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肾动脉狭窄(RAS)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因临床怀疑肾动脉狭窄(RAS)导致高血压患者而行肾动脉MSCTA检查,全部均行肾脏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以薄层CT轴位图像(层厚2 mm,间隔1 mm)为原始数据,应用工作站进行双肾动脉图像后处理,通过多种后处理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能获得满意的轴位原始图像,经工作站后处理可以清晰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其2~4级分支,能够准确显示狭窄动脉并判断狭窄程度。结论:MSCTA能很好显示肾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常规作为临床怀疑肾动脉狭窄患者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3.
电针治疗尺神经麻痹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年来运用针刺加电针治疗尺神经麻痹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80例尺神经麻痹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将其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电针治疗;对照组仅用针刺疗法。其中,治疗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8~60岁,平均39岁;病程最长29d,最短2d。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16~58岁,平均37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1)运动障碍:屈腕力减弱,拇指不能内收,其它各指不能内收与外展,环指与小指末节不能屈曲;(2)感觉障碍:尺神经分布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山楂水提取物对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累积加药法,检测山楂水提取物(0.1,0.3和0.5mg/m1)对苯肾上腺素(PE)1.0μmol.L^-1和KCl50mmol.L^-1预收缩的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结果:山植水提取物对离体大鼠内皮完整和去内皮的胸主动脉环均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而对苯肾上腺素(PE)预收缩血管的舒张作用是内皮依赖性的。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和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MB预处理后,两者的血管舒张作用均被阻断。但用环氧合酶抑制剂吲哚关辛,不能阻断山楂引起的舒张血管作用。结论:山楂水提取物可能是通过NO-鸟苷酸环化酶途径产生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射治疗后上行侵犯复发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鼻咽癌放疗后到我院CT随访并有上行复发的患者16例,对其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表现为单纯性侵犯颅底复发5例,咽壁周围及颅底骨同时复发9例,咽壁、颅底骨同时复发并颅内侵犯2例。当侵犯蝶骨体、圆孔及破裂孔、海绵窦时,尤以冠状位显示为佳。结论CT检查是确定鼻咽癌放疗后有无上行侵犯复发的重要方法,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总结腹内疝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和征象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2例腹内疝患者的MSCT影像资料。结果:12例患者术前CT检查中5例诊断考虑为腹内疝。术后证实12例患者均为腹内疝,其中腹部术后粘连束带疝4例,十二指肠旁疝3例,网膜疝1例,肠系膜裂孔疝2例,乙状结肠周围疝1例,吻合口后疝1例。腹内疝主要的CT表现为:肠梗阻(100%),肠系膜血管走行异常(83.33%),占位效应(66.67%),肠袢绞窄坏死、肠壁缺血水肿(50%),疝口(41.67%);各类型腹内疝的相关CT表现与手术所见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内疝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认识和掌握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具有α半乳糖基末端的糖蛋白是引起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异种抗原。 目的:观察脱细胞小血管支架与Wistar大鼠和日本大耳白兔两种种属实验动物血管壁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内α半乳糖基的分布特点,探讨经脱细胞处理后的小血管支架应用于异种血管移植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实验,于2003-03/2004-12在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完成。 材料:采集Wistar大鼠正常尾动脉30条,其中选择15条进行脱细胞处理得小血管支架(小血管支架组),剩余15条未进行脱细胞处理(尾动脉组);采集日本大耳白兔耳背面中央动脉,左右耳各1条,共取15条(中央动脉组)。 方法:采用亲和组织化学法,将16 mg/L植物凝集素加入组织片作DAB显色后,利用MetaMorth/C5050/BX41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检测α半乳糖基阳性反应产物。 主要观察指标:光镜下血管壁细胞显色变化;α半乳糖基阳性反应产物的吸光度值。 结果:中央动脉组α半乳糖基的表达主要集中于内皮细胞膜和细胞核;尾动脉组内皮细胞膜α半乳糖基表达呈极强阳性;小血管支架组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3组血管细胞α半乳糖基表达的吸光度值中,尾动脉组内膜低于中央动脉组(P < 0.001);小血管支架组内膜低于中央动脉组、尾动脉组(P < 0.001);小血管支架组中膜低于中央动脉组、尾动脉组(P < 0.001)。 结论:①Wistar大鼠尾动脉内皮细胞膜异种抗原性比日本大耳白兔中央动脉的抗原性强。②Wistar大鼠脱细胞的尾动脉支架可作为异种组织工程血管材料应用于异种血管移植。 关键词:异种;血管;α半乳糖基  相似文献   
8.
异种小血管支架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异种小血管支架模型。 方法 取34只Wistar大鼠,切取每只鼠尾动脉12 .0 8±1.6 9cm,经脱细胞制作成血管支架,常规制备电镜样本后观察。将未种植血管壁细胞的血管支架移植于5只日本大耳白兔耳中央动脉断端间,大体观察2 4 h。 结果 Wistar大鼠尾动脉近侧断端外径为0 .74±0 .0 8mm,远侧0 .5 5±0 .0 8mm,属于小血管。脱细胞的小血管支架壁薄、色白,呈半透明状,柔软,管腔塌陷,可折叠;主要由纤维组织构成,且内膜呈网络样密集排列。小血管支架移植于日本大耳白兔耳中央动脉后即刻通畅良好,2 4 h内可触及血管搏动,饱满,未见血液外漏。 结论 异种脱细胞处理的小血管支架以纤维组织构成为主;异种小血管支架移植后在2 4 h内能够承受动脉血冲击力;移植的血管以套叠式吻合法为宜。  相似文献   
9.
自体红骨髓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实验观察自体红骨髓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形态变化过程 .[方法 ]将自体新鲜红骨髓移植于 2 6例中国家兔膝关节股骨髌面制作的 3 0mm× 6 0mm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区 ,通过肉眼、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图像分析等方法 ,观察不同时期修复组织的形态变化 .[结果 ]于术后第4周 ,自体新鲜红骨髓移植组修复组织细胞的形态、分布及排列接近正常软骨组织 ,其修复组织中单个细胞面积达到正常水平 .[结论 ]自体新鲜红骨髓具有良好的成软骨能力 ,成软骨的过程分为肉芽组织形成期、前软骨期和成熟软骨期 3个阶段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00例,对照组190例。治疗组应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照组采用胃苏冲剂、胃蛋白酶合剂、甲硝唑、阿莫西林、吗丁啉等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8例,显效64例,有效78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190例,痊愈5例,显效45例,有效65例,无效70例,总有效率63.1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