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9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异丙酚是一种诱导快、苏醒快、镇静好、无蓄积的新药,小儿麻醉后呕吐率低,本文对低负荷量异丙酚与氯胺酮诱导后两种维持量下循环、呼吸变化、镇静深度、停药后清醒时间及副作用进行对比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6例择期行疝囊结扎修补、尿道下裂成形、隐睾还纳及骨盆截骨、骨折切开复位术的ASAⅠ~Ⅱ级患者,每龄212~10岁,体重13~30kg,男32例,女4例。12 麻醉方法 不合作患儿肌注氯胺酮5mg·kg-1、东莨菪碱001mg·kg-1,待入睡后局麻下行骶管或硬外穿刺,开放静脉后给予8…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肺通气(OLV)期间不同吸入氧浓度对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6例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例,A组:吸入100%氧气,B组:吸入氧浓度(FIO2)70%,观察各组双肺通气(TLV)期间,侧卧位开胸40min时OLV的动静脉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TLV时A组PaO2较B组明显升高(P<0.01),Qs/Qt也明显升高(P<0.05)。单肺通气时,A组PaO2、Qs/Qt较B组明显升高(P<0.01),SVO2CvO2也明显升高(P<0.05)。所有患者OLV时较TLV相比,PaO2、SVO2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P<0.01),CaO2明显下降(P<0.05),B组PVO2明显下降(P<0.05)。结论OLV期间吸入高浓度氧时,PaO2、SVO2、CvO2和Qs/Qt较吸入低浓度氧时明显升高,适当降低FIO2,可以减少Qs/Qt降低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3.
影响肺动脉压(PAP)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1)心肌收缩力;(2)中枢神经系统;(3)循环血内儿茶酚胺;(4)药物对肺血管平滑肌的直接作用^[1]。其中决定肺循环状态的主要病理生理因素之一是药物对肺血管平滑肌的直接作用。本研究观察心内科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患儿右心导管放置肺动脉后丙泊酚静注前后PAP的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提高盘外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成功率,设计出靶位注射法。方法用特制靶针自定位点穿刺,将靶针准确地送到靶位即椎间盘突出部位,判断无误后缓慢注射胶原酶。结果应用靶位穿刺250例次,仅1次失败。应用靶位注射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4例,优良率达85.1%,有效率达94.2%,无效9例,占5.8%。结论靶位注射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准确、应用安全、方法简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异丙酚辅助小儿椎管内麻醉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于骶管或硬膜外麻醉下施行手术时 ,由于难以合作 ,常需辅助氯胺酮静注或静滴 ,但氯胺酮麻醉后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率高。异丙酚是一种诱导快、苏醒快、镇静好、无蓄积的静脉麻醉药 ,小儿麻醉后呕吐发生率低。因此 ,用异丙酚代替氯胺酮作为小儿椎管内麻醉的辅助药 ,具有一定优点。本文观察低负荷量异丙酚后 3种维持量下循环、呼吸变化、镇静深度、停药后清醒时间及副作用。资料与方法45例择期行疝囊结扎修补、尿道下裂成形、直肠阴道修补、隐睾还纳及骨盆截骨、骨折切开复位术的ASAⅠ~Ⅱ级患儿 ,年龄 2 5~ 10岁 ,体重 13~ 30kg…  相似文献   
6.
深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观察陈士寿主题词颈丛;神经传导阻滞;甲状腺肿瘤/外科学中国图书分类号R614.4;R736.11资料与方法30例单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术前ASA分级为1~Ⅱ级,随机分成2组。2组年龄、性别、体质等基本一致,甲组施行双侧C3...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导管于硬膜外腔打结在麻醉学杂志上偶见报道,但打双重结确属罕见。现将我科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31岁。因怀孕39周G_1P_0入院。体检无特殊发现。麻醉过程:选择低位连续硬膜外麻醉法,患者左侧卧位,于1~2间隙直入法进针,穿刺过程顺利,空气试验无阻力后向头端置管。导管偏细软,进入硬膜外腔1cm时,觉轻微阻力,后又顺利。导管入硬膜外腔7cm时退针,留管于硬膜外腔4cm固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单肺通气(OLV)期间雷米芬太尼和胸段硬膜外镇痛对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14例择期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ASA Ⅰ~Ⅱ级.于全麻双肺通气(TLV)、雷米芬太尼输注OLV 30 min和停雷米芬太尼胸段硬膜外镇痛OLV 30 min,分别进行动、静脉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与TLV时比较,OLV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P<0.01),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均明显下降(P<0.05).但OLV时输注雷米芬太尼与硬膜外镇痛相比,PaO2、Qs/Qt、PvO2、SaO2、CaO2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OLV期间输注雷米芬太尼和硬膜外镇痛对血液氧合和肺内分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评价缺血预处理(IPC)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0例,年龄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IPC组,每组20例。IPC组在手术完全阻断术侧下肢血供前,予以IPC,即止血带充气5 min、放气5 min,共2个循环。对照组在手术完全阻断术侧下肢血供前,仅缚上止血带而不进行充气或放气操作。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期间止血带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等手术基本信息,手术前、上止血带30 min后、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出恢复室时、术后6 h、术后24 h的静息疼痛评分(VAS),并记录术后24 h内疼痛补救例数。手术后24 h采集静脉血,检测血中肌酸激酶(CK)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体质量指数、术中止血带充气阻断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两组患者在观察各时点MAP、HR、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IPC组患者术后6 h VAS (3.10±1.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5±0.9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4, P<0.01);出恢复室时、术后24 h VAS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PC组和对照组术后24 h疼痛补救例数分别为2例和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3, P<0.05)。对照组和IPC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CK分别为(9.24±4.97) ng/mL和(8.15±4.03) 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L-6水平IPC组为(50.11±20.39)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70.80±34.8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28, P<0.05)。结论 IPC能够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减少镇痛剂的使用;其机制可能和IPC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