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1本刊为肝胆外科专业高级学术刊物,旨在交流国内外有关肝胆外科疾病防治的临床、基础以及相关边缘学科研究的成果和经验教训,活跃这一领域的学术气氛,提高肝胆疾病疗效和研究水平。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肝胆外科及邻近学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医务工作者。2本刊欢迎下列稿件:肝胆外科领域(包括肝脏外科、胆道外科、胰腺外科、门静脉高压症及脾脏外科等)的科研进展和防治实践经验;肝胆外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和基础医学与临床相结合的文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恶性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12例消化道肿瘤术后恶性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12例手术病人出现1例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保守治疗后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降低消化道肿瘤术后恶性梗阻再手术的并发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对具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胆囊结石患者行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患者术中胆道造影的资料,分析术前、术中存在胆总管探查原因,评估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价值。结果: 51例术前或术中有胆总管探查指征者中,19例有阳性发现(阳性率37.2%)。结论: 术中胆道造影可以发现术前未能确诊的胆总管结石,了解胆道系统的解剖,减少胆道损伤,避免不必要的阴性胆总管探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中医源性脾脏损伤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通外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262例胃癌根治术中发生的10例脾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胃癌根治术中脾损伤的发生率为3.8% (10/262),本组10例中,脾下极脏面撕裂4例,脾上极脏面撕裂3例,脾体部裂伤2例,脾门撕裂1例;按2000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脾脏外科学组“脾脏损伤程度分级”标准,Ⅰ级损伤7例,Ⅱ级损伤2例,Ⅲ级损伤1例.其中,7例应用局部止血措施,2例行脾修补术,1例行脾切除术.全组未出现与脾损伤相关的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 普外科医师在手术之前应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包括患者年龄、病变部位等,制定适宜的手术方案;手术过程中要提高防范意识,尤其是胃底部肿瘤切除或全胃切除时要注意保护脾胃韧带;另外,开腹探查后就切断脾门到脾下极间附着的纤维束带为可借鉴的手术技巧.对于裂口小而浅的Ⅰ级脾损伤压迫止血后可不缝补,Ⅱ级脾脏损伤可行脾修补术或部分切除术,对于严重破裂而无法保留脾脏者,可行全脾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部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CSCI)术后感染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1月我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207例CSCI的临床资料,按照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207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年龄、性别、术前脊髓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分级、受伤原因、损伤节段数、手术方式、术后是否转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术前是否采取激素冲击治疗、术前是否存在合并伤、是否存在合并症、术中出血量、受伤至入院手术时间、术前白蛋白(albumin, ALB)、术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 Hgb)等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20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P<0.20的变量:术前ASIA分级、受伤到入院手术时间、术前ALB、术前Hgb、术中出血量、术后是否转入ICU、术前是否使用激素冲击治疗、手术方式和受伤原因。l...  相似文献   
6.
术后早期肠梗阻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概念、发生率、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9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研究中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发生率为1.1%,出现术后肠梗阻症状的时间为术后4~40 d;主要临床表现均为腹胀、腹痛、呕吐;影像学腹部X线平片有液气平面等相应梗阻征象;8例考虑与术后粘连和炎症因素有关,另外1例术中证实为空回肠交界处与第一次手术切口粘连成角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8例经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外周补液等保守治疗治愈,1例经手术治疗缓解。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是指术后50 d之内出现梗阻症状和体征,并有影像学的参考证据,或经手术证实。粘连和炎症为发病主要因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需要影像学的参考依据及外科医师的临床经验。治疗取决于引起梗阻的原因及临床病情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腹腔转移所致的恶性肠梗阻行姑息性手术的原则。 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胃和结直肠癌术后腹腔转移所致恶性肠梗阻行姑息性手术的患者。 结果 术后获益以进半流饮食至少60 d为手术成功标准,随访60 d,20例进半流饮食或正常饮食,2例只能进流质饮食,2例发生吻合口瘘,3例手术无效,其中1例术后住院17 d死亡。 结论 精准选择消化道肿瘤术后腹腔转移所致恶性肠梗阻患者,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可以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改良经脊柱内椎间孔镜系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柳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经皮椎间孔镜(PTE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情况、腰椎活动度、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腰椎曲度、腰屈曲范围及腰背肌后伸活动度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VAS疼痛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总低于对照组(P&l...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