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厄多司坦是否对后肢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厄多司坦组.手术后检测肺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腺苷脱氮酶(ADA)以及黄嘌呤氧化酶(XO)的活性.同时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NO含量、MPO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肺组织中ADA及XO活性增加(P<0.05).缺血再灌注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厄多司坦组NO水平无改变.与对照组及厄多司坦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MPO活性增加(P<0.05).与对照纽相比,缺血再灌注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PO活性升高(P<0.05).厄多司坦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PO活性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及厄多司坦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NO水平升高(P<0.05).不过,相对于缺血再灌注组.厄多司坦治疗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NO水平显著降低.结论:厄多司坦可降低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性损伤及中性粒细胞堆积,从而对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合患儿相关危险症状,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早发现、早干预,赢得抢救患者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162例,其中危重症患儿82例为实验组,普通患儿80例为对照组。对相关的危险症状,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两组患儿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手足口病危重症和普通症患儿中,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0.012);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P=0.438);首次就诊距离发病3d以上者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P=0.002);其他有统计学差异的症状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惊跳、四肢抖动、肌无力、肌张力增高、发热、血压高。结论尽早发现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以便及早采取治疗的护理措施是:前瞻性和针对性观察危险症状,加强监测生命体征、高热的护理、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护理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降糖治疗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我院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糖尿病控制、治疗的状况。方法选2007年6月~2008年6月本院结核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94例,回顾分析住院期间的降糖治疗资料,并采用门诊或电话随访方式了解其出院后的降糖治疗情况。结果79例患者出院前检测空腹血糖(FBG)为8.31±2.33mmol/L,36.71%患者的FBG〉8.3mmol/L;出院前检测餐后2h血糖(2h PBG)为12.70±2.42mmol/L,出院时39.24%患者达到糖尿病控制目标,相对来说FBG控制较好,2h PBG控制不理想。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住院期间FBG控制尚可,部分患者2h PBG达标不理想。表明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总体糖代谢控制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选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62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并采用门诊随访方式了解其出院后12周的治疗情况。依据治疗后血糖水平分为A、B、c三组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在(FBG)≤8.3mmol/L,(2hPBG)≤11.1mmol/L范围内时(A组与B组),血糖水平与疗效之间无明显关系;但随着血糖水平的逐渐升高(C组FBG〉8.3mmol/L.2b.PBG〉11.1mmol/L),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呈显著下降。结论有效控制血糖能改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免疫应答情况及其与Th1、Th2和Treg细胞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30例(观察组)及健康早孕体检者38例(对照组)外周血中的IL-17、T-bet、GATA-3和FoxP3mRNA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IL-17mRNA、T-bet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而GATA-3mRNA、FoxP3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1):观察组Th1/Th2和Th17/Treg的比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Th17细胞参与了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应答,Th1/Th2和Th17/Treg细胞之间的平衡在妊娠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C-SIGN和DC-SIGNR外显子4在中国结核患者中是否存在遗传易感性。方法采用PCR结合DNA测序对227例结核患者和520例健康人群的DC-SIGN和DC-SIGNR外显子4重复序列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和测序分析。结果 DC-SIGN外显子4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在结核患者和健康人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IGNR外显子4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也无计学意义(P〉0.05);但6/6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结核患者和健康人群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SIGN外显子4遗传多态性与结核感染易感性无明显相关;6/6基因型DC-SIGNR外显子4在结核患者中的分布频率较高,可能与结核感染的易感性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统计住院结核病例特征,为结核病的防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766例结核病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构成比、顺位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766例患者中结核病顺位依次为继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原发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占73.51%是主要类型,其中浸润型肺结核占83.04%、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占16.96%;痰菌(+)占30.72%、痰菌(-)占59.04%。结论:加强对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并适当调整资金的投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为结核病治疗提供医疗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患者DC—SIGNR基因颈区重复序列的遗传多态性分布,探讨DC-SIGNR基因多态性与肝功能及丙型肝炎病毒(HCV)载量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合DNA测序对238例丙型肝炎患者DC—SIGNR重复序列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和测序分析;同时检测患者的HCV—RNA载量和肝功能。结果DC—SIGNR基因型或等位基因与肝功能的相关性不显著。携带7等位基因的患者,其HCV—RNA载量水平低于携带9等位基因的患者(P〈0.05)。此外7/7组基因型的患者其HCV—RNA载量水平低于9/7组基因型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CV更易与携带较长DC—SIGNR等位基因的患者结合。结论DC—SIGNR遗传多态性可能与HCV在个体内的复制有关。但与肝功能不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艾滋病(AIDS)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改善艾滋病患者的不良心境,提高AIDS/HIV感染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将5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A组)26例,对照组(B组)24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及系统的健康教育,而对照组仅做常规的治疗护理。同时设50名正常人作为正常组(C组)。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和一些自选条目.于护理干预前测评A、B、C组,并于护理干预3个月后再次对A、B组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干预前A、B组的各方面比分均低于C组,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艾滋病患者总体生存质量较差,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患者DC-SIGNR基因颈区重复序列的遗传多态性分布,探讨DC-SIGNR基因多态性与肝功能及丙型肝炎病毒(HCV)载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合DNA测序对238例丙型肝炎患者DC-SIGNR重复序列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和测序分析;同时检测患者的HCV-RNA载量和肝功能.结果 DC-SIGNR基因型或等位基因与肝功能的相关性不显著.携带7等位基因的患者,其HCV-RNA载量水平低于携带9等位基因的患者(P<0.05),此外7/7组基因型的患者其HCV-RNA载量水平低于9/7组基因型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CV更易与携带较长DC-SICNR等位基因的患者结合.结论 DC-SIGNR遗传多态性可能与HCV在个体内的复制有关,但与肝功能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