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2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江华  简志祥  区金锐  王卫东 《广东医学》2006,27(10):1506-150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在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症治疗中的优点和安全性。方法60例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症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分成LC组和OC组,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LC组和O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1.7±12.7)min和(75.7±23.8)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8.6±25.5)ml和(134.6±36.6)ml(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6.2±2.9)d和(9.2±3.7)d(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LC组较OC组低(P<0.05)。结论Child分级为A级和B级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患者采用LC治疗是相对安全的,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并发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8例患者中,14例低危患者行抗凝治疗,24例中危患者行抗凝和系统溶栓或介入治疗(导管捣碎局部溶栓或置管溶栓),10例高危患者行抗凝治疗和介入治疗。低危组14例患者中,治愈12例(85.7%),显效2例(14.3%),总有效率为100%;中危组24例患者中,治愈16例(66.7%),显效8例(33.3%),总有效率为100%;高危组10例患者中,治愈3例,显效2例,好转4例,死亡1例,总有效比例为9/10。治疗期间所有病例均无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本组48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中位数为8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无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生,无一例再发肺动脉栓塞,无滤器移位、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诊断明确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首先进行危险分层,再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则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转谷氨酰胺酶2(TG2)和Mer受体酪氨酸激酶(Mertk)基因共沉默腺病毒干扰载体,并检测其基因沉默作用。方法首先构建能干扰TG2和Mertk蛋白表达的质粒载体pSUPER/TG2及pSUPER/Mertk,再将其干扰序列和H1启动子序列切下并连接到pAdTrack上,构建成pAdTrack/TG2/Mertk载体。将其转入含有pAdEasy-1的BJ5183感受态细菌中,回收并酶切鉴定重组腺病毒载体。将阳性腺病毒载体感染HEK293细胞,收集病毒,反复扩增后测定病毒滴度。分别以pAdTrack/TG2/Mertk、pAdTrack/TG2、pAdTrack/Mertk及pAdTrack/绿色荧光蛋白(GFP)感染RAW264.7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TG2蛋白和Mert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AdTrack/TG2/Mertk载体的病毒滴度为6.13×1010GFU/mL。经酶切鉴定,pAdTrack/TG2/Mertk含有插入的2个启动子和2个干扰序列,载体构建成功。pAdTrack/TG2和pAdTrack/TG2/Mertk组TG2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pAdTrack/GFP和pAdTrack/Mertk组(P〈0.01),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dTrack/Mertk和pAdTrack/TG2/Mertk组Mertk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pAdTrack/GFP和pAdTrack/TG2组(P〈0.01),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2和Mertk基因共沉默腺病毒干扰载体pAdTrack/TG2/Mertk构建成功,其能显著降低小鼠巨噬细胞样RAW246.7细胞中TG2蛋白和Mertk蛋白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55例脑血栓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江华 《吉林医学》2011,(3):533-533
目的:分析脑血栓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要求,探讨烟酸治疗慢性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慢性脑血栓患者静脉滴注烟酸200~300mg。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了90.9%。结论:烟酸200~3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效果令人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血管再狭窄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血管再狭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方法对国内、外有关血管再狭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各种基因转移方法有一定的优点,亦有一定的缺点,但都不够理想。细胞毒素基因胸腺嘧啶核苷酸,抑癌基因突变型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p21、p27和p53,反义核酸c-myc和c-myb,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反义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增加一氧化氮的合成、抑制平滑肌细胞的细胞核因子κB,促进Gax和Fas配体表达等基因治疗可明显抑制血管再狭窄。结论构建一种更好的基因转移体系以及多基因、多环节的联合基因治疗血管再狭窄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国  陈开  郑江华  朱彦彬  杨林 《四川医学》2010,31(7):905-90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的手术指征、并发症、意义及术后抗凝、溶栓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3月我院3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临床资料,并对之随防。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将滤器置于双侧肾静脉开口平面下方,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0个月,均无症状性肺栓塞(PE)发生,1例滤器内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2%。无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可有效预防致命性肺栓塞发生,严格的手术操作及术后正规的抗凝溶栓治疗是防止滤器植入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平阳霉素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16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7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以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1 6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6~12个月(平均10.83个月)随访,总有效率为97.09%(1 799/1 853),不同类型血管瘤总有效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12,P<0.01); 不同类型血管瘤特效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97,P<0.01),海绵状血管瘤疗效最好,其次为草莓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葡萄酒色斑痣疗效最差.本组发生局部溃破54例(3.26%),发热418例(25.21%),过敏性休克3例(0.18%).结论 平阳霉素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是一简便、安全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TriVex微创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3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江华  陈开  戴毅  武国 《西部医学》2009,21(2):227-229
目的 探讨TriVex微创旋切术治疗静脉曲张的效果,分析并发症原因,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应用TriVex微创旋切术治疗358例患者共520条肢体,分析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每条肢体手术时间35分钟,微创切口平均4.8个,平均住院6天。7条肢体术后出现小腿蜂窝组织炎,47条肢体发生皮下血肿,1条肢体于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2条小腿于术后1年见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TriVex微创旋切术治疗静脉曲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兼有美观的特点,适应证广泛,效果良好。掌握重要环节的处理,将会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金属裸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行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金属裸支架置入术,B组行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金属裸支架置入术。术后即刻评估手术效果,并记录患者术后皮温、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踝肱指数(ABI)。术后3、6个月门诊随访,包括术后血管通畅率(彩超检测)、支架在位情况、ABI、跛行距离以后术后并发症[中性粒细胞计数(紫杉醇不良作用评估)、支架内血栓情况、支架再狭窄、患肢截肢率]。结果 两组手术总有效率均为100%。与术前比较,术后即刻两组患肢皮温升高(t分别为12.46、12.50,P均<0.05),ABI升高(t分别为24.3、22.3,P均<0.05),多数患者可再次触及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ABI及跛行距离比较,P均>0.05。术后6个月,与B组比较,A组ABI高(t=3,P<0.05),跛行距离长(t=2.2,P<0.05)。A组术后3个月再狭窄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术后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两个阶段开展临床肝移植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分析8例人体原位肝移植,包括1例肝肾联合移植的治疗结果。供肝保存第一阶段采用门静脉及肝动脉离体灌注,第二阶段采用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静脉UW液快速原位灌注。受体手术采用原位肝脏植入,吻合次序为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肝动脉和胆管,完成门静脉吻合后即开放门静脉结束无肝期。两个阶段均使用了免疫抑制剂但方法不同。结果第一阶段移植生存期最短39天,最长203天。除1例死于肿瘤复发外,全部死于败血症及严重感染。第二阶段移植病人1例半年后死于肿瘤转移,另3例仍健存,其中肝肾联合移植者生存已超过3年,在社会上正常生活工作。结论第二阶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合理选择适应症,良好的供肝保存以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对肝移植的成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