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9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rhTGF-β1及转染TGF-β1基因对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rhTGF-β1)及TGF-β1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rhTGF-β1作用下角膜内皮细胞的增殖。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方法,将TGF-β1基因转移入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HE染色法观察细胞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转染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变化;DNA电泳法检测转染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MTT检测示5-20 μg/L rhTGF-β1抑制角膜内皮细胞增殖;0.5-1 μg/L组对增殖无影响;0.05~0.1 μg/L组促进细胞增殖。TGF-β1基因转染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的浓度约为(98±3)ng/L。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基因转染组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减少、PI值降低,但加入EGF后细胞生长基本正常。DNA电泳检测示基因转染组未见凋亡带。结论: rhTGF-β1对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TGF-β1基因转染影响角膜内皮细胞增殖、但不诱发凋亡,其抑制作用可被外源性EGF拮抗。  相似文献   
2.
兔角膜基质细胞在壳聚糖胶原共混膜体外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壳聚糖 胶原共混膜作为载体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先同时消化角膜上皮及内皮层 ,然后刮去上皮、内皮、前弹力层和后弹力层 ,将剩余的基质层剪碎消化 ,接种在壳聚糖 胶原共混膜上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别。结果 角膜基质细胞应用消化培养法 4h后部分基质细胞与壳聚糖 胶原共混膜有贴壁现象出现 ,细胞呈梭形。培养 2 4h后 ,基质细胞呈纺锤形且透明 ,此后细胞分裂增殖越来越多并向周围延伸 ,培养第 6天细胞已经达到完全融合状态 ,呈梭形 ,排列比较整齐。在 6d左右达到 10 0 %融合状态 ,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Vim染色、胞浆染色阳性。结论 传代的细胞具有角膜基质细胞的生物特性 ,壳聚糖 胶原共混膜适合角膜基质细胞传代培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om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因转染角膜内皮细胞后表达产物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将TGF-β1基因转染入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中,并用药物筛选抗性细胞克隆。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外源基因的稳定表达。ELISA法检测转染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表达量,用RT-PCR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IL-2、IFN-γ、TNF-α、IL-4、IL-6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基因转染后筛选出的克隆细胞TGF-β1蛋白表达均为阳性,胞浆呈棕色着色。转染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的表达量为(597±7)pg/ml,高于对照组。基因转染组淋巴细胞IL-2、IFN-γ、TNF-α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4、IL-6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TGF-β1基因转染角膜内皮细胞后高表达TGF-β1,致使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偏离,作为组织工程角膜种子细胞移植后具有抑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异种全厚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局部应用高渗葡萄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局部应用50%葡萄糖降低异种全厚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 18周龄的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16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8只.两组均进行猫兔异种全厚板层移植术:A组(实验组)手术后给予50%葡萄糖滴眼每日2次,复方氯霉素滴眼液滴眼每日3次;B组(对照组)术后仅给复方氯霉素滴眼液滴眼.每日3次.术后每日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植片存活情况,治疗及观察时间均为3个月.各组于术后1,2,3月各取2只兔的术眼角膜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术后半个月内,A、B两组植片透明、无明显浑浊.术后20 d部分植片开始出现排斥反应,在3个月内,A、B两组全厚角膜植片的排斥反应指数差异显著.在无排斥反应的正常兔角膜中组织学及电子显微镜下的结构特征清晰;但在出现排斥反应的兔角膜中有明显的角膜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异种全厚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局部应用50%葡萄糖滴眼能减少术眼水肿,降低炎性反应,延长角膜植片成活时间.  相似文献   
5.
