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患者血清犬尿氨酸(Kynurenine,KYN)及犬尿氨酸-3-单加氧酶(Kynurenine 3-Monooxygenase,KMO)的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5例 SZ 患者和33例正常对照(CTR)组血清中 KYN 和 KMO 浓度并计算 KYN/KMO 的比值。结果:SZ 患者血清 KYN 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Z 患者血清 KMO 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SZ 组男性患者和 CTR 组男性对照血清 KMO 含量较同组内的女性显著降低;SZ 组男性和女性患者血清 KYN 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应的 CTR 组男性和女性对照;SZ 组女性患者血清 KMO 含量较 CTR 组女性对照显著降低。结论:血清 KYN 和 KMO 水平可为 SZ 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FLT3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抑制剂ASP2215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抑制剂SAHA,对伴FLT3-ITD突变的细胞株MV4-11的协同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SP2215、SAHA单药或两药联合处理白血病细胞株MV4-11,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其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FLT3及下游信号分子STAT5的磷酸化,分析凋亡调控蛋白Mcl-1、Bcl-xL、Bcl-2、Bax和caspase-9、caspase-3的蛋白含量。结果:①相较于FLT3野生型细胞株THP-1,ASP2215能够特异性地抑制FLT3-ITD突变AML细胞株MV4-11细胞的增殖。②ASP2215和SAHA单药处理均能抑制MV4-11细胞的活性,这种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且两药联合使用时能够协同抑制MV4-11细胞株的活性,不同药物浓度联合的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值皆小于1。③ASP2215和SAHA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诱导MV4-11细胞凋亡,两者联合能够进一步增加MV4-11细胞凋亡。MV4-11细胞凋亡的过程中,伴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剪切活化,且活化程度随细胞凋亡增加而上升。相较于单药作用,两药联合能够引起更多的caspase-3和caspase-9剪切活化。形态学上,细胞凋亡和坏死改变随着药物浓度增加依次增多,且两药物联合能够引起细胞更明显的凋亡和坏死改变。④FLT3抑制剂ASP2215能够降低FLT3受体及下游分子STAT5的磷酸化水平,SAHA对FLT3及下游STAT5分子磷酸化也有轻度抑制作用。ASP2215和SAHA都能引起Mcl-1和Bcl-xL抗凋亡蛋白水平的降低,轻度下调Bcl-2蛋白和轻度上调Bax蛋白表达水平。两药联合相较于单药能够进一步下调Mcl-1、Bcl-xL的蛋白表达水平和Bcl-2/Bax蛋白比例。结论:ASP2215联合SAHA能够协同抑制伴FLT3-ITD突变MV4-11细胞株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涉及两药对FLT3-STAT5通路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以及对凋亡相关蛋白Mcl-1、Bcl-xL及Bcl-2/Bax蛋白比例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Kindlin是一族新发现的黏着斑蛋白。目前,已在哺乳动物中发现该蛋白家族有3个成员,包括Kindlin-1、Kindlin-2和Kindlin-3[1]。不同的Kindlin家族成员在进化上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和保守性,参与了多种重要的细胞生理过程,如细胞迁移、增殖和分化的调控。Kindlin家族成员的异常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遗传性疾病密切相关。研究Kindlin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测阿霉素致斑马鱼胚胎产生心脏毒性的表型,及联用右丙亚胺保护剂,建立实验室心脏毒性药物评价及研究的模型。方法:选择受精后24 h的AB系野生型斑马鱼胚胎,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阿霉素中后,选择心脏毒性表型最明显的阿霉素浓度,将其分别联用或不联用右丙亚胺作用48 h。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至受精后72 h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心血管系统的形态学改变,记录心率变化,并分别抽提斑马鱼胚胎RNA,检测心脏发育相关基因及氧化、抗氧化相关指标。结果:随着阿霉素浓度的升高,斑马鱼出现了如胚胎发育畸形、心包水肿等改变,且死亡率升高,心脏毒性表型最明显的阿霉素浓度为64.40μmol/L,而联用右丙亚胺(130.47μmol/L、260.93μmol/L)则可有效挽救阿霉素对斑马鱼心脏的毒性作用,并可分别将其胚胎生存率由35%显著提升至90%和88.3%(P<0.001),而右丙亚胺可有效清除丙二醛并恢复SOD活性。结论:成功建立了斑马鱼评价心脏毒药物的模型。阿霉素对斑马鱼胚胎的心脏毒性呈浓度依赖性增加,且与斑马鱼胚胎死亡率亦呈正相关,而右丙亚胺则可有效挽救阿霉素致斑马鱼胚胎的心脏毒性,并降低其死亡率,且此作用与斑马鱼心脏发育相关基因无关,但与氧化及抗氧化通路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