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28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颈内动脉急性脑梗塞的患者进行了动脉溶栓治疗.通过造影显示血管再通情况。术后即刻和24h后分别行头颅CT扫描以了解有无颅内出血(ICH)。术后第90天采用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生活状态进行评估。结果28例患者经动脉溶栓治疗,堵塞血管再通18例,部分再通6例,未通4例;症状性颅内出血8例,死亡5例。术后第90天,生活状态优者14例,良者8例,差或者死亡6例。再通患者生活状态明显优于部分再通及未通患者。结论动脉溶栓具有较高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及死亡率。再通患者生活状态较好。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选用新西兰成年雄性大白兔桡骨制作骨缺损模型,骨膜下桡骨切除的不同长度分别为6mm、10mm、15mm、20mm和25mm,研究结果显示,制作兔桡骨缺损模型,桡骨切除的有效长度为10cm以上,并随着桡骨切作长度的增加,骨不愈合率也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a2+在高温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为丹曲林钠在热致脑损伤疾病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体外建立高温诱导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凋亡模型,应用Ca2+特异性阻断剂丹曲林钠,观察其对神经元凋亡率、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丹曲林钠能够明显降低高温处理后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42℃处理并加入丹曲林钠组的扫描结果显示,Ca2+荧光强度为107.35±6.0,较正常培养的细胞内Ca2+荧光强度(159.12±33.8)明显降低,加入丹曲林钠20~25s后Ca2+浓度即开始下降,约50s后下降至最低值,然后稳定于低于原来基线的水平。结论丹曲林钠在高温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在预防热致脑损伤疾病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Onyx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不同治疗策略、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Onyx栓塞183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peztler-Martin(S-M)分级Ⅰ级28例,Ⅱ级53例,Ⅲ级54例,Ⅳ级31例,Ⅴ级17例。单纯Onyx胶栓塞113例,球囊辅助栓塞2例,联合弹簧圈栓塞5例,联合Glub-ran胶栓塞63例。分析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①S-MⅠ~Ⅱ级完全栓塞治愈率为67.9%(55/81),Ⅲ级为14.8%(8/54),Ⅳ级为6.5%(2/31),Ⅴ级为0,总体完全栓塞治愈率为35.5%(65/183)。②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微导管断管2例,术中出血2例(其中1例为术中断管者),术后出血2例(死亡1例),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或原症状加重7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6.6%。③对143例进行了1~18个月的随访,其中再次出血3例(2.1%,S-MⅠ~Ⅲ级各1例)。4例次全栓塞的病例完全自愈,无一例复发或再生。7例有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或原症状加重者中,6例于术后3~6个月完全恢复或症状明显改善,1例改善不明显。结论个体化应用Onyx栓塞颅内AVM,可降低血管内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提高完全栓塞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并分析30例利用数字化三维颅骨成形技术行Ⅰ期颅骨修补的病例的随访结果。方法对2010~2011年收治的30例颅骨肿瘤患者,用数字化三维颅骨成形技术行颅骨修补。术后利用直观类比量表等工具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客观评价,了解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对疼痛、外观的满意度等,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3。22个月,平均12.5个月。30例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生感染以及局部头皮损伤和钛板外露。术后对总体效果的评价患者自己认为极满意的占73.3%(家属为80.0%),认为满意的占20.0%(家属为16.7%),认为一般的占0%(家属为3.3%),认为不满意的占6.7%(家属为O%)。术后27例(90.0%)的病人无疼痛,28例(93.3%)的病人对修补后的外观感到满意。随访还显示,29例(96.7%)的患者感到术后生活质量提高。但是,术后如果进行MR随访,会影响影像质量,但对CT检查无影响。结论对颅骨肿瘤手术造成的缺损,利用数字化三维颅骨成形技术行Ⅰ期修补,方法可行,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高温复合创伤对兔血一氧化氮及平均动脉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热暴露复合创伤后血浆一氧化氮(NO)早期变化及其对血压的可能影响,为急性应激条件下NO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兔急性热暴露复合创伤模型,实验动物分为常温无创组、常温创伤组、高温无创组、高温创伤组.于0、1、2 h不同时间点取血测定NO含量,全程监测血压变化.结果急性热暴露创伤后1 h左右,兔血浆NO浓度下降,然后升高,高温创伤组NO浓度在1、2 h时分别为(42.75±8.24)、(59.54±9.05)μ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正常对照组则为(56.63±3.79)、(55.22±7.15)μmol/L,两组于1 h时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高温和创伤条件下,兔平均动脉压(MAP)于60~70 min降至最低点,继之有一个短暂的回升,然后则迅速下降.结论急性热暴露复合创伤兔早期血浆NO浓度先降低后升高,且与MAP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经静脉途径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附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方法:对22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行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通过脑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即刻造影示瘘口完全闭塞12例,瘘口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10例.9例患者术后第2日出现眼球水肿一过性加重,经脱水等治疗后症状缓解.随访3个月~2年,临床症状消失14例,症状明显缓解8例.结论: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对部分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19岁.因头痛、右眼视力下降1个月于2006年8 月3日入院.查体:右眼颞侧视野变窄,视力下降,余无特殊.外院头颅MRI示垂体腺瘤,大小约1.5cm×1.5 cm×1.0 cm.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应用神经内镜治疗松果体区肿瘤所致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评价神经内镜在诊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53例松果体区肿瘤所致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应用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室底造瘘加肿瘤活检术,在解决脑积水同时明确肿瘤病理性质,其后给予综合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梗阻性脑积水均解除,51例获病理结果。结论在松果体区肿瘤所致梗阻性脑积水的治疗中,神经内镜是一种确实而有效的诊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数字化三维颅骨成形技术在Ⅰ期颅骨修补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方法术前对18例侵犯或破坏颅骨的病例进行病灶数字化三维重建,勾画病灶后,结合数字化三维颅骨成形钛网技术对术中所致颅骨缺损进行Ⅰ期颅骨修复。结果本组病灶均获全切,平均手术时间(103±15)min,术中颅骨塑型、修补时间(23±6)min,平均出血量(267±16)ml,平均住院时间(6.4±1.2)d。病人对外观满意度100%。结论术前准确勾画颅骨切除范围,结合数字化三维颅骨成形钛网技术,对手术致颅骨缺损不但可实现Ⅰ期修复,同时也可提高颅骨塑形的精确度,减少颅骨修补术后的并发症和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