紫外光核黄素交联治疗圆锥角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潘红卫  陈建苏 《眼科研究》2008,26(5):397-400
紫外光核黄素交联疗法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圆锥角膜的新方法,通过诱导角膜基质内纤维相互交联而提高角膜强度,从而阻止圆锥角膜的进展.介绍这一新疗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临床应用现状,并阐述关于该疗法的实验室研究成果,包括具体的治疗效应例如生物力学效应、热力学效应、超微结构改变等,以及对角膜基质细胞、内皮细胞和晶状体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的PAC1受体特异激动剂maxadilan对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增殖的作用。方法: 培养人IPSCs,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IPSCs的PAC1受体;IPSC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axadilan作为实验组,未加入maxadilan作为对照组。CCK-8法检测maxadilan对IPSC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maxadilan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maxadilan对IPSCs核型的影响;real-time-qPCR和免疫荧光法从基因及蛋白水平检测maxadilan对IPSCs的多能性基因 Nanog和OCT4 的影响;real-time qPCR检测maxadilan对IPSCs及其形成胚体细胞的 Nestin和PAX6 基因的影响;RT-PCR检测maxadilan对IPSCs分化为三胚层能力的影响。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均显示IPSCs含有PAC1受体;CCK-8法显示100 nmol/L maxadilan组比对照组细胞增多16% (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孵育100 nmol/L maxadilan 3 h、6 h和9 h后IPSCs增殖指数为47.23%、59.70%、55.67%,与对照组37.00%相比,差异显著(P<0.05);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maxadilan处理过的IPSCs核型正常;RT-PCR、real-time qPCR和免疫荧光法显示maxadilan未影响IPSCs多能性。结论: 人IPSCs存在PAC1受体,maxadilan对人IPSCs具有促进细胞增殖作用且没有影响IPSCs的多能性和染色体核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以脱细胞的肾纤维囊作为载体培养角膜基质细胞并研究培养角膜基质细胞特性。方法 将培养扩增的兔角膜基质细胞分别接种到培养板和肾纤维囊上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免疫组化(波形蛋白)和免疫荧光(AO、PI和Hoechst)的方法进行检测,观察兔角膜基质细胞在培养板和肾纤维囊上的生长情况。结果 倒置显微镜和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角膜基质细胞在肾纤维囊上快速贴壁生长并增殖,细胞形态呈多角形树枝状,多次传代后细胞仍维持原有的形态和功能,细胞能长期培养。在培养板上培养的细胞呈长梭形,细胞贴壁生长和增殖情况稍差。在肾纤维囊上的活细胞较在培养板上培养的细胞多。结论 角膜基质细胞在脱细胞的肾纤维囊载体上生长良好,细胞形态结构明显。本研究为角膜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提供了简单和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以脱细胞的肾纤维囊作为载体培养角膜内皮细胞并研究角膜内皮细胞特性。方法将培养扩增的角膜内皮细胞分别接种到培养板和肾纤维囊上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免疫荧光、HE染色和扫描电镜的方法进行检测,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在培养板和肾纤维囊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角膜内皮细胞在肾纤维囊上快速贴壁生长并增殖,细胞形态为多角形或六边形,多次传代后细胞仍维持原有的形态和功能,细胞能长期培养。在培养板上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贴壁生长和增殖情况稍差。结论角膜内皮细胞在脱细胞的肾纤维囊载体上生长良好,细胞形态结构明显。本研究为角膜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提供了简单和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山茱萸总甙滴眼液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山茱萸总甙(COG)滴眼液局部应用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封闭群大鼠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组:A、B、C、D组为Wister—SD组问同种异体角膜移植,Wistar为受体,SD为供体,其中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0.5%COG滴眼液组、C组为1%COG滴眼液组,D组为2%COG滴眼液组,E组为Wistar—Wistar对照组,即Wistar大鼠间同种异体移植组。用裂隙灯显微镜记录及比较各组:角膜植片透明度、水肿度、新生血管度、移植排斥指数(RI)及角膜排斥发生时间。结果:术后各组移植排斥指数及发生角膜移植排斥时间,A组与B组、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C组与D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D组之间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OG滴眼液能有效地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1%COG滴眼液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角膜手术对角膜神经的损伤及其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角膜上开展了不少手术,无论是何种手术,对角膜神经都是一种损伤.由于切口部位、范围、深浅和手术方法不同,其损伤程度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