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中医面色诊信息采集与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中医面色诊的规范化采集环境和客观识别方法,实现中医面色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比较各种人造光源,建立面色诊采集环境和临床面色判读量表;采集典型面色样本,结合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多种信息处理方法对面部颜色信息进行识别。结果:①研制了符合中医特点的以LED光源为照明光源的面色诊采集暗箱;②确定了符合中医理论的,临床专家认可的中医面部五色分类判读量表;③建立了面色诊颜色客观自动识别的方法,确定各类面色在色彩空间中的范围,初步研制中医面色识别分析系统。结论:该方法实现了中医面色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克服了传统中医望面色无客观量化标准和存在主观性的不足,增强了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的规范化和准确性,提高了辨证诊断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健康人群面色指数的特征,为临床医生判读面色及美容整形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利用中医面色分析仪对793例上海地区健康人群面色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面色占39.7%,黄色占21.0%,以下依次为红、白、黑色;面色具有明显的两性差异,男性的青、红指数高于女性(P<0.05),黄、黑色指数高于女性(P<...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代医家均认为清晨是诊法最适宜的时间,而中医望诊具体的光照环境客观化数据未见报道.该研究是中医舌面一体检测系统研发的一部分.结果显示,晴天上午10时左右室内、光照充足自然光线下,距窗口2~3m处光线最佳,光线充足柔和,肉眼观察人脸及舌象效果较好,是理想的中医望诊环境;在室内同一地点,相同的光照环境下,色温和照度相对稳定,色温平均值为(5127.88±564.2)K,照度平均值为(2655±689.1)Lx.该测量结果可作为人造光源环境设计及中医诊室设计的参考标准,也可作为中医望诊光源环境设计的参考标准.同时也验证了传统中医对望诊环境的要求,与现代对颜色判读客观化要求接近,进一步验证了中医理论有其科学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从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相交叉的视角出发,阐述当前中医"治未病"的临床瓶颈及其解决方案。认为通过对比区分中医"治未病"与"治已病"的功能效用,引入基于流行病学的现代健康管理疾病风险评估过程,有利于寻求进一步强化扩展中医"治未病"的临床应用途径;通过疾病风险评估与中医体质辨识系统相结合的中医"治未病"体病相关的纵横结合创新模式,可以深入揭示其中的前瞻性的临床本质,而这正是当前提升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之一。作为解决上述瓶颈的交叉学科解决方案,大数据机器学习经络电生理疾病风险评估系统与中医体质辨识系统相结合所构建实施的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将进一步为实现"互联网+"的中医"治未病"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小儿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导致其体质状态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偏颇体质状态常见气虚体、阳虚体、痰湿体、积滞体、肝火体、热盛体、高敏体、怯弱体等,并从定义描述、主要表现、非健康倾向、机制阐释等方面进行阐述。认为开展小儿体质的研究,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维护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面色诊法目前研究现状,从三个方面进行概括:面色理论、形成机理及具体应用;面温与面色、面温与证;色泽影响因素、不同疾病色泽变化规律等方面进行归纳,仅供研究者及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研制手持式舌象仪。该仪器在模拟自然光照的环境下,利用数字成像设备采集舌图像,再对舌图像进行特征提取,报告舌象分析结果;该舌象仪体积小,便于携带,可满足对卧床患者舌象采集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制中医心系问诊量表,初步探讨中医问诊的规范化研究方法。 方法:运用量表制作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研制中医心系问诊量表。借助频次、Delphi法和卡方检验等多元统计学方法筛选症状,反复修改心系问诊量表,并进行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内容效度等评价。 结果:中医心系问诊量表主要包括基本信息、主诉、现病史(伴随症状)和既住史,并附望、切诊信息及中西医诊断结论。其中一般问诊包括寒热、汗、头身胸腹、饮食口味、二便、睡眠、情绪、妇女等8个维度,最终筛选出66个症状变量。经专家讨论,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整个量表一致性检验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82。同一专家前后两次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显示心气虚、心阳虚、痰浊和寒凝的辨证诊断一致性较高,同一医生前后两次测量的Kappa值均在0.74~1之间;评分者信度评价中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和心阴虚的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值分别为0.63、0.72、1和0.48,其余的诊断一致性较低或不能说具有一致性。 结论:运用量表制作方法对中医问诊进行规范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心系问诊量表的研制,还可为其他脏腑问诊量表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确定的心系问诊量表,结合计算机技术,研制了心系问诊采集系统。该系统经临床测试及用户测评,显示其界面友好,性能稳定,实现了人机结合的病史资料输入,提高了临床信息收集速度,又能确保病历的标准和质量,基本实现了中医心系问诊信息采集的规范化、程序化及数字化,实现了问诊病史记录的完整性及规范性。  相似文献   
10.
中医舌诊、面诊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图像信息采集、分析技术研究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中医舌诊、面诊客观化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舌诊、面诊客观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