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的影响。方法在宫口开至2-3cm时,由麻醉医师对92例孕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取腰3-4间隙穿刺硬膜外腔,置硬膜外导管,实施持续硬膜外麻醉。结果33例第二产程为1-2h,其中3例产钳助产,2例胎吸助产,6例施加腹压后娩出;48例第二产程超过2h,其中41例自然分娩,5例胎吸助产,2例产钳助产;11例第二产程超过3h,其中3例产钳助产,2例胎吸助产,6例施加腹压后娩出。结论镇痛分娩效果可靠,方法简单易行,对母婴无影响,可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孕早期小剂量阿司匹林干预对预防子痫前期的意义。方法前瞻性地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建档并定期产检的具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孕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于孕13~16周给予阿司匹林50~75 mg,睡前口服至孕28周;对照组患者则服用安慰剂50~75 mg,睡前口服至孕2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产科资料(包括年龄、孕前BMI、慢性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子痫前期家族史、葡萄胎史和产次)和主要妊娠结局(包括平均分娩孕周、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体重)。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分娩孕周(36. 1±2. 1)周显著早于研究组(37. 5±2. 4)周,研究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胎盘早剥、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发生率50. 00%(15/30)、13. 33%(4/30)、0、3. 33%(1/30)显著低于对照组86. 67%(26/30)、60. 00%(18/30)、16. 67%(5/30)、33. 33%(1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剖宫产率6. 67%(2/30)、60. 00%(18/30) vs. 26. 67%(10/30)、80. 00%(2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体重(2 912±332) g显著高于对照组(2 643±354) g(P 0. 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死胎、死产、孕妇死亡等不良结局。并且,两组患者均完成用药(或安慰剂),用药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孕早期对高危孕妇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干预,可以降低子痫前期发生率并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郭惠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5):4111-411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并发子痫前期(PE)的脐动脉血流和围产结局.方法:选择产妇134例,分为GDM组65例、PE组45例、GDM+ PE组24例.收集三组患者年龄、分娩孕周、孕前体重指数(BMI)、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及围产结局.结果:GDM+ PE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另外两组,分娩孕周显著小于另外两组;GDM+ PE组的PI值、S/D值、RI值均显著高于GDM组和PE组,而GDM组和PE组之间三项脐动脉血流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GDM+ PE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低于GDM组和PE组,胎儿生长受限(FGR)、早产、转NICU比例、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显著高于GDM组和PE组;GDM组与PE组在新生儿出生体重、FGR、早产、转NICU比例、新生儿1 min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DM合并PE患者脐血流指标明显升高,易发生不良围产结局,应加强孕期监护,积极防治,改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颈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患者行128层螺旋CT颈动脉造影检查,利用先进的后处理功能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进行分析,在CPR图像上测量血管管径,测量斑块的CT值,判断斑块性质。并与临床危险因素检验结果及头颅CT对照分析。结果研究了60例中的360支动脉,包括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脉。52例阳性病例,在252支不同程度狭窄的动脉中,其中轻度狭窄28例,中度狭窄14例,重度狭窄、闭塞10例。脂质斑块22处、纤维斑块36处、钙化斑块81处和混合斑块165处。结论 128层螺旋CT颈动脉造影对于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的诊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报道86例改良式剖宫产术,并与58例腹壁纵切口剖宫产作比较,详细描述了改良式剖中产的术式方法,并指出了与新式剖宫产、腹壁剖宫产的不同之处,结果表明改良式剖宫产具有以下优点;撕拉法进腹可完整保留在皮下脂肪中走行的腹壁浅层血管,此法分离腹膜和膀胱反折腹膜,不易伤及腹腔脏器和膀胱,减少血管损伤并缩短了胎儿娩出时间,对胎儿窘迫者尤为适合,子宫肌层采用可吸收线连续锁扣缝合。既保证切口血运又达到止血目的,避免了缝线过多、过密所致的吸收不良及异物刺激,皮肤作皮下缝合后减少了产妇拆线时的疼痛,腹膜不缝合可减少术后粘连疼痛,使肠功能恢复早,有利于产妇早期进食、活动及产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或痉挛导致心肌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的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  相似文献   
9.
郭惠萍  陈丽娟  谢虹 《当代医学》2012,18(25):34-35
目的 探讨改良B-Lynch外科缝扎术联合垂体后叶注射液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产科2007年10月~2011年10月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应用改良B-Lynch外科缝扎术联合垂体后叶注射液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经治疗后止血均成功,术后无大出血、无二次开腹手术,无子宫切除,无并发症发生,子宫复旧无异常,具备明显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改良B-Lynch外科缝扎术联合垂体后叶注射液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一种有效的外科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重症患者进行安全转运时所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应对方法。方法本研究主要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重症需要转运的患者150作为研究组,对其实施预防安全转运风险因素对策,再选择往年未实施预防安全转运风险因素对策的15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转运的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在转运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事件明显比参照组的要少,且其调查满意度比参照组的高,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明显差别P0.05。结论转运中风险因素存在于多个层面,为促使重症患者转运的安全性,更需要结合风险因素开展针对性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