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0年北京城区儿童哮喘患病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北京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并进行10年前后的对比研究.方法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按照10年前的调查范围,在北京市朝阳区及西城区2~4个街区内,向家长发放初筛问卷,筛选出相关疾病的可疑患者,再经哮喘中心医师统一问诊查体,填写调查表.所有数据经sas/pc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实际调查人数10 163人,2年内有喘息发作的哮喘现患率为2.05%,男女患病率分别为2.80%及1.24%,既往有哮喘的累计患病率为2.69%.性别、首次发作年龄、呼吸道感染、过敏及遗传因素与哮喘发作有关.早期正确诊断及应用吸入治疗的比率仍较低.对比1990年哮喘现患率的0.78%,2000年哮喘现患率是10年前的2.6倍.结论本次调查0~14岁儿童哮喘的患病率较10年前显著升高,且主要发生于学龄期.哮喘发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按GINA方案在哮喘的规范化治疗上仍有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2.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 0 0年 9月 ,中华儿科呼吸学组在上海召开了全国第7届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同年国内儿科医学期刊发表了大量的论文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研究取得了较大成绩 ,现将其临床研究进展简述如下。1 呼吸系统病原学研究呼吸道感染仍是广泛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丁韵珍等[1]采用系列呼吸道病毒单克隆抗体桥联酶标法或PCR技术 ,对上海地区 5年中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 5 496例标本进行病毒学或支原体 DNA检测 ,结果 :病毒总检出率41 0 7% (2 2 5 7例 ) ,分别约为RSV病毒占 9 9% ,腺病毒(Ad 3,7)占 10 8% ,副流感病毒 (PIV 1,3型 )…  相似文献   
3.
小儿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也是儿科急诊第一位遇到和必须立刻处理的问题。正确及时处理发热、并努力找出病因是每位应诊医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技术。本文就发热的处理及相关知识作一介绍。首先 ,发热是机体对致病因素损害的一种反应 ,不仅表明机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因的损害 ,还表明机体正在通过各系统的调节、动员 ,对致病原进行反应。所以 ,应从两方面理解。人体体温是恒定的 ,它是由人体大脑皮层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通过神经、体液系统 ,调节产热和散热过程 ,使二者达到平衡 ,维持正常体温。当致热源影响体温中枢或各种原因使产…  相似文献   
4.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通过随机分组 ,70例患儿分为三组 ,观察组 30例 ,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加全乐宁、爱全乐 ;对照Ⅰ组 2 0例 ,给予静滴地塞米松 ,雾化吸入全乐宁、爱全乐 ;对照Ⅱ组 2 0例 ,给予单纯静滴地塞米松。观察用药前、用药后患儿症状体征 (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喘鸣音 )改善情况及消失天数。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 1h各症状体征评分的改善分数为 :呼吸困难 1 1、咳嗽1 1、喘息 1 4、喘鸣音 1 4分 ;对照Ⅰ组分别为 0 9、0 7、1 0、0 9分 ;观察组各症状体征改善分数明显优于对照Ⅰ组 (P <0 0 5 )。各组症状体征消失天数 :观察组分别为呼吸困难 1 9、咳嗽 4 1、喘息 3 0、喘鸣 3 6d ,对照Ⅰ组分别为 3 9、8 0、5 8、8 0d ,对照Ⅱ组分别为 4 1、8 9、6 6、7 1d ,观察组较两个对照组病程明显缩短 (P <0 0 5 )。结论 对哮喘急性发作患儿 ,在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的同时 ,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 ,对改善症状和缩短病程明显优于加用静滴地塞米松及单纯静滴地塞米松 ,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哮喘药物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73,自引:1,他引:72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慢性疾病 ,其患病率在国内外都呈上升趋势。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 ,目前的主要治疗为吸入治疗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 ,简单地讲是以抗炎药物吸入为主的综合治疗及发作时的对症缓解处理。因此 ,目前哮喘治疗主要分为两大类 ,即对症止喘和抗气道炎症的预防治疗。本文将就这两类治疗的原则和部分药物的药理特点及正确使用加以介绍。1 对症止喘与抗炎治疗药物应用原则目前认为哮喘是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病理基础为 :气道粘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平滑肌…  相似文献   
6.
哮喘儿童茶碱代谢动力学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呼吸道疾病的雾化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药物制剂工艺的提高及压力雾化泵的使用 ,呼吸道的雾化治疗应用越来越普及 ,并取得满意疗效。与传统口服、静脉或肌肉给药相比 ,雾化吸入具有如下优点 :药物以气雾形式 ,经气道直接到达肺部病变部位 ,使用方便、作用迅速 ;省去口服吸收、全身分布过程 ,避免了对非病变器官的影响 ;加上用药量明显减少(雾化吸入每次用药总量以微克计算 ,而口服或静脉则为每公斤几毫克 ,相差几十以至几百倍 ) ,大大减少了毒副作用。目前雾化治疗的目的为 :①湿化气道 ,便于痰液排出 ;②雾化给药 ,如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 ,用于哮喘急性发作 ,舒张支气管 ,…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哮喘儿童治疗现状及与10年前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2000年与1990年儿童哮喘情况的调查,比较0~14岁哮喘儿童治疗状况的变化。采用整群抽样法,以省为单位抽取1~2个有代表性的城市,样本量5000~10000人。对以问卷方式筛选出的可疑患者,再详细询问病史,进行查体和肺功能等检查明确诊断。结果显示,2000年与1990年相比,除脱敏及抗过敏治疗使用率无明显变化外,哮喘患儿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全身性激素、抗过敏药及免疫调节剂的使用率均有显著增加;吸入激素治疗10年前几乎没有应用,现在使用率为37.1%;2000年抗生素使用率达97%以上。提示哮喘儿童的治疗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有些地区哮喘的治疗状况仍有待提高,还需进一步避免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
病例摘要患儿,男,5岁。因阵发性脐周痛伴哭闹20余天,于1998年10月3日入院。患儿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腹痛,每日发作5~6次。每次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腹痛以脐周为主,与进食无关,不伴发热、呕吐、腹泻和柏油样便,无双眼凝视及抽搐。在外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罗氏芬与先力腾序贯治疗儿科感染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采用开放式对照的研究方法,将51 例中度感染患儿分三组: 罗氏芬、先力腾序贯治疗组, 静脉用罗氏芬组和口服先力腾组。从药品经济学角度对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医疗费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三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口服用药最经济, 罗氏芬、先力腾序贯治疗显示较高的成本效益, 采用序贯治疗对门诊治疗患儿每天可节省费用56 元, 住院患儿每天可节省费用59 元。结论 罗氏芬、先力腾序贯治疗儿科中度感染有明显成本效益优势。先力腾疗效可靠, 治疗费用低, 是第三代头孢序贯治疗的较理想的口服接续药。序贯治疗是值得提倡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