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评价改良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明确常见副作用及其处理措施.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脊柱结核"、接受改良标准化疗方案(2HRZE/4HRE/12-18HR;剂量为H 300 mg,R 450 mg,Z 750 mg,E 750 mg,晨起顿服)并完成至少2 a随访的患者资料,采用临床治愈率和复发率评估该化疗方案的疗效;通过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评估该化疗方案的安全性.对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按发生的类型、时间、严重程度、处理措施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6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32例,女性35例;年龄15~68岁,平均40.6岁.其中21例患者仅采用改良标准化疗方案,其余46例采用术前化疗+手术+术后化疗方案进行治疗.2 a临床愈合率95.52%,2 a内结核复发率1.50%.在整个化疗期间,药物副作用主要发生在前2个月的四联强化治疗期,主要涉及胃肠道反应(约为28.36%)、高尿酸血症(约为31.34%)、肝功能异常(约为31.34%)等;多数药物副作用较轻,部分较严重病例加用Vit B6、护肝药(如多烯磷脂酰胆碱、草甘酸二钠或还原性谷胱甘肽等)、碳酸氢钠和多饮水等措施得到控制;吡嗪酰胺的撤除可明显减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结论运用改良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脊柱结核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钛笼支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38例诊断为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患者,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37.9±5.6)岁,住院期间行单纯后路病灶清除钛笼支撑植骨内固定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30月,平均(18±6.8)月,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月及末次随访时VAS疼痛视觉评分、JOA评分、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Cobb角、红细胞沉降率、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50~330 min,平均(287±42.5) min,术中出血量200~500 m L,平均(393±63.4) m L,术中无神经、脊髓损伤发生。术后脓肿吸收,结核症状消失无复发,未发生切口感染不愈合情况;VAS疼痛视觉评分末次随访评分为(1.30±0.57),与术前(6.30±1.17)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JOA评分末次随访为(24.80±1.67),与术前(9.35±4.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更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 (T-SPOT.TB) 中两种抗原ESAT-6及CFP-10在评价结核性脊柱炎治疗效果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T-SPOT.TB (+) , 初治且明确诊断为结核性脊柱炎并随访成功共29例.应用Wilcoxon秩合检验及χ2检验分析ESAT-6及CFP-10在结核性脊柱炎疗效过程中变化.并绘制ESR、CRP、VAS与ESAT-6及CFP-10的散点图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ESAT-6及CFP-10治疗前的斑点计数分别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及治愈后的斑点计数比较, 治疗6个月时, 斑点计数下降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12个月及治愈后斑点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FP-10治疗前的阳性结果分别与治疗后3次随访阳性结果进行χ2检验, 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及治愈后阳性率分别为86.20%、86.20%、75.86%、58.62%,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AT-6仅与VAS呈线性相关, 而CFP-10与VAS、ESR均呈线性相关关系, 但是相关性均较弱.结论 ESAT-6及CFP-10的斑点计数下降提示治疗有效, 且CFP-10可能成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透视辅助下病灶有限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的28例胸椎结核患者,包括12例男性,16例女性,平均年龄39.46岁,均采用在透视辅助下行病灶有限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前及术后随访时行JOA、VAS疼痛视觉评分,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X线检查测量病变椎体Cobb角,红细胞沉降率,植骨融合情况,术后3、6、9月随访,以后每隔6月随访一次.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 618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20~240 min,术者出血量200~400 m L,术中未出现大血管或脊髓损伤.结核症状均消失无复发,无切口感染、窦道形成或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JOA评分术后末次随访评分为23.75±2.33,与术前15.67±3.72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VAS疼痛视觉评分评分末次随访评分为1.46±0.92,与术前4.53±1.93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E级11例,D级9例其中有4例恢复至E级,C级4例其中1例恢复至D级,B级3例均恢复... 更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效鉴别结核性脊柱炎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临床指标,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7年7月首次就诊于本院脊柱外科最终通过血培养、术后病检和组织培养确诊为结核性脊柱炎49例、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14例。比较两组患者病畜接触史、发热程度、是否大汗,以及VAS、ESR、CRP、WBC、NC%、病椎上下终板CT值、病椎椎体高度丢失(mm)、病变椎间隙高度丢失(mm)和T-SPOT.TB。[结果]与结核性脊柱炎相比较,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有更明确的病畜接触史,有更明显的发热、伴大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脊柱炎的疼痛程度(VAS)明显轻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常规检验方面,两组患者在WBC、NC%、ESR、CRP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脊柱炎的病椎上下终板CT值、椎间隙高度丢失、椎体高度丢失明显大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脊柱炎T-SPOT.TB阳性率显著高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畜接触史、发热程度、是否大汗,以及病椎上下终板CT值、椎间隙高度丢失、椎体高度丢失和T-SPOT.TB结果是鉴别结核性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胸腰椎结核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优化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自2002-12—2012-12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脊柱结核患者资料。分析性别、年龄、病程、营养状况、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结核抗体(TBAB)、结核菌素试验(PPD)、药物治疗方式、术前药物治疗时间、病变节段、神经功能JOA评分、脓肿形成、手术入路并进行赋值,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101例术后获得随访24~108个月,平均36.5个月。10例(9.9%)术后出现早期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状况、术前药物治疗时间、神经功能JOA评分是胸腰椎结核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且SGA5%组、术前药物治疗时间4周、神经功能JOA评分0~24分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进行≥4周的规范化抗结核药物治疗是预防胸腰椎结核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对于合并中、重度营养不良或神经损伤的患者,应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营养支持并选择适当的时机手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