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四氯化碳(CCl_4)诱发大鼠肝纤维化自发逆转过程中肝库普弗细胞与星状细胞的分布和意义.方法:500 mL/L CCl_4腹腔注射8 wk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第8,12周末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单核巨噬细胞抗原(ED1),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阳性表达的肝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KC)和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的分布结果:第8周末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血清ALT和AST活性(568.18±630.46 nkat/L vs 472.26±167.37 nkat/L.P<0.05:5845.84±1353.27 nkat/L vs 1698.51±663.30 nkat/L.P<0.01),肝/体质比(3.90±0.85 vs 2.56±0.24,P<0.001)及胶原纤维面密度(5.87±1.13 vs 0.52±0.30,P<0.001)明显增高;大量ED1和α-SMA阳性的KC和HSC主要分布在汇管区增生的纤维组织及纤维间隔内.第12周末模型组与第8周比较大鼠血清ALT活性(1020.70±306.73 nkat/L vs 376.74±304.06 nkat/L.P<0.05)仍较高外,胶原纤维面密度减少,汇管区增生的纤维组织及纤维间隔内ED1阳性的KC减少,α-SMA阳性的HSC消失.结论:腹腔注射CCl_48 wk后大鼠肝功能明显损伤,形成肝硬化,KCs激活和HSCs活化相关,停止注射CCl_4 4 wk后大鼠肝纤维化发生自发逆转.  相似文献   
2.
卡铂对肿瘤患者的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国产卡铂(CBP)的临床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学,方法:12例肿瘤病人iv gtt CBP 400mg,用反相HPLC法测定血清CBP浓度,并按残数法拟合药物动力学模型和参数.结果:12例肿瘤病人iv gtt CBP结束时的平均血药浓度(?).为55.10±13.00)mg/L,消除半衰期(T._(2?))为(143.09±49.36)min,清除率(CL)为(45.17±16.68)ml min.有效组和无效组的(?)分别为(61.03±9.28)和(52.14±12.77)mg/L,T_(?)分别为(191.27±26.92)和(119.00±35.31)min(P<0.01),CL分别为(31.42±6.79)和(52.04±15.97)ml/min(P<0.05).在2~10h内.有效组血清CBP浓度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肿瘤病人iv gtt CBP的血药浓度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且疗效与血药浓度和清除快慢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鼠乙酸性胃溃疡模型,观察胃克宁胶囊及其各组分,即土霉素、丙胺太林呋喃唑酮及法莫替丁的抗溃疡作用.结果显示.溃疡抑制率分别为82.6%、32.1%、45.5%、50.6%、59.6%.胃克宁胶囊的抗溃疡作用明显优于各组分及法莫替丁.体外抑菌试验证明,胃克宁胶囊对幽门螺杆菌(HP)的抑制作用优于丽珠得乐、丙胺太林和呋喃唑酮.胃克宁胶囊的抗溃疡作用及抗HP的作用优于单药.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5岁,近10年夜间睡觉时打鼾,最近几个月痰多,偶带血丝。查体:经鼻内镜检查发现左侧鼻咽后壁见1.0cm×1.0cm带蒂的肿物,表面光滑,类似息肉。在鼻内镜下用圈套器完整摘除肿物。病理检查:1.5cm×1.0cm×1.0cm大小带蒂的灰白色肿物,表面光滑、质地中等,切面实性、呈黄色。镜检:表面被覆鳞状细胞,伴有角化亢进及角化不全,可见皮脂腺、汗腺和毛囊等皮肤附属器,其下见血管脂肪、纤维及横纹肌组织,见图1、2。鳞状细胞下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病理诊断:鼻咽部畸胎瘤,伴有慢性炎症。图1表面被覆鳞状细胞,其下见以淋…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农民。2个月前出现上腹痛饱胀不适进食后加重,到我院行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大弯侧见一1.2cm×1.5cm山田Ⅱ型息肉,表面糜烂,行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切除肿物大小为1.0cm×1.5cm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示:肿物内见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鸡尾酒抗体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高分子量角蛋白抗体(HMWCK)和p63在前列腺腺癌(Pca)、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HGPIN)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45例Pca、40例HGPIN和45例BPH标本,按常规方法石蜡包埋,制作蜡块,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及AMACR、HMWCK和p63鸡尾酒抗体双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Pca中AMACR阳性率为84.4%;HGPIN中AMACR阳性率为82.5%,与Pca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H中AMACR阳性率为24.4%,与Pca和HGP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MWCK和p63在高分化Pca中均呈阴性,15.6%中分化和低分化Pca的癌巢周围可见,HGPIN和BPH中均呈阳性表达,但其分布方式不同,在HGPIN中呈连续或间断性分布,从HGPIN至癌移行腺体中逐渐减少至消失,在BPH中呈连续性分布.HMWCK和p63在Pca的表达与HGPIN和BP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鸡尾酒抗体AMACR、HMWCK和p63对诊断高分化Pca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同时对高分化Pca和异型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发生在腹膜和牛殖器官,可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但阑尾子宫内膜异位症罕见,我们遇见2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乙肝产妇初乳和血清中HBVDNA的含量,了解乙肝产妇能否母乳喂养。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乙肝产妇151倒(肝功能均正常),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在血清中HBsAg、HBeAb、HBcAb阳性的126例为A组;HBsAg、HBeAg、HB-cab阳性的25例为B组,分别留取产后3—5天初乳,采用FQPCR方法检测初乳和血清中HBVDNA。结果:两组初乳中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值=86.144,P〈0.01),在A组和B组初乳中HBVDNA阳性率各占5.696、88%;在A组和B组中HBVDNA含量主要以低含量(〉10^3-〈10^5Iμ/mL);在A组乙肝产妇主要以免疫残留期为主。初乳中的HBVDNA含量比血清低于2~3个数量级。结论:乙肝产妇血清和初乳中HBVDNA的含量有良好的显著性关系;血清和初乳中检测到HBVDNA的产妇,最好不要进行母乳喂养;降低血清中HBVDNA的含量可能有助于降低乳汁中HBVDNA的含量.也是切断母婴乙肝垂古传瓣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朴美慈  金仁顺 《中国肿瘤临床》2015,42(23):1128-1131
目的:研究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绝对值的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 )、血小板和淋巴细胞绝对值的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ratio ratio ,PLR )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 月至2014年12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316 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NLR 、PLR 与乳腺癌TNM 分期、雌激素受体、HER-2 及三阴性乳腺癌之间的关系。结果:NLR 与乳腺癌TNM 分期之间有相关性(P < 0.05)、与乳腺癌雌激素受体、HER-2 及三阴性乳腺癌之间无相关性(P > 0.05),PLR 与乳腺癌TNM 分期及雌激素受体、HER-2 及三阴性乳腺癌之间均无相关性(P > 0.05)。 结论:术前NLR 水平作为全身炎症反应的指标可有效预测乳腺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在高科技突飞猛进发展的时代,验证理论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充分、合理、科学地利用实验课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探索“未知”意识,促进信息灌输向信息处理方向转换,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实验教学的根本任务。几年来,我们在药理学实验课教学中,全面剖析实验课的每个环节,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