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尽管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引起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病因尚不清楚,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可能促使这种疾病复发。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对于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序贯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维持缓解的疗效,比较其与美沙拉嗪在远期抗复发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并探求UC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观察204例活动期UC患者,经规范治疗后155例进入缓解期,继予中医序贯疗法或美沙拉嗪维持治疗。结果?随访半年,完成随访者共105例,中药组复发率为8.1%,美沙拉嗪组复发率为23.3%,2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分期序贯治疗在UC维持缓解的远期疗效上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沉(ESR)、血小板(PLT)、D-二聚体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其诱导缓解及对凝血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将59例确诊为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且中医辨证属湿热内蕴证的患者分为中药治疗组和美沙拉嗪对照组。中药组予清肠化湿方口服及中药灌肠;美沙拉嗪组活动期予美沙拉嗪肠溶片4 g·d-1口服,病情缓解后改为1.5 g·d-1维持治疗。疗程共12周,治疗结束后评价总有效率、主要症状消失率、肠镜疗效及对ESR,PLT,D-二聚体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美沙拉嗪组(93.3% vs 79.3%,P<0.05),主要症状便血及腹泻的消失率均优于美沙拉嗪组消失率(82.8% vs 58.6%,85.7% vs 60.0%,P<0.05),肠镜疗效优于美沙拉嗪组(P<0.05)。中药组对于患者ESR,PLT的改善程度均优于美沙拉嗪组(P<0.05),但是尚不能说明中药对于D-二聚体的改善优于美沙拉嗪组。结论:清肠化湿方是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在诱导缓解、改善症状、改善ESR,PLT等相关指标等方面优于美沙拉嗪。但是本研究未能发现中药对于D-二聚体的改善优于美沙拉嗪组。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Th17/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失衡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密切相关,深化对Th17/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平衡关系的认识可能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β-榄香烯对小鼠肝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CCK-8 法检测β-榄香烯对肝癌BNL 1ME A.7R.1(BNL)细胞增殖的影响;用Annexin V FITC/PI 双染分别进行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检测β-榄香烯处理后肝癌BNL 细胞凋亡情况。结果:β-榄香烯对肝癌BNL 细胞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药物作用早期可诱导细胞凋亡,凋亡率随药物浓度而递增,随着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坏死明显增多。结论:β-榄香烯可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与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引起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病因尚不清楚,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可能促使这种疾病复发。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对于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IL-17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血浆及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清肠化湿方联合美沙拉嗪协同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4例轻、中度UC活动期湿热内蕴证患者,对其肠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分级,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联合组(12例)与西药组(12例),另选择12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联合组予清肠化湿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西药组予美沙拉嗪口服,疗程3个月。治疗结束后,ELISA法检测血浆IL-17表达水平,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肠黏膜组织中IL-17浸润。结果UC患者血浆及肠组织IL-17表达均高于健康组(P<0.05),且随组织学分级增加而升高。两组患者血浆及肠组织中IL-17表达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患者IL-17表达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清肠化湿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可协同增效,通过下调UC患者体内IL-17的表达抑制肠道炎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方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Th17/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以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能机制。方法使用TNBS造模成功后,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肠化湿方组(12.8kg/d)、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0.5kg/d)。一次性ig给药,连续7d后处死小鼠;免疫组化法观察结肠组织中IL-17、Foxp3的浸润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RORγt和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清肠化湿方组小鼠结肠组织中IL-17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RORγt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且与SAS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3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5)。结论清肠化湿方可能通过下调RORγt表达抑制Th17细胞分化、IL-17产生,通过上调Foxp3表达促进Treg细胞形成,从而调节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h17/Treg平衡,抑制肠道炎症。  相似文献   
10.
赵崧  陆玥琳  冯皖  沈洪 《河北医学》2016,(11):1920-1922
目的:探讨中药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江苏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21例湿热内蕴证轻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中药清肠化湿方口服加灌肠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单用中药的疗效,应用特异性细胞固定及检测法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肠化湿方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外周血CD3+及CD4+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细胞数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调节作用,通过调整机体免疫反应抑制肠道炎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