果无并发症治愈20例;发生肠瘘4例,保守治疗后治愈;发生假性胰腺囊肿3例,于术后半年至1年行二次手术后治愈;发生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2例,保守治疗后治愈;死亡1例,为肝、脾联合破裂,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联合应用CT、腹腔穿刺、血淀粉酶测定可提高术前胰腺损伤诊断率,术中仔细探查胰腺是防止遗漏胰腺损伤的重要措施,个体化治疗可提高胰腺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直肠癌患者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01年11月对14例直肠癌患者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38~79(平均54.5)岁,术前均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诊断为直肠癌13例(92.9%),未检出的1例是由于肿瘤引起肠腔狭窄使探头无法插入直肠内所致。本组腔内超声检查特征:癌肿为实质性低回声肿块,外形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周围无包膜,境界不清或尚清,若有肠外浸润,则声像图上可见直肠黏膜不完整,并可见数个实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7例大肠癌及40例大肠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EGFR mRNA.结果 40例大肠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EGFR均为阴性.患者组EGFR mRNA表达阳性为45.9%(17/37).EGFR mRNA表达阳性者在大肠癌Ducke's分期中为A期28.6%(2/7),B期31.3%(5/16),C期80.0%(8/10),D期50.0%(2/4);病理上低未分化(63.2%)及中高分化(28.7%)癌间经χ2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RT-PCR方法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EGFR mRNA表达与其临床及病理分期相关,此项指标检测可作为大肠癌微转移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