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桑菊饮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CV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90例予桑菊饮加减方治疗,对照组90例予泼尼松片、孟鲁司特钠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结果:在临床疗效比较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11%,经过治疗两组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愈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肺功能改善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桑菊饮治疗风热犯肺型咳嗽变异性哮喘有较好的疗效,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收集清代以前各类医书中用"益火补土"法治疗的医案201例,运用频数统计和聚类统计方法,对其性别、年龄、主治病种症状、所用方剂、药味药量等进行分析,结果示:"益火补土"法以泄泻、腹胀、腹痛、纳差、痞满、呕吐、浮肿、疲倦乏力、下痢脓血、面色萎黄、脉虚细微、舌淡为主证,在用药上补肾药与治脾药总体比例为1.17:1,补肾药用量略重于治脾药。  相似文献   
3.
收集清代以前各类医书中用"益火补土"法治疗的医案201例,运用频数统计和聚类统计方法,对其性别、年龄、主治病种症状、所用方剂、药味药量等进行分析,结果示:"益火补土"法以泄泻、腹胀、腹痛、纳差、痞满、呕吐、浮肿、疲倦乏力、下痢脓血、面色萎黄、脉虚细微、舌淡为主证,在用药上补肾药与治脾药总体比例为1.17:1,补肾药用量略重于治脾药。  相似文献   
4.
炙甘草汤古代运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炙甘草汤古代运用的频数和聚类统计,分析本方剂量和症状体征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古代运用本方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5.
通窍化痰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通窍化痰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以通窍化痰汤治疗,对照组30例以脑复康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MMSE、ADL评分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通窍化痰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炙甘草汤古今运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海浩 《天津中医药》2010,27(3):223-225
收集炙甘草汤古代病案101例和现代验案3175例,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古今应用在主要症状方面均为心悸、脉结代,但古今应用上有所不同,古代是侧重阴虚内热,以外感温热病为主;以心悸、发热、口渴咽燥、肉筋惕、神昏、烦躁、咳嗽、舌红绛干燥少津、脉结代细数为主要症状;现代是重在气阴两虚,辨证以心悸病、胸痹为主;以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头晕目眩、气短、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烦躁,舌质淡白或淡红、脉结代细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7.
金海浩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6):897-898,902
滋水涵木法所主病症以头晕和视物不清为主要症状,以弦、细、数脉为主要脉象,同时常伴有虚、软等虚损不足的脉象.使用药物上,熟地黄、白芍、麦冬、当归、生地黄、菊花、茯神、牡蛎、枸杞子、山茱萸肉、茯苓、牡丹皮、山药、五味子、阿胶、酸枣仁、牛膝、石斛、石决明、龟版等的重要度超过0.6.从用药归经看肾经载荷0.892,肝经载荷0.891,肾经载荷略高于肝经.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粗糙集重要度和因子载荷研究"金水相生"法古代运用的基本规律。方法收集清代以前运用"金水相生"法的医案209例,运用粗糙集理论和因子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金水相生"法以咳嗽、喘促、有痰、咳血咯血、舌红无苔或燥或黄、脉细数为主要临床表现。用药上,麦冬、山药、茯苓、贝母、陈皮、熟地、甘草、五味子、生地、沙参、山茱萸肉、牡丹皮、杏仁、牛膝、当归等是高重要度药物(重要度超过0.6)。药物归经上肾经载荷(0.952)高于肺经(0.775)。结论 "金水相生"法应用时应注重先天之本肾,滋肾以补肺,同时也有补肺以养肾,但滋肾养肾以生肺金处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9.
炙甘草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又名复脉汤,由“炙甘草四两,生姜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组成。本方作为治疗“伤寒,心动悸,脉结代”的主方,至今已沿用近二千年,其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为诸多临床医家所称赞。但是对其主治病证的病机和方剂的配伍关系尚缺乏统一的认识,本文只对本方的君药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炙甘草汤现代运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海浩 《光明中医》2009,24(9):1660-1662
本文收集1975年至今的各类医学期刊发表的有关炙甘草汤的临床报道共3175例,通过频数和聚类统计,分析本方的用药和症状体征之问的关系.结果示:现代本方主要应用于气阴两虚的心律失常病证,症状以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头晕目眩、气短、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烦躁,舌淡白或淡红,脉结代或细为主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