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综合类   2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璇  金国宏  哈若水 《山东医药》2012,52(46):28-31
目的通过对高级别及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测量分析,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纤维束成像(DTT)在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星形细胞瘤均经病理证实,其中Ⅰ~Ⅱ级者14例、Ⅲ~Ⅳ级者16例。分别测量其肿瘤实质区、瘤周区(肿瘤实质区外1.5 cm的范围)与正常脑组织的平均ADC值和FA值,观察不同分级的星形细胞瘤对白质纤维束形态及结构的影响。结果 30例星形细胞瘤的FA图、ADC图中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及健侧区组织信号强度明显不同,肿瘤实质区及瘤周区的FA值及ADC值较正常脑组织明显减低。FA图及DTT图显示Ⅰ~Ⅱ级的肿瘤纤维束多呈稀疏、移位,以推移周围邻近白质为主,与邻近白质边界清楚;Ⅲ~Ⅳ级的肿瘤则以破坏与浸润白质纤维束为主,边界相对模糊;DTT图中Ⅲ~Ⅳ级肿瘤多数表现为纤维束部分中断、受压、偏移或变形移位。与Ⅰ~Ⅱ级患者FA值比较,Ⅲ~Ⅳ级患者肿瘤实质区及瘤周区的FA值均明显减低(P均<0.05),Ⅲ~Ⅳ级患者的肿瘤实质区ADC值较Ⅰ~Ⅱ级者明显减低(P<0.05)。Ⅰ~Ⅱ级与Ⅲ~Ⅳ级患者瘤周区ADC值相近(P>0.05)。结论磁共振DTI有助于确定肿瘤分级、区分肿瘤组织与瘤周组织,DTT可清晰显示不同级别星形细肿瘤对白质纤维束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对齿状突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齿状突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齿状突骨折的CT轴位薄层图像表现,对在工作站获取的薄层图像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CT仿真内窥镜(CTVE)及四维透明显示(4D-Raysum)4种方法重建.有5例行颈前路加压螺丝内固定治疗的病例进行术前齿状突解剖数据的测量,并对16例复查病例的CT图像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分析.结果 24例齿状突骨折根据Anderson及D'Alonzo分型,Ⅰ型1例,Ⅱ型15例(其中2例合并寰椎骨折),Ⅲ型8例.24例中行Halo氏外固定架治疗16例,行颈前路加压螺丝内固定治疗5例,行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3例.16例治疗后复查病例中,有9例行Halo氏外固定治疗,显示齿状突骨折复位满意,骨折愈合良好;有7例行内固定治疗,显示齿状突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物的位置良好.结论 MSCT可作为齿状突骨折诊断及治疗评价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复杂骨折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提高复杂颌面骨折诊治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复杂颌面骨折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利用工作站行图像后处理.选用多种软件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结果三维CT图像清晰、立体和直观地显示了35例患者骨折的部位、范围、骨块移动方向和距离,使得在治疗中得以正确选择接骨板及其放置位置和切口位置。结论三维影像能清晰显示颌面部的空间解剖关系,可提供理想的整复模型,有利于确定复杂颌面骨折的程度与骨折的移位情况,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4.
