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2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0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幼儿期小儿的中性粒细胞水平相对较低,机体免疫功能较差。皮肤菲薄抵抗力差,一旦在同等热量的致伤因素作用下小儿烧伤深度远较成人深,II度烧伤极易因处理不当而加深创面。此外,小儿仍处于潜在的认知阶段,难以积极配合,因此在治疗和护理方面难度很大,我科2005年8月至2006年1月共  相似文献   
2.
浅谈护理管理中的"晕轮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逐渐被社会认可,对护理管理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在工作中不仅承担着护理业务、护理技能和日常的行政后勤工作,更是洞察一切事物的先知者。负有正确的引导护士、启迪护士潜能的责任,使护士在工作中能发挥最佳状态,在生活中能正确定位,树立积极、正确、向上的人生观。由于护理管理者在护理队伍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管理上要避免“晕轮效应”,全面、深入、客观地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使护理文化逐步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晕轮效应”的内涵“晕轮效应”(haloeffect)又称成见效应或光环效应。在观察…  相似文献   
3.
周琴  张敏  石雪芹  邹小梅  梁敏 《医学争鸣》2007,28(16):1505-1505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生后1 h,因皮肤烫伤入院,系G1P138 6 wk孕,私人诊所出生,生后窒息,Apgar评分不详,具体复苏措施不详,复苏后即用热水瓶保暖,不慎将患儿烫伤. 查体:体温36.4℃,心率150次/min,呼吸64次/min,足月儿外貌,神志清,反应一般,发育尚可,皮肤干弹性差,四肢冰冷,创面分布于右枕头皮、右耳廓、右肩、右背肋部、右上肢内侧、右大腿外侧,总面积20%,其中浅Ⅱ度~深Ⅱ度14%,Ⅲ度6%. 入院后立即给予保护性隔离、抗休克、抗感染、保暖、吸氧、创面处理、24 h生命体征监护等治疗,伤后22 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依从性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老年高血压患者9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过渡期护理,比较两组应用依从性行为量表(HPLP II)测量的依从性行为。结果:实验组的依从性行为整体水平及各维度中生活方式因子、责任因子、吸烟因子和药物治疗因子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实验组干预后的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过渡期护理能有效地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行为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颜面部烧伤患者的综合心理干预,探讨颜面部烧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生活能力的影响,评估综合心理干预在颜面部烧伤患者临床疗效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实施常规医学护理的同时给予各类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和Bart hel指数记分法对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综合心理干预后,实验组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评分等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颜面部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综合心理干预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对颜面烧伤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在其整个治疗中非常必要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护理模式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112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给予IKAP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保健知识掌握、实施效果、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3、6个月自我保健知识掌握、实施效果、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IKAP护理模式应用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能够提高患者自我保健知识掌握和实施能力及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鼻唇沟区岛状皮瓣在鼻部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因外伤或肿瘤切除后鼻部皮肤缺损患者应用鼻唇沟岛状皮瓣行鼻重建修复术后的功能恢复和美学效果。鼻重建方法采用同侧或对侧鼻唇沟区切取皮瓣,皮瓣长宽比例不超过4:1,蒂部去除皮下组织及表皮,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穿过皮下隧道修复鼻部缺损,供瓣区两侧皮下游离后直接缝合。结果:本组共32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其转移皮瓣均成活良好,无坏死,鼻部外观良好。供瓣区直接缝合后无继发畸形,切口瘢痕不明显,双侧面部对称,外观满意。结论:应用鼻唇沟区岛状皮瓣修复鼻部缺损虽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手术方法,但可达到良好的功能修复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体会与心得。材料与方法:建立健全的实习带教计划,结合不同年资的个人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并由专人组织落实。结果:有效的改善护生间的关系,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并受到一致好评。结论:重视和带教护生能力的培养,使其保持最佳状态,积极主动,从而提高效率和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男9例,女7例. 致伤时间:出生后1 h 1例,3 h 3例,1~3 d 6例,4~28 d 6例. 致伤原因:热水袋保暖烫伤7例,洗澡时被热水烫伤4例,火焰烧伤3例,电热毯烧伤2例. 烧伤部位:头面部2例,上肢3例,胸背部5例,下肢3例,臀部1例,足部2例. 烧伤总面积3%~20% TBSA,5例患儿有Ⅲ度创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双翼皮瓣指蹼成形在修复先天性并指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行双翼皮瓣指蹼成形修复先天性并指畸形患儿49例(观察组)临床资料,以2013年1月~2015年3月行传统的掌背侧三角形皮瓣成形修复的46例先天性并指畸形患儿作为对照组。术后1、6、12个月门诊随访,观察患儿指蹼深度、宽度、坡度情况及是否有指蹼爬行,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挛缩引起继发畸形以及再次手术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1个月指蹼深度、宽度、坡度满意率均为100%,指蹼爬升率均为0.00%,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指蹼深度、宽度、坡度满意率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91.30%、93.48%和91.30%;观察组指蹼爬升率为0%,对照组为8.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指蹼深度、宽度、坡度满意率为97.96%、 100.00%和97.96%,对照组为89.13%、 91.30%和86.96%,观察组指蹼爬升率为0%,对照组为13.0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挛缩畸形和再次手术发生率均为0%,对照组分别为13.04%和10.8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7,P=0.002;χ~2=5.472,P=0.013)。结论先天性并指畸形患儿采用双翼皮瓣指蹼成形可提高术后指蹼深度、宽度、坡度满意率,有效避免挛缩畸形和再次手术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