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中老年人随着增龄骨密度变化规律,骨量减少症(OPA)和骨质疏松症(OP)患病率.方法 用双重能量放射线吸收测定技术测量1 024例年龄在40岁以上人群的腰椎正位、左髋部骨密度(BMD),以性别、年龄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1)男性和女性髋部BMD水平随增龄呈逐渐降低趋势,腰椎BMD随增龄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25(OH)D3测定在老
年人髋部脆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有髋部脆性骨折史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68例,同时设立68例确诊骨质疏松症、无髋
部脆性骨折史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老年人群做对照,测定血清Total-P1NP、β-CTX、25(OH)D3;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和髋
部骨密度(BMD);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髋部脆性骨折组患者的Total-P1NP、β-CTX高于对照组,
25(OH)D3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双变
量相关分析发现在髋部脆性骨折组,25(OH)D3 与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呈正相关,Total-P1NP、β-CTX与腰椎均值
BMD及总髋部BMD 呈负相关(P<0.05);在对照组,25(OH)D3与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无相关,Total-P1NP、β-CTX与
腰椎均值BMD无相关,与总髋部BMD 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BMD水平相近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Total-P1NP、
β-CTX的增高及25(OH)D3的降低有可能独立预示髋部脆性骨折的风险增高,这3项指标的检测有利于识别髋部脆性骨折高风
险人群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丘惠嫦  楼慧玲  马军  陈巧聪 《广东医学》2012,33(15):2349-2350
目的 探讨四君子汤联合纤维膳食营养对老年胃肠功能不佳患者的肠屏障功能临床效果.方法 180例胃肠功能不佳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纤维膳食营养组(纤维膳食组)、中药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饮食调理,纤维膳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纤维膳食肠内营养液治疗;中药联合组在纤维膳食组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比较调理2周后3组间肠黏膜通透性指标(循环D-乳酸、血二胺氧化酶)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 (1)治疗2周后,3组的血D-乳酸、血二胺氧化酶的下降趋势为中药联合组>纤维膳食营养组>对照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百分率为中药联合组>纤维膳食营养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君子汤联合纤维膳食营养用于调理老年胃肠功能不佳患者,可显著改善肠屏障功能和胃肠道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中老年人随着增龄骨密度变化规律,骨量减少症(OPA)和骨质疏松症(OP)患病率。方法 用双重能量放射线吸收测定技术测量1024例年龄在40岁以上人群的腰椎正位、左髋部骨密度(BMD),以性别、年龄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⑴男性和女性髋部BMD水平随增龄呈逐渐降低趋势,腰椎BMD随增龄变化规律不明显,从60岁起髋部BMD水平明显低于同年龄组腰椎BMD(P<0.05)。⑵中老年人OP总患病率为53.7%,OPA为33.1%。中老年男性OP患病率为39.1%,OPA患病率为43.7%,中老年女性OP患病率为65.6%,明显高于男性。⑶老年人OP总患病率为62%,OPA为28.3%。老年男性OP患病率为43.7%,OPA患病率为41.1%,老年女性OP患病率高达80.8%,明显高于男性(P<0.05)。⑷从50岁组开始,男性OPA患病率高于女性,而女性OP患病率高于男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⑴对中老年人BMD测量有诊断意义的部位应该首选髋部。⑵老年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尤其是绝经后及老年女性,早期注重BMD筛查,防治OP与骨折的发生是整个社会必须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⑶男性骨质疏松往往被人忽视,中老年男性OPA及OP患病率均不低,随着寿命的延长,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逐年增高,如何重视老年男性OP预防亦是我们临床工作中值得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住院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的现状与原因.方法 在广州地区202例年龄在> 40岁的住院患者中,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 (25 (OH) D)、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OCN)水平.所有研究对象均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T值,同时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 202例住院患者25(OH)D平均水平为(19.28±6.25) ng/ml.25 (OH)D水平与PTH、OCN呈负相关,而腰椎T值、股骨T值与25(OH)D水平呈正相关(p<0.05).VitD治疗组与未治疗组间的25 (OH)D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在202例患者中,VitD正常者仅占3.5%,VitD不足者约有96%,其中不足者占40.6%,缺乏者占49.5%,严重不足者占6.4%.结论 住院患者维生素D水平普遍低下,绝大部分患者存在VitD不足,需要重视及积极治疗.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补充足量维生素D,有利于增加骨密度,维持骨骼健康,注意监测25 (OH)D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骨形成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P)与骨吸收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的意义. 方法 通过测定57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年龄61~90岁)PSA、TRACP5b、ALP、ICTP血清浓度,分成骨转移(27例)与非骨转移(30例)两组,以转移灶在5个及以上者划分为进展性(18例)和局限性骨转移(39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评估各标志物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结果 PSA、TRACP5b、ALP、ICTP血清浓度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组均高于非骨转移组(P<0.05);与局限性骨转移组比较,PSA、TRACP5b、ALP、ICTP、Gleason评分在进展性骨转移组中均有明显升高(P<0.05);PSA、TRACP5b、ALP、ICTP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6、0.657、0.762、0.743,最高诊断价值的是PSA,ALP、ICTP与之相当,TRACP5b次之,其敏感性分别为66.7%、59.3%、37.0%、59.3%,特异性则为90.0%、96.7%、80.0%、76.7%;PSA、ALP、ICTP与Gleason评分是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性因素,总符合率为84.2%. 结论 PSA、TRACP5b、ALP、ICTP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相当,联合检测并动态观察可能有利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