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患者入院时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SII)与Hunt-Hess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接受治疗的261例aSAH患者的数据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分成高级别组(4~5级,71例)和低级别组(1~3级,190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两组间SII的差异,通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SII对于aSAH级别的预测能力。结果共纳入261例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I(OR=1.001,95%CI:1.000~1.002,P=0.046)是Hunt-Hess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AUC为0.730(95%CI:0.657~0.803,P<0.001),表明SII对于aSAH的分级拥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SII是aSAH高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新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和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62例aSAH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后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组及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组,并进行组间各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RDW与aSAH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DW在预测aSAH患者预后中的作用,并将截断值作为临界值对所有患者进行不同RDW水平的分组,分析两组患者间各因素的差异.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RDW是aSAH患者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子(OR=6.144,95%CI:2.641~14.296,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RDW预测功能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29(95%CI:0.770~0.887,P<0.01).当截断值为12.25%,RDW≥12.25%时,RDW预测不良预后的敏感度为69.6%,特异度为80.3%.与入院时RDW<12,25%患者比较,入院时RDW水平较高(RDW≥12.25%)的患者,其Hunt-Hess分级较高,Fisher分级较高,急性脑积水、分流依赖性脑积水、迟发性脑缺血发生率较高,短期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结论 RDW是aSAH患者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选择性动脉内低温灌注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采用不同温度(4、10、20、37 ℃)的生理盐水在恢复血流同时进行灌注,测定各组体温、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变化,并通过伊文思蓝(Evans blue, EB)含量测定、透射电镜观察比较各组实验动物血脑屏障的功能及超微结构改变,同时通过血清学检测比较S100β蛋白含量的差异。结果研究显示,恢复血流灌注同时进行低温盐水灌注对实验动物核心体温无明显影响,但4 ℃生理盐水灌注较其他温度灌注可显著降低脑温并缩小脑梗死体积、降低EB含量,维持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完整性,并明显降低血清S100β蛋白的浓度,但对模型建立后48 h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影响。结论选择性动脉内低温灌注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且4 ℃低温盐水灌注的脑保护作用优于其他温度灌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大小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收集并分析了2016年1月—2021年1月接受动脉瘤介入治疗的388例患者共424个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初次发病入院时检测MPV数值。根据随访期间有无复发将动脉瘤分成两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究MPV与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来评估MPV对于动脉瘤复发的预测能力。结果有79例(18.6%)动脉瘤出现了复发。根据有无复发将所有的动脉瘤分成两组。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间年龄、破裂动脉瘤比例、术前改良Fisher分级、栓塞方式、栓塞即刻Raymond-Roy分级和入院MPV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即刻栓塞结果(OR=4.464,95%CI: 2.2428.890,P<0.001)和入院MPV数值(OR=0.238,95%CI: 0.1620.350,P<0.001)是动脉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表明,MPV预测动脉瘤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828(95%CI: 0.7890.863,P<0.001)。MPV预测动脉瘤复发的最佳截断值为9.9fL。MPV≤9.9fL对于预测动脉瘤复发具有78.5%的灵敏度和80.0%的特异度。结论MPV水平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后复发具有预测潜力,入院MPV越低的患者,其复发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双重抗血小板聚集(双抗)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患者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 DCI)的影响及疗效评估。方法回顾性地收集并分析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破裂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186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使用双抗将患者分成双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DCI发生率、急性脑积水发生率、脑室外引流置管率、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3个月功能预后的差异。结果186例aSAH患者中,有64例患者接受了支架辅助栓塞,接受了双抗治疗进而分为双抗组;有122例患者接受了单纯栓塞或球囊辅助栓塞,没有接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进而分为对照组。双抗组的DC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1% vs 27.0%,P=0.044)。双抗组和对照组急性脑积水发生率(10.9% vs 10.7%, P=0.953)、脑室外引流置管率(4.7% vs 6.6%, P=0.608)、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3.1% vs 0.8%, P=0.236)、3个月功能预后(mRS评分≤2分,90.6% vs 86.1%, P=0.3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接受了血管内治疗的aSAH患者中,使用双抗治疗能够降低DCI的发生率,且不会增加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nterprise支架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致急性大血管闭塞(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stenosis induced acute large vessel occlusion, ICAS-LVO)患者的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断为ICAS-LVO,且术中置入Enterprise支架的58例连续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影像学资料、治疗情况、血管再通情况、预后和随访结果等。结果纳入的58例患者中男性45例(77.6%),女性13例(22.4%),中位年龄为65(59~69)岁,中位入院NIHSS评分为12(10,16)分。闭塞部位分布: 颈内动脉颅内段6例(10.3%),大脑中动脉M1/M2段33例(56.9%),椎动脉颅内段9例(15.5%),基底动脉10例(17.2%)。术后57例(98.3%)患者实现了成功再通(mTICI≥2b)。4例(6.9%)患者出现了恶性脑水肿;11例(19.0%)患者发生了出血转化,其中2例(3.4%)为症状性颅内出血。3个月随访,39例(67.2%)患者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1例(1.7%)患者死亡。34例患者接受了DSA或CTA随访,其中4例(11.8%)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基础上急性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在取栓后球囊扩张联合Enterprise支架置入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近来研究发现,长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UCA1)在多种肿瘤组织(膀胱癌、胃癌、肝癌、卵巢癌等)中呈高表达,表现为原癌基因的功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UCA1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记,在肿瘤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报道对UCA1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