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853例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的临床和静脉造影资料的分析,指出交通支瓣膜功能损害以小腿下1/3(足靴区)为最多见,距足底10~15cm发生率最高,占87.29%(955/1094)。在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时,下肢皮肤营养改变和溃疡的发生率呈高发倾向。有交通支逆流的皮肤营养改变和溃疡的发生率为67.97%(452/655),而无交通支逆流的仅为23.40%(44/188)。因而在外科治疗中应重视对功能不全的交通支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1987~1992年,9例髂总动脉至股浅动脉上端内膜粥样化闭塞患者施行内膜剥脱术,除1例失访外,其余8例经6月~5年的随访,通畅率87.5%。内膜剥脱术治疗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避免了因植入人造材料所带来的严重并发症而重新受到重视。股浅动脉以上部位的节段性粥样化闭塞病变,在远端流出道良好的情况下,正确应用内膜剥脱术,可以得到和旁路转流术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前经动脉化疗对胃癌患者肿瘤细胞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于术前行区域动脉化疗,并与同期20例患者行单纯手术作对照。观察化疗对术后恢复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活性的影响。术后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并以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增殖指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以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结果 术前区域动脉化疗,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手术后,化疗组的总T细胞较对照组显著上升,而NK活性有所下降,且恢复较慢。化疗后65%的患者肿瘤组织出现癌细胞变性、组织坏死、纤维增生等病理改变。化疗组的增殖指数PCNA和Ki-67分别为(70.1±12.3)%和(28.9±6.8)%,较对照组的(81.3±7.3)%和(41.8±9.8)%显著下降(P<0.01);而细胞凋亡指数则由对照组的(8.7±2.7)‰提高至化疗组的(12.7±6.2)‰(P<0.05)。结论 术前经动脉化疗能导致癌细胞变性坏死,并抑制肿瘤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在围下术期对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术前动脉化疗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将进展期胃癌患者分成单纯手术组(A组,20例)和化疗加手术组(B组,20例),后者术前行区域动脉化疗,观察化疗对手术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检测术后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增殖指标Ki-67,DNA末端标记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教的变化。结果:术前区域动脉化疗,有利于手术操作分离,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化疗组出现肿瘤组织坏死,癌细胞变性,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改变;肿瘤增殖指数Ki-67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而细胞凋亡指数则显著提高。结论:术前动脉化疗能引起癌细胞变性坏死,抑制肿瘤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可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早期胃癌的病理和生物学特点,探讨早期胃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0年来收治的120例早期胃癌,其中黏膜内癌(im-ca)66例,黏膜下层癌(sm-ca)54例;单发癌115例,多发癌5例;浅表扩展型7例;15例有淋巴结转移。全部病例均行不同范围的根治性手术。结果:sm-ca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显著高于im-ca。癌灶较大,凹陷型和细胞分化差的癌肿淋巴转移相对较多。结论:按EGC的大小、大体类型和细胞分化程度可大致估计肿瘤侵犯深度及淋巴转移,有助于决定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作者设计的股静脉壁环缝术治疗8例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初步经验。术后随访,临床效果理想,静脉造影复查证实瓣膜形态和功能不全得到纠正。作者分析股静脉管腔扩大是造成瓣膜关闭不全的原因,提出相对性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概念,并认为是手术的适应征。与其他瓣膜修复术比较,本手术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不必抗凝治疗的优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