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成组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女性肺癌患者208例和对照组208例。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居住史、饮食习惯及结构、吸烟和饮酒史等。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按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和教育程度调整。结果室内烹调油烟(OR=4.405,95%CI=2.243~8.644)、家庭(OR=2.009,95%CI=1.262~3.200)和工作场所被动吸烟(OR=2.630,95%CI=1.270~5.446)、使用农药(OR=2.394,95%CI=1.212~4.726)是女性肺癌的可能危险因素。经常食用新鲜水果(OR=0.175,95%CI=0.078~0.395)、饮茶(OR=0.565,95%CI=0.335~0.952)、经常进行锻炼(OR=0.455,95%CI=0.266~0.780)以及初潮年龄〉16岁(OR=0.536,95%CI=0.299~0.959)则是肺癌的可能保护因素。结论改善住宅通风、安装抽油烟机,增加新鲜水果摄入和饮茶有助于预防肺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福建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提高抗病毒治疗工作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统一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福建省治疗数据信息,使用SPSS 15.0进行相关分析。通过筛选,本次研究共纳入1 061例患者,死于AIDS相关疾病66例(6.22%)。结果 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基线时患者有持续或间断发热影响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结论结合抗病毒治疗生存时间影响因素分析,在疾病早期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时尽早开始治疗对患者生存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781例肺癌病例,并按性别、年龄(±3岁)进行1:1匹配,通过调查问卷获取生活饮食习惯等信息。构建决策树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OR值及其95%CI,分析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肺癌的危险因素有吸烟(轻度吸烟OR=1.67,重度吸烟OR=7.27)、被动吸烟(轻度被动吸烟OR=2.63,重度被动吸烟OR=6.25)、居住地污染(吸烟者OR=2.26,不吸烟者OR=1.72)、肺癌家族史(吸烟者OR=15.94);保护因素有常吃水果(吸烟者OR=0.69,不吸烟者OR=0.44)、锻炼(吸烟者OR=0.50)、饮茶(不吸烟者OR=0.57)。吸烟与居住地污染、肺癌家族史存在交互作用,重度吸烟与不锻炼存在交互作用。结论吸烟、被动吸烟、居住地污染、肺癌家族史可增加肺癌风险,常吃水果、锻炼、饮茶有助于预防肺癌。肺癌影响因素间的协同作用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福建省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探讨影响因素。方法将治疗满1年的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基线时进行比较,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接受治疗1年以上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明显。年龄≥30岁、静脉吸毒、曾经停药、基线反复的细菌性肺炎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在我省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的患者,其CD4^+T淋巴细胞免疫重建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HapMap数据库筛选标签SNPs,构建单体型,探讨XRCC3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问卷调查获取研究对象的吸烟状况。采集病例的外周血与对照的唾液和口腔细胞,提取DNA,以PCR-RFLP技术对XRCC3的SNPs分型。应用Haploview挑选标签SNPs,LDA检验HWE与LD,SPSS分析最优遗传模型及SNPs与肺癌的关联,THESIAS推断单体型频率及其对肺癌的影响。结果 XRCC3的rs861537 AG或AA携带者的肺癌风险较GG携带者高(OR=1.48,95%CI 1.17~1.86);携带一个rs1799794 G,肺癌风险即降低(OR=0.83,95%CI 0.72~0.97);rs861539多态性与肺癌无明显关联。吸烟与rs861537变异存在交互作用。以单体型CGG为参照,携带CAA增加了肺癌风险(OR=1.32,95%CI1.11~1.57)。结论 XRCC3基因多态与肺癌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现已取得很大成效。该病原为致死性疾病,现已成为一种可治可管理的传染病,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的病例虽仍多达3 800万,但有一半以上已经抗病毒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目前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如基因组编辑等也已介入艾滋病的治疗,并且在人源化动物试验中业已取得很好的效果。不容置疑,艾滋病终究会被人类控制消除。但随着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不断发展,最根本的问题也就是HIV潜伏库的问题日益突出,不论是分子治疗、组合治疗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不断寻找新的潜伏病毒细胞的标记,缩小病毒潜伏库,是当前艾滋病治疗必须解决的课题。此外,尽管艾滋病的防治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目前全球每天仍有近6 000例HIV/AIDS感染的病例发生。因此,安全有效疫苗的研发,不论在预防领域、还是在临床治疗方面,都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福建省启动免费抗HIV治疗以来入组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变化趋势,为分析我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形势和需求、寻求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提供信息。方法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我省抗病毒治疗工作信息,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比较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福建省2005年初启动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新增治疗人数和正在治疗的病人数逐年上升。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福建省累计治疗1 782例HIV/AIDS病人。治疗病人中,男女性别比2.54∶1;已婚或同居者占63.80%;感染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其中异性性传播占76.5%,男男同性性接触占12.6%,男男性接触者所占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基线CD4水平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均在200个/μL以下,其中中位数从2008年的68个/μL逐步上升至2012年的194个/μL。结论福建省艾滋病病人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时间较晚,但2008年以来逐渐有所改善;对于感染者/病人的早发现、早管理和早治疗的能力和工作力度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福建省2004-2020年成人艾滋病ART患者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4-2020年参与艾滋病ART的18244例成人患者基本情况及可能影响患者ART后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等信息,计算治疗患者的全死因病死率、生存时间和生存率,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分类回归树模型分析治疗患者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病例和对照各781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检测分析。[结果]室内烹调油烟、装修后刺激性气味、居室通风不良、吸烟、常自己炒菜可增加肺癌风险;而烧菜油温不过热和BRCA2基因rs144848 C等位基因具有保护作用。吸烟、室内烹调油烟和居住平房具有交互作用。[结论]肺癌与吸烟、环境污染有关,rs144848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终止的原因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福建省2004年1月到2013年12月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资料,共计2 639例,分析基线情况对终止治疗的影响。两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和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 639例艾滋病患者中,301例在开始抗病毒治疗后因各种原因终止治疗。艾滋病患者终止治疗的主要原因为死亡(188例,占62.46%),其次是失访(57例,占18.94%),最后是停药(56例,占18.60%)。年龄较大、开始治疗前有相关疾病及症状体征、抗体确证到启动治疗的时间间隔短和基线CD4+T细胞水平低增加患者终止治疗概率。结论加强依从性教育,在符合治疗标准后尽早开始治疗可以减少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终止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