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是纯S-对映体的盐酸水化合物.因其脂溶性较布比卡因弱,在临床上表现"感觉-运动"分离阻滞[1],国内外对其的药效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其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最低运动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 The dose which produces 50% of maximum effect)报道较少,作者旨在采用上下序贯法[2],确定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最低运动阻滞浓度(MCRMB).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叶玲  张娟  邹建玲 《浙江临床医学》2007,9(11):1546-1546
氟比洛芬酯(flurbiprofen axitil,商品名凯芬)是一种以脂微球为载体的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SAIDS),进入体内靶向聚集在手术切口及炎症部位,从脂微球中释放出来,在羧基酶的作用下迅速水解成氟比洛芬,通过氟比洛芬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发挥镇痛作用。在国外多作为术后的单次镇痛和癌痛的治疗。本研究观察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超前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ajal-Retzius(CR)细胞与海马锥体细胞顶树突发育以及海马片层化形成的关系.方法 利用DiI示踪法标记槽通路和穿通通路,并采用微管蛋白(tubulin)、神经元核抗原(NeuN)和Reelin免疫荧光染色法,对120例小鼠苔藓纤维的发生、锥体细胞顶树突的生长以及海马分子层Reelin阳性的CR细胞...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nthroplasty,TKA)病例迅速增加,但此类手术损伤大且术后需早期活动,早期康复锻炼[1],故术后疼痛是一个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目前提倡多模式镇痛,其中周围神经阻滞是常用联合方式之一,本文将单次髂筋膜腔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用于TKA术后早期镇痛,旨在探讨其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视觉模拟量表和语言评价量表用于术后疼痛评估的比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是否可以使用简单的语言评价量表代替视觉模拟量表进行手术后疼痛的评估。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 -Ⅲ级的120例患者依其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分2组 :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组(Ⅰ组 ,n=45) ,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组 (Ⅱ组 ,n=75)。患者于术后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和语言评价量表(VRS)的填写。麻醉医生对如何进行量表的填写向患者进行解释 ,并记录以下数据 :每位患者VAS和VRS的数值 ,填写VAS和VRS量表前向患者解释的次数 (Nvas和Nvrs)。结果Ⅰ组和Ⅱ组的VAS和VRS评分均有显著相关性 (P<0.01)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36和0.901。在Ⅰ组中Nvas较Nvrs高 (P<0.05) ,同时Nvas在Ⅰ组中较Ⅱ组中高 (P<0.05) ,但在Ⅱ组中Nvas和Nvrs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术后疼痛评定时VRS和VAS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而VRS更适用于文化程度低及抽象概念理解有困难的患者 ,如老人  相似文献   
6.
Lopez Barnc于1988年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发现了大鼠颈动脉体Ⅰ型细胞膜上对低氧敏感的钾(K^+)通道,称为“氧敏感K^+通道”(O2-sensitive K^+ channels)。在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巾亦存在此种离子通道。低氧时PASMCs的K^+外向电流发生抑制,膜发生除极化,继而L^-型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  相似文献   
7.
髂筋膜腔隙阻滞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镇痛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髂筋膜腔隙阻滞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早期镇痛效果和并发症,以评价其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单纯股骨颈骨折患者40例,无复合伤,年龄56~75岁,体重52~69kg。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为2组,每组20例髂筋膜腔隙阻滞(FICB)组(F组),定位点注入0.3%罗哌卡因0.5m·kg^-1;单用吗啡镇痛组(M组),肌内注射吗啡0.1mg·kg^-1。对术后疼痛评估采用VAS评分法,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实施镇痛前即刻(T0)、镇痛后30min(T1)、镇痛后60min(T2)、镇痛后120min(B)、镇痛后240min(T4)、镇痛后360min(T5)的静息痛评分(RVAS)和被动活动痛评分(PVAS)。同时观察记录术后恶心呕吐(PONV)、嗜睡、尿潴留、低血压、延迟性并发症的发生例数。结果:F组和M组镇痛后30min(T1)时RVAS值和PVAS值均低于镇痛前(T0),F组在T3~T5各时间点的RVAS值显著低于M组,且F组T1~T5各时间点PVAS值均显著低于M组。F组未发生恶心呕吐、尿潴留、嗜睡、感觉、活动异常;低血压发生率和M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3%罗哌卡因行FICB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早期镇痛具有安全,效果确切,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乳腺肿块区段切除术中肋间神经阻滞的阻滞效果以及术后镇痛作用。方法选择行乳腺肿块区段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在肋间神经阻滞中使用0.25%左旋布比卡因,Ⅱ组使用0.25%罗哌卡因,Ⅲ组使用0.375%罗哌卡因,术中行阻滞满意程度评价并记录不良反应,术后行VAS评分。结果3组患者术中阻滞满意度相同,但术后VAS评分,Ⅰ组和Ⅲ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Ⅲ组和Ⅱ组比较,在6,12h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3组术中阻滞满意度相同,0.25%左旋布比卡因和0.375%罗哌卡因用于乳腺肿块区段切除术中肋间神经阻滞可提供更为满意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异丙酚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无痛人流术中的效果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合理的无痛人流术麻醉用药。  相似文献   
10.
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是唯一通过美国FDA的麻醉深度检测指标,可用来测定药物的镇静和催眠深度[1].氟吗西尼是苯二氮革类药物的特异性拮抗剂,此药在临床上用于麻醉后催醒已有多年.本文旨在比较不同剂量的氟吗西尼对麻醉后苏醒期BIS的影响,进而指导临床麻醉中氟吗西尼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