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KA I l基因的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及其正常粘膜中KA I l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KA I lmRNA的表达在食管癌组织和其正常粘膜中未见显著性差异,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KA I l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正常粘膜,在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例,但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结论:食管癌癌变和转移可能与KM I1蛋白的低表达有关,但与KA I lmRNA的表达无关,推测这可能是由于翻译后修饰所致。  相似文献   
2.
手工分离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质量及输注疗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对手工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的质量进行检测,比较2种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手工血小板输注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15个治疗量单采血小板、294袋(2U/袋)手工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计数,了解其质量;对113名患者输注前后的血小板数值进行检测,根据CCI值和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单采血小板的平均计数为(2.35±0.54)×1011,合格率为75.65%;手工血小板平均计数为(0.62±0.25)×1011,合格率为85.37%。输注有效率测定,单采血小板组1h CCI(14.65±16.61)、24h CCI(9.59±16.67),手工血小板组1h CCI(16.96±14.65)、24h CCI(10.31±15.64),单采血小板组的输注有效率为52%、手工血小板组为63%。临床疗效观察,输后症状有明显改善者单采血小板组70%、手工血小板组57%。结论手工血小板Plt和CCI值均高于单采血小板;临床疗效接近单采血小板,临床手工血小板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在接受不同类型的血小板输注后的输注效果,探讨有助于解决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方法。方法:对223例曾经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肿瘤患者按照输注的血小板类型分为单采辐照、单采非辐照、手工辐照、手工非辐照4组,通过CCI值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输注后疗效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在单采和手工血小板中,辐照组的有效输注率均略高于非辐照组,在辐照和非辐照血小板中,手工血小板的输注有效率高于单采血小板;临床疗效观察,患者输后有明显症状改善者单采血小板优于手工血小板。但均未达到统计学的显著差异。结论:总体上手工血小板的输注疗效不亚于单采血小板,辐照血小板有助于提高输注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辐照手工血小板。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和冷沉淀在肝脏及其它外科手术中的联合输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目前在人类常见的肿瘤当中,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排在第六位,死亡率排在第三位,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主要因素。我国是肝癌发病大国,高发年龄40~50岁,由于起病隐匿(40%诊断时没有症状),因此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肝癌患者中血栓弹力图(TEG)的检测在探讨患者凝血功能的意义。方法:肝癌患者182例、正常对照40例进行TEG测定,了解其凝血功能。结果:患者TEG的R值、K值、Angle值、MA值和CI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癌患者凝血功能紊乱且复杂多变,TEG可用来观察其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中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及各种特异性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在安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手术备血患者23000例,其中男19769例,女13231例,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卡进行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对初筛阳性者进行特异性抗体鉴定;对需要输血的患者准备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结果①23000例样本中检测出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者118例,检出率0.51%,其中男性检出率为0.29%(58/19769)、女性检出率为0.45%(60/13231),其中以抗-Lea、抗-M、Rh系统的抗体、抗-P1及非特异性抗体较为多见;②118例抗体阳性者,有输血史或妊娠史者89例,其中检出的Rh抗体均有输血史及妊娠史;无输血史或妊娠史者29例,以抗-Lea、抗-M、抗-P1为多见,无Rh系统抗体;③为37例初筛阳性的患者准备了相合红细胞,其中4例进行了相合输血。结论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χ^2=30.10,P〈0.0001),其中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多分布于有妊娠史或输血史的患者,这对保证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52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中survivin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152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中survivin和p33^INC1蛋白表达以及187例食管活检标本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①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中,surviv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食管正常黏膜(P〈0.05);survivin mRNA及蛋白在胞质中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无关(P〉0.05),但survivin蛋白在胞质和胞核同时表达时,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②食管活检标本中,survivin蛋白在食管由正常向癌转变过程中,表达逐渐增高(P〈0.05)。③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中,survivin与p33^INC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①survivin基因的再次激活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有关,survivin基因的转录异常启动是survivin再表达的关键机制,survivin蛋白核定位预示食管癌具有较强的侵袭和转移潜能。②survivin功能的激活和p33^INC1功能的下调共同对抗细胞凋亡,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单采血小板和手工血小板的含量进行检测,评价两种血小板的质量。方法:对197袋手工血小板、77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进行血小板、RBC和WBC含量检测,了解其达标情况;对76例输注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单采血小板的血小板平均含量为(2.23±0.54)×1011,合格率为74.03%;手工血小板平均含量为(0.62±0.13)×1011,合格率为84.26%;两种血小板的RBC平均含量超过质量标准,WBC平均含量低于质量标准。输注单采血小板和手工血小板的患者分别有87%和80%能够明显改善症状。结论:手工血小板计数含量高于单采血小板,临床疗效与之接近,在临床上可合理充分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48 101例肿瘤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及特点,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防止HIV院内传播。方法对医院2000年12月-2006年8月肿瘤患者检出HIV抗体阳性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48 101例肿瘤患者中检出HIV抗体阳性51例,占总检测例数的0.106%;仅有输血史的21例,仅有供血史的14例,有输血和供血史的2例,无输血或供血史的14例,分别占阳性总数的41.0%、27.5%、4.0%、27.5%;HIV阳性患者绝大多数均无临床症状。结论有输血或供血史的患者HIV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输血或献血史的患者,对肿瘤患者手术前、输血前和各种创伤性检查前进行HIV常规检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组织中KAI1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KAI1基因的表达与食管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食管癌组织及其正常黏膜中KAI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食管癌组织及其正常黏膜中,KAI1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癌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其正常黏膜(P<0.05),但KAI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食管癌癌变可能与KAI1蛋白的低表达有关,但与KAI1 mRNA的表达无关,推测这可能是由于翻译后修饰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