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方法对198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在发病1个月时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评分,并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分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和非PSD两组。结果卒中后1月时,PSD的发病率在神经功能缺损组中明显高于神经功能正常组;在生活能力依赖组中PS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独立生活能力组。结论脑卒中后PSD的发病率在卒中后有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需依赖的患者中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发生率以及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89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SSS)对卒中急性期进行评分,根据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为三组。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随访调查抑郁评分。结果 PSD的发病率在随访1年期间中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PSD的发病率和重度PSD的发病率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而增加;PSD的程度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加重。结论 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卒中后1年中发病率逐渐增加,其严重程度与卒中急性期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指导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280例,分为NT-proBNP组(136例,根据测定的血浆NT-proBNP浓度值判断出院),标准治疗组[144例,根据临床症状及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值判断出院],随访一年,观察两组心功能、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等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随访一年后,与标准治疗组比较,NT-proBNP组根据血浆NT-proBNP水平判断出院的再住院率(44.0%比10.3%)及病死率(12.5%比4.41%)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血浆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心衰并心房颤动的心脏病患者胺碘酮复律前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对复律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150例心衰并心房颤动的心脏病患者接受静脉滴注胺碘酮5~7 mg/kg,30~60 min内滴完,复律治疗,观察患者复律前后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 15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服药后48 h内100例(66.67%)转复为窦性心律,成功复律组患者复律前血浆NT-proBNP水平为(967.04±366.16)ng/L,明显低于未成功复律组(1 182.04±298.34) ng/L(P<0.01);成功复律组患者复律后1h血浆NT-proBNP水平为(496.21±142.54)ng/L,明显低于复律前(967.04±366.16)ng/L(P<0.01);而未成功复律组血浆NT-proBNP水平复律前(1 182.04±298.34)ng/L,与服药后48 h(996.76±351.28) ng/L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对心衰并心房颤动的心脏病患者药物复律效果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我院接受4例双侧腋窝副乳腺患者行改良副乳腺切除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率以及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92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老年患者,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SSS)对卒中急性期进行评分,根据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为三组。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随访调查抑郁评分。结果老年PSD的发生率在随访1年期间中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老年PSD的发病率和重度PSD的发生率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而增加;老年PSD的程度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加重。结论PSD是老年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卒中后1年中发病逐渐增加,其严重程度与卒中急性期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避免脑缺血损害加重,抢救受缺血损害的濒死脑细胞,以改善缺血脑组织的功能.防止损害的扩展利复发。在整个治疗中,最关键之处仍是超早期恢复血供,改善脑细胞循环状态,溶栓是建立脑循环最好的方法。1998年1月-2002年12月我们对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尿激酶溶栓观察组和丹参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腋皱襞切口超薄皮瓣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腋皱襞切口修剪法治疗65例腋臭患者,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62例治愈,3例有轻度气味残留,有效率达100%;2例出现皮瓣下血肿,经引流加压后好转;6例出现单侧淤青,1~2周后吸收,所有切口愈合良好,瘢痕不明显。结论腋皱襞切口超薄皮瓣修剪法根治腋臭疗效确切,瘢痕不明显,易于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切口微创胆囊切除手术效果。方法传统小切口技术上应用整复科微创理念,完成胆囊切除32例。手术疗效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作比较。结果患者术后疼痛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瘢痕不明显,达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结论此术式安全可靠,创伤微少,是一个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发生率以及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89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SSS)对卒中急性期进行评分,根据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为三组。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随访调查抑郁评分。结果PSD的发病率在随访1年期间中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PSD的发病率和重度PSD的发病率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而增加;PSD的程度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加重。结论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卒中后1年中发病逐渐增加,其严重程度与卒中急性期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