诊断硬脑膜动静脉瘘主要靠动脉造影。报告13例全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确诊病例进行选择性血管内微导管栓塞治疗情况,效果良好,对病因学、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进行了简短的讨论。栓塞治疗的效果肯定,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原发性肌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组织病理证实的61例原发性肌骨肿瘤患者,术前行磁共振常规及DWI检查,DWI选取SE-EPI序列,b值取0、700s/mm2,在T1WI增强横轴位图像上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ADC、肿瘤整体ADC及邻近正常横纹肌ADC值,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各组间ADC值差异.结果 良性肿瘤34例,恶性肿瘤27例:①良、恶性组肿瘤DWI图像信号高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正常横纹肌、良恶性组实质区平均ADC值分别为:(1.65 ±0.76) ×10-3、(1.58±0.82)×10-3、(1.28±0.32) ×10-3 mm2·s-1,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687,P>0.05);良恶性组整体ADC值分别为:(1.58 ±0.74)×10-3 mm2·s-1、(1.35 ±0.39) ×10-3mm2·s-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0.05);③9例富含粘液肿瘤实质区平均ADC值(2.32 ±0.19)×10-3mm2·s-1,52例其他肿瘤实质区平均ADC值(1.36±0.37) ×10-3 mm2·s-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04,P<0.05).结论 无论是肿瘤实质区平均ADC值还是整体ADC值皆不能直接用于肌骨系统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较高ADC值(大于2.0 ×10-3 mm2·s-1)对诊断富含粘液基质类型的肌骨肿瘤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和内球囊栓塞治疗之效果。材料与方法:7例患者均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明确明确瘘口部位。叙述发现瘘口应注意的造影环节。结果:7例中5例球囊栓塞成功,保留了颈内动脉的通畅。1例行患侧颈内动脉闭塞。另1例属D型,栓塞效果不满意。结论;海绵窦瘘全脑血管造影可明确瘘口部位、大小及分型。单纯性海绵窦瘘大部分为外伤性、首选的治疗方法是血管内球囊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球囊栓塞治疗之效果。方法:7例病人(5例外伤性,2例自发性)均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明确瘘口部位。结果:7例中5例球囊栓塞成功,保持了颈内动脉的通畅。1例行患侧颈内动脉闭塞。另1例属D型,栓塞效果不满意。结论:海绵窦瘘全脑血管造影可明确瘘口部位、大小及分型。单纯性海绵窦瘘大部分为外伤性,首选治疗方法是血管内球囊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3D MSCTA)脑血管成像技术在介入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回顾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经3D MSCTA检查及数字减影(DSA)介入治疗患者35例,其中动脉瘤20例,脑动静脉畸形5例,脑膜瘤7例,椎基底动脉狭窄2例,颈内动脉狭窄1例.结果,3D MSCTA图像可清楚显示颅内1~4级脑血管结构,Willis环及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情况,脑动脉瘤瘤体大小、位置、形态与载瘤血管的关系;脑动静脉畸形者畸形血管团的部位大小、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分支情况,空间立体结构清晰;对脑膜瘤可见肿瘤邻近血管被推移或包绕,肿瘤表面有异常血管或肿瘤染色,异常血管与颅内外有交通;血管狭窄的程度显示确切.3D MSCTA观察颅内外血管病变可获得更多诊断信息,对介入治疗的难易程度及栓塞方式和选材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预后手术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体外筛选以转铁蛋白受体(TfR)为报告基因的内皮抑素(ES)逆转录病毒,并检测其体外表达情况及治疗效果,以期为下一步活体分子成像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用阳离子脂质体将转铁蛋白受体(TfR)为报告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P-LNCX-ES-IRES-TfR(pLET)转染包装细胞PT67,通过G418浓度梯度筛选出阳性克隆。收集培养细胞上清液进行病毒滴度测定,并体外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MTT 法测细胞生长曲线,观察ES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RTPCR检测ES基因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ES蛋白质的表达情况;鸡囊胚法观察ES对血管生成的抑制。结果 ①建立稳定表达的PT67-RV-ES包装细胞系,其病毒滴度为4×107cfu;②病毒转染细胞的荧光定量RT-PCR结果见ES和TfR基因表达,而未转染的HepG2 细胞无表达,且二者均24h即开始表达,至72h达高峰后持续表达;免疫组化可见细胞浆中ES蛋白表达;③病毒对HepG2 细胞生长未见明显的抑制作用;④鸡囊胚法见病毒液对血管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逆转录病毒pLET在体外能有效感染肿瘤细胞HepG2,表达具有活性的目的蛋白,且对肿瘤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此病毒可进一步通过转铁蛋白受体(TfR)的分子成像在活体观察基因治疗的效果并揭示肿瘤早期局部生长、远隔部位转移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附1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经血管内治疗的新方法.方法11例病人均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明确动脉瘤的部位与载瘤动脉的关系,行可脱性弹簧圈治疗栓塞.结果11例中除1例动脉瘤较大用3枚电解弹簧圈闭塞外,其余均用1枚就完全闭塞动脉瘤腔,并保留了载瘤动脉的通畅.结论应用GDC经血管内闭塞颅内动脉瘤,安全、便捷、见效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