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8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茂名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收治的185例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85例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感染合并心衰组、单纯感染组、单纯心衰组,另选择20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的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感染合并心衰组患者的PC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单纯感染组、单纯心衰组患者的PC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合并心衰组患者的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且单纯感染组、单纯心衰组患者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单纯感染组、单纯心衰组间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组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Ⅱ级组、Ⅲ级组组间PCT、CRP水平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合并心力衰竭组PCT检测敏感性明显高于单纯感染组,且随着心力衰竭级别增长,PCT检测敏感性呈上升趋势(P<0.05).PCT检测适用于感染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但PCT的阳性预测值随心衰程度的增大而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检测PCT可有效诊断感染性疾病,感染合并心力衰竭会导致检测数据偏高,因此在对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监护的过程中应当严密观察其心功能状况及PCT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震荡(HRT)对不同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的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冠心病组,每组50例。正常对照组选择有室性期前收缩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体检者50例。根据Holter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心血管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TO和TS的差异。根据不同病变程度进一步将冠心病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分为不同亚组,比较不同亚组间TO和TS的差异,并分析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TO和TS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不稳定性心绞痛组TO值升高、TS值降低。冠心病组TO值升高、TS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各亚组间及冠心病各亚组间比较显示,病变越严重HRT的两参数变化越显著,死亡组患者TO值显著升高、TS值显著降低。结论心率震荡减弱或消失可作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可靠参考及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外周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外周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进行健康体检的300名体检者进入研究,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体检者138例,无非酒精性脂肪肝体检者162例,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显著性.测定相关的人体测量学指标、臂踝脉博波速度、踝臂指数和经超声测定脂肪肝.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臂踝脉博波速度、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高于无非酒精性脂肪肝组(P<0.05),且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肥胖、高血压及外周动脉硬化检出率明显高于无非酒精性脂肪肝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臂踝脉博波速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易患危险因素.结论 臂踝脉博波速度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密切相关,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外周动脉硬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T—proBNP、Hcy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AMI患者、50例UAP患者、50例SAP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NT—proBNP、Hey水平进行比较分析。ACS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对其病变程度进行评估。结果AMI组和UAP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而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SAP组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加,ACS患者血浆NT—proBNP、Hcy水平逐渐升高(P〈0.05)。ACS患者中,心血管事件组血浆NT—proBNP、Hcy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NT—proBNP、Hcy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粥样化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是ACS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钟静敏  胡世红 《医学综述》2009,15(12):1880-1884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除了冠状动脉以外,还常累及脑动脉、肾动脉和外周动脉等多处血管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外周动脉检测有利于早期检出外周动脉病变及评估患者今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对于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有利于早期采取措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本文主要就外周动脉硬化的几种主要检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价值以及其在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入住茂名市人民医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含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类型患者),另以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根据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高危、中危、低危组。所有患者治疗前抽血测定血浆LP-PLA2等指标。随访患者自住院至6个月内发生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 (1)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浆LP-PLA2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据GRACE评分,高危组中血浆LP-PLA2浓度显著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随访观察6个月,高危组血浆LP-PLA2浓度显著高于中、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LP-PLA2浓度在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组中较未发生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2.4±8.3)ng·m L-1vs.(168.6±9.3)ng·m L-1,P<0.05]。结论血浆LP-PLA2浓度可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血浆LP-PLA2浓度联合GRACE评分预测冠状动脉事件风险,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评估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根据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对其病变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H型高血压组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血浆Hcy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与血浆Hcy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