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建立组织中百草枯质量分数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观察百草枯染毒大鼠模型肺组织中百草枯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样品处理采用35%高氯酸处理。流动相为0.1 mol/L磷酸缓冲液-乙腈;流速1.0 ml/min ;柱温28℃;检测波长258 nm。结果所采用方法在2~2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绝对回收率为91.4%,RSD均小于3%;平均相对回收率为100.67%,RSD均<6%。日内和日间RSD均<6%,冻融及冻存后百草枯样品质量分数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准确,无组织中杂质干扰,适用于百草枯染毒大鼠模型肺组织中百草枯质量浓度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性评价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osis,GM1)佐治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库、Medline、Embase医学文献检索全文数据库(各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自建库起到2015年10月),同时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并辅以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和会议论文等。收集有关神经节苷脂治疗脑梗死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 Handbook推荐的文献质量评价办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最终纳入23个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RCT),总计2 076例患者,其中神经节苷脂治疗组1 041例,常规治疗对照组1 035例。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可提高脑梗死患者CI的治疗有效率[RR =1.28,95%CI(1.23~1.34)],治愈率[RR =1.46,95%CI(1.28~1.67)],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比较[MD=-9.08,95%CI(-11.61~-6.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纳入研究共出现皮疹5例,谷丙转氨酶(GPT)升高7例,停药后均消失,均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目前有效的证据表明应用神经节苷脂佐治脑梗死CI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但由于所纳入研究质量不高,尚需更多设计良好、规模较大的RCT研究进一步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肿瘤侵袭转移的细胞和生物学机制中,包含有多种基因和信号传导通路的改变.PDK1是P13K分子通路上的一个重要分子,为了研究PDK1对乳腺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我们以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为研究模型,用小RNA干扰法特异下调PDK1的表达,研究其侵袭能力的变化,为乳腺癌临床治疗探索新的分子靶点.方法:通过构建PDK1特异的小RNA干扰质粒,利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乳腺癌细胞MDA-MB-231,无限稀释法筛选单克隆细胞系,并通过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DK1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的方法观察各组细胞之间的增殖情况,并利用Matrigel Transwell的实验方法研究细胞在体外的侵袭能力差别.结果:MDA-MB-231细胞经小RNA干扰后PD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没有显著差异(P>0.05),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下降,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A-MB-231是一种侵袭能力高的乳腺癌细胞系,本研究利用小RNA干扰技术,特异性下调了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的PDK1蛋白表达,结果表明,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能力与对照组的细胞相比没有明显差别,但是,PDK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后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下降,提示我们PDK1可能与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侵袭能力紧密相关.鉴于PDK1处于PDK1-Akt-PKC信号通路的上游,以PDK1为靶标的分子干预可能对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起到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与分析ADDIE教学理论[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评估(Evaluation)]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2020年3月—2021年6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90名分组,各45名,对照组给予住院医师的常规规范化培训,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了ADDIE教学理论,对比两组培训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住院医师的临床理论知识成绩、操作技能成绩、形成性评价成绩均较高,住院医师认为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兴趣、能够提高自我表达能力、能够提高医患沟通能力、能够提高创新应变能力所占比例均较高,住院医师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对住院医师实施规范化培训期间加用ADDIE教学理论可明显提高培训成绩,满足更多的培训需求,且住院医师对该培训方法的满意度较高,更容易受到住院医师的接受及认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EHD2与肿瘤的关系及其表达抑制对乳腺上皮细胞转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取3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比对EHD2的蛋白表达水平.siRNA干扰非癌乳腺上皮细胞HBL100的EHD2蛋白表达水平,研究EHD2下调对细胞悬浮性克隆生长能力的影响.结果 EHD2在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F=5.389,P<0.05);siRNA干扰EHD2表达明显降低(t=101.458,P<0.005),HBL100细胞的悬浮生长克隆数显著增加(t=88.754,P<0.000).结论 EHD2可能是新乳腺抑癌基因,它的表达缺失可能引起正常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6.
