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合并贫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ECOPD住院患者病例99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动脉血气、肺功能,身高、体质量、严重程度分级、呼吸机使用情况等临床指标.以COPD患者是否贫血分为两组,回顾性分析红细胞参数,FEV...  相似文献   
2.
103例肺癌纤支镜,CT及X线胸片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CT及X线胸片已成为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在县级医院中如何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做到既能快速诊断又经济实用,仍值得研究。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3例中平均年龄63.4岁,50岁以上79例,占77%。中心型肺癌58例,周围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各项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以为后期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指导及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23例ACO患者作为ACO组,同时选择同期31例哮喘患者作为哮喘组,31例慢阻肺患者作为慢阻肺组,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我院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减低其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2014年我院呼吸科收治的50例支气管扩张症继发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真菌感染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50例无真菌感染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作为非真菌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其继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真菌组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培养出6例(12%)为无名假丝酵母菌,37例(74%)为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西佛念珠菌各3例(6%)以及罗伦特隐球菌1例(2%)。单因素分析显示支气管扩张症病程、侵入性操作、血清白蛋白水平、住院天数、卧床>7d、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是否应用激素是支气管扩张症继发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将其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清白蛋白含量以及激素、抗生素应用天数是支气管扩张症继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白蛋白含量及激素、抗生素应用天数是引起支气管扩张症继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合理干预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AECOPD痰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我院AECOPD患者痰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我院目前主要耐药菌。方法对我院近期具有完整细菌学资料的COPD患者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92例患者痰样本中分离出病原菌280株,革兰阴性杆菌241株,占86.1%,主要为铜绿假单孢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阴沟杆菌等,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多。细菌药敏试验发现,不动杆菌耐药率高,以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明显,铜绿假单胞菌次之,革兰氏阳性球菌耐药性相对较低。结论COPD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应加强药敏测定,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COPD患者随机分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CODP合并II型呼吸衰竭23例,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PH值、PaO2、PaCO2的变化。结果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经过治疗后PH值、Pa02升高、PaCO2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临床症状改善。结论早期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高危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5年10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高危肺栓塞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肝素冲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注射用阿替普酶冲击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肺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呼吸功能,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比值及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_1、FVC、FEV_1/FVC比值高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PTT、PT长于对照组,INR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RC呼吸困难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RC呼吸困难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高危肺栓塞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肺功能、凝血功能及呼吸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致病菌分布特点和耐药特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各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71例VAP患者痰培养共检出220株致病菌,革兰氏阴性杆菌189株占大部分(85.7%),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20.9%)居首位,鲍曼不动杆菌(17.7%)次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6.4%),肺炎克雷伯菌(14.5%)、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4.1%)分别位列第三、四、五位,总体耐药性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氏菌均出现了泛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6%)占据革兰氏阳性菌的主要部分,真菌以念珠菌为主,占10%。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占据我院ICU VAP病原菌主要部分,多重耐药严重,动态监测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特性有利于VAP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逐年增多,肺炎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老年重症肺炎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情危重,进展迅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现对本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42例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老年重症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