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泉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乙型肝炎病毒 (HBV )在逆转录过程中由于缺乏校对酶的作用 ,常常发生核苷酸的配对错误 ,因此其突变率较高 ,现已将HBV分为A~H 8个基因型[1] 。HBV感染呈一定的地域性分布 ,在我国主要以B、C、D基因型为主。但是有关基因型与HBV感染的致病性及临床意义尚不太清楚。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微板核酸杂交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HBV进行了基因分型 ,旨在探讨HBV基因型分布特点和临床的关系。材料和方法一、血清标本16 8例血清标本均采自我院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3年10月诊治的泉州地区慢性HBV感染者 ,其荧光定量PC…  相似文献   
2.
针刺防治环磷酰胺对大鼠造血功能损害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胸腺重量减轻,脾/体重百分比下降,骨髓有核细胞数、白细胞数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预防组和针刺治疗组上述指标虽未达到正常水平,但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各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说明针刺对环磷麟酰胺所致大鼠造血功能损害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针刺足三里穴与尾部非穴位点产生的效应迥同,表明按中医理论和经络学说选取穴位诚属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苦参素治疗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CHB,随机分为A、B二组。A组 采用苦参素治疗;B组采用胸腺肽,疗程6个月。结果 治疗6个月后A组ALT复常率及HBeAg、HBVDNA阴 转率分别为85.00%、31.67%、33.33%,B组分别为61.67%、15.00%、16.67%(P<0.05)、A组血清中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LN)、IV胶原(IVC)及TGF-β含量分别下降为133.26±43.82、146.45±21.62、75.34±25.26 及5.56±2.36,B组分别下降为151.10±51.57、158.15±32.22、86.33±24.82及6.64±2.27(P<0.05)。结论  苦参素有明显抗病毒、抗纤维化及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4.
桂平  程小凤 《中国中医急症》2023,(10):1798-1801
目的 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味补阳还五汤。两组疗程均为2周。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分别根据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改良金兰量表(MRS)评分、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在治疗前、治疗后14 d检查患者肝功、肾功、大便隐血,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泻的不良反应,从而评估其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 <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观察组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治疗后NIHSS、MR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ADL量表评分则均升高,且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肝功、肾功、大便隐血均未见明显变化,安全性良好。结论 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可提高临床总有效...  相似文献   
5.
重症颌面外伤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颌面外伤临床常见,而伴有脑外伤及全身脏器损伤,且颌面伤又严重时,如何能全面兼顾而又不失时机地治疗颌面伤,防止后遗症,本文总结了1992年5月~1998年5月共5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慢性鼻窦炎是儿童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由于儿童正在生长发育中,其具窦的解剖、生理和病理与成人有一定的差异,故儿童慢性耳窦炎的治疗不完全与成人相同,应尽量保守治疗。临床上以广谱抗生素使用较多。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儿童慢性耳窦炎,取得广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年龄5~17岁,平均12.5岁。1.2诊断标准:①确诊慢性耳窦炎1年以上;②临床症状有鼻塞、流脓涕、头痛;③鼻窦X线片显示有炎症病变。1.3治疗方法:①全组均予置换疗法(用…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干扰素α1b疗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型与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核酸杂交和酶联显色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 ,随机观察 10 5例 (B型 5 3例和C型 5 2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1b治疗 6个月和随访半年后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干扰素α1b治疗 6个月和随访半年后 ,B基因型患者的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和HBeAg/抗 HBe的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C基因型 (P <0 . 0 1) ,B基因型患者的有效应答率为 5 2 . 83 %,显著高于C基因型的 2 5 . 0 0 %(P <0 . 0 1)。B基因型的持续应答率高于C型 ,复发率低于C型 ,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 0 5 )。结论 B基因型对干扰素α1b的抗病毒疗效显著高于C型 ,HBV基因型是影响干扰素α1b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序列测定病毒株的增多,近年人们开始根据生物系统发生学中的基因分类法建立HBV的基因分型技术和标准。对HBV进行基因分型有利于对HBV感染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现有研究表明不同亚型HBV感染的临床病程和对治疗的反应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分别应用自行建立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HBVS基因测序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基因型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0岁。因“肝癌切除术后10月余,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8月余,左上腹隐痛3天”于2006年10月9日人院。患者于2006年1月5日B超提示“左肝占位性病变”,诊断为“原发性肝癌Ⅱa期”,在南京鼓楼医院行“左肝叶及胆囊切除术”。术后2个月复查B超提示“肝内多发性占位病变,脾占位”,考虑“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脾转移癌”,分别于3月8日、4月21日和9月8日行“肝动脉栓塞化疗”3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