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肢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分析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再次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01—2012-06诊治下肢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41例,分析骨不连原因,选择更换内固定物或保留髓内钉附加接骨板固定,并对营养不良型和萎缩型骨不连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骨不连分型:肥大型7例,营养不良型19例,萎缩型15例。27例原骨折固定技术存在明显力学错误,14例嗜烟。再次手术后获15~34(21.7±9.3)个月随访,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骨性愈合,股骨干愈合时间(8.6±3.3)个月,胫骨干愈合时间(9.3±4.4)个月。临床疗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股骨干优良率90.0%,胫骨干优良率90.1%。结论骨折断端的血供被破坏、骨折不稳定、嗜烟是下肢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主要原因,针对不同原因骨不连而采用恰当的手术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物理治疗学是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素作用于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为目的的医学科学。近几年来,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理疗,认识理疗,所以作为我们医务工作者,尤其是理疗科的医护人员,探讨患者的心理活动,并给予心理治疗,对增强疗效,促进其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骨折32例,左膝11例,右膝21例。A型骨折5例,B型骨折6例,C型骨折21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采用骨片钉内固定22例(68.8%),空心钉内固定10例(31.2%)。结果:经12-20个月,中位数14.6个月随访。术后1、2、3、7、14 d的评分分别为(4.9±1.1)分、(3.1±0.9)分、(2.1±0.5)分、(0.9±0.4)分、(0.2±0.3)分。伤口均甲级愈合,无感染发生。骨折愈合率100%,愈合时间6-10周,中位数(9.3±2.2)周。最终随访中,膝关节活动度135°-150°,平均140.2°;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26-32分,平均(29.5±1.7)分。2例骨片钉(0.06%)出现内固定的软组织刺激症状,所有病例未出现内固定松动、骨折复位丢失等并发症。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术选择性治疗髌骨骨折,能达到术后疼痛轻、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4.
5.
6.
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拟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9月期间,排除了内科疾病和输血患者且资料完整的下肢骨折术后失血性贫血病例68例。根据是否进行术后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45例。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计数(RBC)的变化,中医临床证候疗效以及贫血疗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周,治疗组血液学指标Hb和RB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中,除"面色萎黄"一项两组无明显差异外(P>0.05),治疗组的"头晕眼花"、"气短"、"神疲乏力"等症状总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贫血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及6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医"补血益气、活血祛瘀"理论而来的加味当归补血汤在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贫血中具有确切的纠正贫血指标、改善气血亏虚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无痛、持续"的CPM功能训练。分别于术后2周、6周评价患者膝关节肿胀情况;术后2周、6周、6月、12月评价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2月按照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按照膝关节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统计创伤性骨关节炎发生率,并采用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价严重程度。结果在术后2周、6周,治疗组肿胀程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周和6周,治疗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84.2±6.3)°和(101.3±6.8)°,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月和12月,治疗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25.5±7.9)°和(133.7±6.0)°,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月,治疗组患者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为(27.5±1.8)分、创伤性骨关节炎发生率为13.3%、WOMAC骨关节炎指数为(67.8±15.5)分,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无痛、持续"的CPM功能训练能快速减轻肢体的肿胀,早期恢复膝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8.
闭合手法复位经皮钢板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闭合手法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手法手术联合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纳入观察范围的病例为39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19~81岁,平均47岁。其中根据AO分型:A1型14例,A2型16例,A3型9例。术中主要选用股骨远段解剖板26例,解剖锁定板13例。采用正骨手法和MIPPO技术对上述病例治疗,并行随访和功能评价。结果:随访时间12~24个月,所有患者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3~10个月)。按Kolmert等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估系统评价:优28例,良10例,中1例。结论:在正确掌握手术技术的前提下,充分运用闭合正骨手法复位的技巧,熟悉解剖钢板的几何形态,能在微创下完成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复位固定,并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22例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13~18岁,平均15.6岁;左侧13例,右侧9例。骨折采用Ogden改良分类法以及Ryu和Debenham、McKoy和Stanitski的补充进行分型:ⅠA型3例,ⅠB型1例,ⅡA型2例,ⅡB型3例,ⅢA型6例,ⅢB型4例,Ⅳ型2例,V型1例。5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17例采用手术治疗,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7.2h;其中松质骨螺钉固定5例,交叉克氏针固定1例,张力带钢丝固定2例,1/3管型钢板和螺钉固定9例。 结果 22例患者治疗后获平均22.7个月(10~ 81个月)随访。膝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骨折愈合时间为8~16周,平均11.8周。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90 ~100分,平均98.3分。1例术后出现轻度内固定物皮肤刺激感,取出内固定物后症状消失;2例出现股四头肌萎缩;1例出现髌下感觉减退;l例出现膝关节下蹲时疼痛,但症状轻微;3例胫骨结节出现较明显的突起,但无任何症状。所有患者均无膝关节不稳、双下肢不等长或膝反张的发生。 结论胫骨结节撕脱骨折需急诊闭合复位,若骨折能良好复位且稳定性较好,则施以非手术治疗,否则早期采用手术治疗。对于年龄较大的青少年患者,1/3管型钢板和螺钉是较好的内固定物选择。  相似文献   
10.
足踝深部创面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足踝深部创面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3月~2006年6月,收治49例足踝部皮肤及深部组织缺损。其中男36例,女13例;年龄16~67岁,平均39岁。损伤原因:碾压伤24例,高处坠落伤9例,切割伤7例,恶性软组织肿瘤5例,褥疮2例,电击伤2例;左侧19例,右侧30例。皮肤缺损范围3cm×2cm~20cm×15cm。24例合并肌腱韧带缺损,12例合并关节外露,9例合并骨质缺失,35例合并不同程度感染,5例合并2期糖尿病。伤后至手术时间为4h~1年。创面修复分别采用:局部皮瓣15例,范围3cm×3cm~6cm×4cm;岛状皮瓣25例,范围8cm×5cm~12cm×7cm;游离皮瓣4例,范围15cm×11cm~24cm×17cm;交腿皮瓣5例,范围5cm×4cm~8cm×6cm。24例肌腱韧带缺损患者,15例行一期肌腱修复重建,余9例行二期肌腱移植重建术。9例合并骨质缺失患者于创面愈合后行二期植骨,植骨量12~64g,平均28g。结果49例移位皮瓣均成活,其中46例创面期愈合;3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扩创植皮后创面愈合。2例术前有严重深部感染患者术后残留窦道,经6~8个月换药后窦道痊愈。患者获随访6个月~3年,移位皮瓣成活良好,无溃疡形成,足踝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早期积极选择适当皮瓣进行足踝部创面修复,能恢复其良好外观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