EHD2调节乳腺上皮细胞极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EHD2基因对上皮细胞极性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探讨EHD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失调的肿瘤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意义。方法:以乳腺永生化正常上皮细胞的二维和三维培养为模型,建立EHD2突变体的Doxycycline外源诱导表达体系,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观察诱导表达前后细胞在二维培养条件下细胞内β肌动蛋白的微丝组装及聚合情况,以及三维基质胶培养条件下对上皮细胞腺泡形成的影响,综合判断EHD2蛋白在调控上皮细胞极性中的生物学作用。结果:EHD2突变的诱导表达显著影响乳腺上皮细胞的骨架重排,在细胞表面发生密集发散状微刺,细胞内定向排列的β肌动蛋白微丝结构消失。三维培养中,EHD2突变体的引入破坏了原本规则的腺泡型生长,细胞向外侵入基质。结论:EHD2突变可导致乳腺上皮细胞的骨架重排和极性改变,可能是乳腺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EHD2干扰影响永生化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EHD2膜转运调控蛋白对非癌乳腺上皮细胞HBL100生长、粘附和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揭示乳腺癌发生发展的新分子机制。方法:数据挖掘分析已公开的各组乳腺癌基因表达芯片结果中EHD2基因表达与乳腺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小RNA干扰永生化非癌乳腺上皮细胞HBL100的EHD2蛋白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验证EHD2蛋白的降表达情况,并以此为模型研究EHD2干扰表达对细胞的增殖速度、粘附能力以及迁移能力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数据挖掘结果显示,EHD2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减弱,而且其表达水平随肿瘤病理分级的升高呈逐级下降趋势。HBL100细胞系小RNA干扰EHD2表达后,二维培养条件下的生长及EGF诱导下的迁移速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但其粘附能力下降(P<0.05)。结论:EHD2参与调节永生化乳腺上皮细胞HBL100的生长、粘附和迁移。在乳腺肿瘤中EHD2的基因表达失调下降,提示EHD2可能是一个新的乳腺抑癌基因,并可能成为乳腺癌分子诊断和靶向治疗的新指标、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浆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变化,探讨乌司他丁对炎症介质的干预作用。方法以我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6月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存活>48 h 的136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9例)和乌司他丁组(67例)。常规治疗组为洗胃、导泻、早期血液灌流、抗氧化、免疫抑制剂冲击及对症支持治疗;乌司他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乌司他丁。以体检中心30例查体的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于48 h 抽取外周血测定 NF-κB 的活性,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观察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的发生率,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外周血测定 NF-κB 的活性,IL-6、TNF-α的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外周血测定 NF-κB 的活性,IL-6、TNF-α的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治疗组 MODS 的发生率为56.65%,乌司他丁组 MODS 的发生率为3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1,P =0.031)。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有效地抑制急性百草枯中毒中毒后炎症反应,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三伏贴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医学文献检索全文数据库(各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起到2016年2月),同时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并辅以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论文和杂志等。收集有关三伏贴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并根据Cochrane Handbook推荐的文献质量评价办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最终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总计1 005例患者,包括三伏贴治疗组504例,对照组50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三伏贴治疗可提高COPD患者的治疗有效率[RR=6.24,95%CI(3.61~10.76)],提高FEV1/FVC指标[MD=3.22,95%CI(1.78~4.66)],圣乔治呼吸困难问卷(SGRQ)评分明显改善[MD=-5.52,95%CI(-9.32~-1.72)],BODE指数评分明显改善[MD=-0.69,95%CI(-1.14~-0.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纳入研究共出现局部疱疹3例,色素沉着4例,均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目前有效的证据表明,应用三伏贴防治COPD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但由于所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不高,尚需要更多设计良好、规模较大的RCT研究进一步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急诊科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在为治疗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并对比分析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恐怖等不良情绪的评分、人际关系评分及对治疗的配合度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急诊科患者施行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消除其不良情绪,提高其对治护工作的配合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