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影响脊柱转移性肿瘤一期后路单切13360度减压椎体切除重建内固定术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的因素。方法分析2007-2012年48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同一组高年资医生做的后路经椎弓根途径行一期后路单切口360度减压椎体切除重建内固定术的12个可能影响因素:手术顺序、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术前神经功能的Frankel分级、肿瘤血管丰度、切除椎体的部位、椎体切除的节段数、内固定节段数、椎弓根累计数、TPA入路的途径、钛网的类型等。观察其对手术时间和手术估计出血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手术顺序和患者年龄的增加,手术时间明显减少(P〈0.01)。≤4节段的内固定明显比〉4节段内固定的手术时间少,2、4和6节段手术时间分别为(2854±0.22)、(4.11±1.25)和(6.42±4-1.25)h(P〈0.01),而2节段和4节段固定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供丰富的肿瘤组出血量[(4171.42±992.83)ml]明显较非血供丰富组术中出血量要大[(136707±706.72)m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可撑开钛网[(1581.25±140997)ml]进行前柱重建比非可撑开钛网[(197083±1776.04)ml]的出血量要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其他因素对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的影响。结论影响手术时间的因素包括手术顺序、患者年龄、内固定节段数,结果支持≤4节段的内固定。影响出血量的因素包括肿瘤血管丰度和钛网类型,应推荐应用可撑开钛网进行前柱重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数字X射线骨密度检测系统和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测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两种不同测量方法的精确性和准确性。方法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用数字X射线骨密度检测系统及DXA对34名受试者的桡骨远端1/3处各测量2次,并对两种不同测量方法的精确性、准确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的34名受试者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55. 0±13. 3)岁,采用数字X射线骨密度检测系统测量的均方误差及均方变异系数分别为(0. 015 g/cm~2及1. 7%),均小于DXA的测量结果 (0. 019 g/cm~2及2. 1%)。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的BMD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数字X射线骨密度检测系统测量同DXA测量结果相似,可用于临床前臂桡骨骨密度测量和评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