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金善恩  周睿  郭义豪 《江西医药》2004,39(4):274-275
胆石症合并糖尿病在临床较为常见。该类患者手术耐受性差,且并发症多,因此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尤为重要。我院自1980年以来对31例胆石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现将有关的围手术期的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肿瘤手术时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手术时喉返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697例甲状腺肿瘤手术,分别以肿瘤性质、手术方式及是否常规暴露喉返神经作为分类标准来比较喉返神经的损伤率. 结果本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4.30%,其中永久性损伤为0.71%,恶性肿瘤较良性肿瘤喉返神经损伤率高,有显著性差异;甲状腺腺叶切除较甲状腺腺体部分切除喉返神经损伤率高,有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例中常规暴露喉返神经与不暴露者,两组间喉返神经损伤无明显差异;但在甲状腺腺叶切除组常规暴露喉返神经较不暴露者,喉返神经损伤率低,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甲状腺肿瘤手术时,喉返神经损伤与肿瘤的性质、手术方式明显相关,应根据具体的手术方式、范围决定是否暴露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3.
林敏  张卫平  金善恩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652-1653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在原发性小肝癌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疑似小肝癌结节患者93例,分别进行CT平扫和Ⅲ期增强扫描,比较两种方法对小肝癌结节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CT增强扫描原发性小肝癌结节诊断准确率为96.5%,明显高于普通扫描的74.1%(x2=19.222,P<0.05);CT增强扫描能够发现原发性小肝癌结节直径为更小的卫星灶(0.7 ±0.3)cm,明显小于普通扫描的(1.6±0.8)cm(t=9.971,P<0.05).结论 与CT平扫相比,增强扫描对原发性小肝癌结节的诊断准确率高,能发现更小的结节,为肝癌的及早发现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我院1986年4月~1996年12月收治原发性胆囊癌17例,误诊14例,误诊率达82.3%,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例,男4例,女10例;年龄71~51岁,平均54岁。凡术前未能确诊者均列为误诊,分别误诊为胆囊炎胆石症7例,右上腹肿块待查5例,幽门梗阻2例。主要症状既往有胆囊炎胆石症史者10例,右上腹疼痛10例次,右上腹肿块5例次,黄疸3例次,呕吐2例次,消瘦为主者2例次。辅助检查B超检查13例(疑诊胆囊癌8例),CT检查2例(疑诊胆囊…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穴位按压联合中药足三里外敷对结直肠手术患者胃动素、胃泌素的影响,为结直肠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3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结直肠手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6月—2017年4月就诊患者设为对照组(40例),将2017年5月—2018年3月就诊患者设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穴位按压联合中药足三里外敷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肠鸣音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胃液量、胃动素、胃泌素水平以及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肠鸣音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均P<0.05);手术前2组胃液量、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2组胃液量均明显低于手术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手术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穴位按压联合中药足三里外敷可有效改善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后肠胃功能,降低胃液量,提高胃动素、胃泌素水平,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恶性肿瘤中乳头状腺癌约占甲状腺癌总数的60%,多见于年轻女性,生长缓慢,属低度恶性,且有多中心特点,目前临床上随着微小癌的报告逐步增加,双侧癌报道也逐年增多,近年来国内外治疗乳头状腺癌多采用甲状腺全切术,尤其对双侧癌的治疗达成了基本共识,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法甲状腺全切术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分析并总结近2年多来本院采用双侧甲状腺癌作全切术25例,讨论甲状腺全切术中精细化被膜解剖法技术要点及术后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NCAM的表达情况。[结果]NCAM阳性表达率为57.14%(28/49)。NCAM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原发灶分期无相关性。NCAM阳性表达率在管状型与实性型有显著性差异(χ^2=4.07,P=0.04)。有无神经侵犯NCAM阳性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0.02,P〈0.05)。[结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神经侵袭性显著相关,NCAM在SACC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根据白细胞表面抗原分化群(CD)检测92例NSCLC 患者外周血中的CD3+、CD4+、CD8+、CD19+及CD25+细胞,以健康人群做对照,结合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NSCLC患者CD3+、CD8+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D25+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19+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CD4+细胞两组间无差异(P >0.05).Ⅰ、Ⅱ期NSCL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较Ⅲ、Ⅳ期患者高(P<0.01).鳞癌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水平较腺癌患者高(P<0.01).结论 T细胞淋巴亚群在机体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和地位不能单从数量上来判断机体的免疫状态,联合多因子检测才能较完整的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9.
青年人胃癌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报告35岁以下青年人胃癌29例,占同期住院胃癌病人的15.9%(29/183)。29例中临床上属于Ⅰ期及Ⅱ期者仅7例,Ⅲ期及Ⅳ期者占22例;病理报告提示恶性程度高,手术根治率低,预后较中老年人差。治疗上宜采取积极手术切除,再辅以化疗,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以往认为甲亢合并甲状腺癌非常少见 ,目前相关报道较多。本组13例中 ,5例为本院1980~2001年收治的病人 ;另8例为第1作者在省肿瘤医院进修时收集自1980~2000年的部分病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 ,男2例 ,女11例。年龄27~52岁 ,病程1周~13年。其中继发甲亢9例 ,Grave病2例 ,2例以颈前侧方肿块为主 ,13例均有T3、T4升高 ,病理均为合并癌。1.2诊断标准甲亢的标准为高代谢症侯群和/或甲状腺素水平增高。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在术前非常困难 ,B超和CT、I1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