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全胸腔镜(completely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cVATS)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已为胸外科医师所接受~([1]);肿瘤直径5.0 cm以下是c-VATS的最佳适应证~([2])。我科应用AESCULAP EinsteinVision智能机器人臂辅助3D-内窥镜系统(BRAUN)完成14例c-VATS下直径≥5.0 cm肺癌根治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 VATS )治疗肺转移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4年9月-2012年12月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38例肺转移瘤。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患侧腋中线第7或8肋间做1.5 cm切口为观察孔,置入胸腔镜;胸腔镜引导下分别于腋前线第3或4肋间及肩胛下角线第6或7肋间另做2个操作孔。内镜缝合切割器距肿瘤边缘1.5 cm行楔形切除术,常规清扫或切除区域肿大淋巴结。结果38例行VATS肺楔形切除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术后严重并发症,无切口肿瘤种植。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是86.8%、52.6%、31.6%。结论对于有适应证的肺转移瘤采用VATS治疗可行。  相似文献   
3.
心脏辅助装置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心室辅助装置 (VAD)或人工心脏是应用机械或生物机械手段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脏的泵功能。不仅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或作为心脏移植前的过度治疗 ,而且可以促进心衰病人心功能的恢复 ,并最终撤离人工心脏。目前国内尚未有长期使用的报道。我们于 2 0 0 1年 1月起连续应用体外植入式人工心脏治疗 5例心脏病病人 ,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本组 5例病人 ,男 3例 ,女 2例。年龄 11~ 5 2岁 ,所有病人术前均经内科治疗无效后植入人工心脏。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 3例 ,其中 1例为心肌病患儿 ,反复心衰 ,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高龄原发肺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从1990年8月到1995年12月,我们为84例70岁以上高龄原发性肺癌患进行手术治疗。男67例,女7例。其中鳞癌54例,腺癌21例,混合癌6例,其它3例。Ⅰ~Ⅱ期53例,Ⅲ分别为68.1%、42%、20.3%。结论:(1)对高龄原发性肺癌的手术治疗应采取积极态度,年龄不是手术禁忌,应考虑患生理年龄及家族寿龄趋势。(2)不必过分强调手术根治性,即使姑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危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特点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方法 从1997年10月-2001年12月85例高危患者行CABG术,其术前危险分值评估均>5。其中男62例,女23例,年龄46-81岁,平均69.5岁,体外循环下CABG65例,其心肌保护液中加入654-2,全部顺行灌注。非体外循环CABG20例。单用静脉桥47例,乳内动脉加静脉桥38例,CABG加室壁瘤切除9例,CABG加换瓣或瓣膜成形7例,平均桥数2.73支,术前均常规置Swan-Ganz导管。结果 术后低心排13例(15.3%),心律失常18例(21.2%),低氧血症9例(10.6%),肾功能不全9例(10.6%),出血再次开胸4例(4.7%),切口感染裂开2例(2.4%),神经系统并发症5例(5.9%)。鱼精蛋白过敏3例(3.5%),全组死亡3例,其余均顺利康复。结论 高危患者不是手术禁忌,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CABG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移植抗原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诱导的新途径,以达到心肺移植长期存活的目的。方法:以同种异体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大量增殖后,作为自身独特性疫苗,体内注射免疫家兔,以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来观察免疫前和免疫后对供体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的变化。结果:同种异体反应性自身独特型淋巴细胞疫苗具有显著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移植现象,SI值显著降低(P<0.05),而对卡介苗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并未因独特型淋巴细胞疫苗的应用而下降,结论:同种异体反应性自身独特型淋巴细胞疫苗有可能成为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7.
缺血预调对体外循环NO释放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探讨了缺血预调对低温体外循环心脏NO释放和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16只健康杂种狗随机分成对照组C(n=8) 和预调组P(n=8),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预调组于心脏停跳前钳闭主动脉3min、开放3min,重复两次,分别于转流前、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开放即刻、再灌注30min、60min测心输量(CO)、射血分数(EF),同时经冠状静脉窦抽血检测血清NO、Ca^2 ,于再灌注60min取冠脉血管内皮标本用作电镜观察。结果:预调组CO、EF于再灌注期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期两组NO水平均明显增加,但预调组低于对照组(P<0.01)。电镜下预调组空泡明显减少,少有细胞破碎和变型。结论:缺血预调增加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前NO释放,保持再灌注期间适当的NO水平,可防止缺血再灌注内皮损伤,增强心脏功能的恢复,过量NO释放-Ca^2 -氧自由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双相正压通气模式在心脏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双相正压通气 (BIPAP)模式在心脏术后辅助呼吸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将 2 8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实施BIPAP模式组和周期性同步强制式通气 (SIMV)模式组 ,分别在原有呼吸模式和改换相应呼吸模式 1h后 ,以及再次更换回原来呼吸模式 1h后 ,监测血流动力学和气道参数指标。结果 BIPAP组气道吸气峰压 (Ppeak)明显低于SIMV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它参数指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BIPAP模式在心脏术后辅助呼吸的应用中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对于气管移植后并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miRNA分子水平机制的治疗策略在防治器官移植后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分析大鼠原位气管移植模拟肺移植后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微小RNA 表达谱变化。 方法:通过近交系大鼠原位气管移植,模拟建立肺移植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动物模型并经病理学证实;通过微小RNA芯片筛选出供体移植气管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组织中显著差异表达的微小RNA,并选取差异表达显著的miR-146a、miR-155和miR-451进行相对定量研究,应用实时定量RT-PCR(RT-qPCR)法验证芯片结果的可靠性。 结果与结论:原位气管移植后4周经病理检查证实大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模型成功建立。microarray检测获得29个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相关的微小RNA,包括15个微小RNA表达显著上调,14个微小RNA表达显著下调,其中显著上调miR-146a、miR-155和显著下调miR-451的功能涉及免疫炎症反应等。提示微小RNA在肺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病理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辅助循环即使用机械方法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脏做功 ,可以减少心脏的负荷和氧耗 ,从而改善心肌代谢 ,促进心功能恢复。我院于 1997年 8月~ 2 0 0 0年 9月为 11例心脏围手术期病人施行辅助循环 ,总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 11例 ,男性 9例 ,女性 2例 ;年龄 44~ 72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