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近年来科室重视新技术、新业务的引进和人才的培养,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不断的强化业务人员素质,培养了一支技术精湛的专业队伍,  相似文献   
2.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近年来科室重视新技术、新业务的引进和人才的培养,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不断的强化业务人员素质,培养了一支技术精湛的专业队伍,使得脊柱外科专业快速发展,其中采用小切口小开窗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及椎体成形术取得了良好疗效。腰腿痛是骨科常见多发病,而腰间盘突出症又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体力劳动者多见,严重影响生产力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相当一部分患者保守治疗无效需要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间盘髓核摘除术.但术后易出现硬膜粘连、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治疗孟氏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36例孟氏骨折采用手法整复、长臂石膏或小夹板固定。结果 优 86 %、良 5 .5 %、差 8.5 %。结论 手法整复是治疗早期孟氏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此治疗方法创伤小 ,痛苦少 ,愈合快 ,便于早期功能锻炼 ,后期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不同Schatzker分型与软组织损伤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5月临床资料完善的388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对骨折进行Schatzker分型并统计并发症。结果本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软组织并发症主要包括:腘动脉损伤3.9%(15/388)、内侧半月板损伤49.5%(192/388)、内侧副韧带损伤32.9%(128/388)、前交叉韧带损伤64.6%(186/388)、腓总神经损伤4.6%(18/388)、骨筋膜室综合征8.8%(34/388)、下肢静脉血栓5.9%(23/388);外侧半月板损伤64.6%(186/388)、外侧副韧带损伤9.5%(34/388)、后交叉韧带损伤11.1%(43/388);不同的Schatzker分型各并发症发生率不同,各分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侧半月板损伤与骨折分型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不同Schatzker分型常合并软组织损伤,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并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支柱块植入及植骨治疗单纯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单纯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28例患者,采用经皮椎弓根途径植入支柱块及植骨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无切口感染及脊髓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术后疼痛1~2周缓解,VAS评分术前(9.2±1.3)分,术后(2.2±1.1)分(t=19.7,P<0.01)。X线及CT检查显示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恢复满意(86.4±6.2)%,胸腰段脊柱后凸恢复满意,腰椎生理前凸恢复(18.3±3.6)%。随访时间4~20个月,平均12个月,无椎体高度丢失。支柱块移位1例。结论该方法治疗单纯性胸腰椎椎体骨折效果良好,创伤小,更适合椎体后壁不完整的单纯性椎体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6.
近12年共收治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失败的病例36例,病程为术后19天-23个月。主要原因为:(1)患肢术后制动不够或下地负重过早;(2)内固定物选择或使用不当;(3)不稳定骨折仅用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4)忽视了必要的外固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体强化术治疗Kümmel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采用椎体强化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治疗确诊Kümmel病11例(14个椎体),T91例,T112例,T127例,L11例,L34例,双椎体l例。均行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随访时行X线片CT片和MR检查,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及椎体前后缘高度和后凸角恢复情况。结果 11例患者术后获得2~4年随访,平均3年。腰痛较术前明显缓解,VAS评分、病椎椎体前缘高度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骨折椎前后缘高度比、局部后凸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Kümmel病行椎体强化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后有效缓解腰背疼痛,部分恢复病椎高度及后凸角。  相似文献   
8.
小切口小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其优点。方法对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病变椎间后路正中4-5cm长小切口,显露一侧椎板,在相邻椎板间隙开一直径约1.5cm×1.5cm小窗,摘除间盘髓核。并与传统全椎板切除手术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随访3个月-7年9个月,平均3年10个月。用侯树勋[1]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开窗组优良率为93.5%,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59.1%)(P<0.01)。结论小切口小开窗手术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短期内可恢复原工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用径颅多普勒(TCD)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牵引治疗前后的效果,对12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TCD检测左右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牵引治疗前后的收缩峰血流速度(V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值、阻力指数(RI)值.结果,两侧VA、BA的Vp、Vm值经牵引治疗后明显加快,恢复或接近正常范围,PI、RI值明显下降.用TCD可以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经牵引器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下半膜肌动力加强治疗膝关节后内侧结构损伤(PMC)手术对膝关节后内侧角急性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7月~2011年12月共治疗21例后内侧结构损伤中12例合并前交叉韧带(ACL)断裂,5例合并后交叉韧带(PCL)断裂,4例为单纯后内侧角损伤。所有合并后内侧角损伤患者均行半膜肌腱移位动力加强替代后内侧结构的方法,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Lysholm(2000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主观症状评分表)评分(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条件特异性评分)和Tegner膝关节运动水平对疗效进行综合评价及IKDC评级,并比较术前后外翻应力实验,Slocum试验。结果本组21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6~18个月),关节功能评定.Lysholm评分术前(12.4±12.5)分低于术后(92.03±0.91)分(P<0.05),IKDC术后12个月评级:A级17例(80.95%),B级2例(9.52%),C级0例;术后12个月Tegner膝关节运动水平评分较术前提高5分,关节活动度提高50°。运动试验检查:外翻应力试验Ⅲ°及Slocum试验均为阴性。关节屈膝活动术前(70±18)°,术后12个月(121±19)°;疗效评定:优良18例,中2例.结论半膜肌移位动力加强治疗膝关节后内侧角急性损伤能够显著恢复膝关节后内侧解剖结构稳定性,术式简单,节省时间。可以收到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