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技术检测无颈动脉硬化超声诊断指征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及功能。方法:筛选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患者(三高组)30例,高血压患者20例,高脂血症患者20例,糖尿病患者2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及国人正常值,应用ET技术测量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及顺应性(AC),脉搏波速度(PWVβ),增大指数(AI),所得参数间进行比较。结果:三高组与正常组相比,三高患者β、Ep、PWVβ、AI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AC较正常组降低,P〈0.01。三高组与国人组相比,β、Ep、PWVβ、AI明显增高,P〈0.01,AC较国人组降低,P〈0.01。三高组与高血压组、高脂血症组及高血糖组相比,β、Ep增高,P〈0.01;PWVβ、AI增高,P〈0.05;AC较各组降低,P〈0.01。结论:①研究表明:三高患者颈动脉β、Eρ、AI及PWVβ较对照组明显升高;AC明显降低,各项参考值的改变说明三高患者动脉弹性、顺应性下降,硬化程度增加。②应用ET技术在超声确诊颈动脉硬化之前准确定量评价三高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改变,旨在寻找动脉硬化的早期预测指标,为临床早期预防大动脉病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作为滋养层体外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cells ESCs)的可能。方法:收集BALB/C小鼠3·5d胎龄的囊胚,接种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滋养层上,培养5~6d后挑取胚胎干细胞集落,胰酶消化传代。观察细胞集落生长情况,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细胞核型分析对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结果:ES细胞呈集落性生长,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具有正常核型及多向分化潜能。结论:大鼠MSCs可以作为滋养层体外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并能保持未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3.
ET技术早期评价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早期评价高脂血症分型组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材料和方法:筛选高脂血症患者42例,按血脂异常(类型)分为高胆固醇血症组(16例)、高三酰甘油血症组(13例)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组(13例),同期随机选取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ET技术测量颈总动脉弹性参数,并分析各参数与血胆固醇、三酰甘油含量及病程之间的关系.结果:①高脂血症组β、EP、PWVβ和AI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AC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②混合型高脂血症组与高胆固醇组血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组相比,β、EP、PWVβ和AI增高(P<0.05),AC降低(P<0.05);而与高胆固醇血症组、高三酰甘油血症相比,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及高脂血症的病程与β、EP、AI和PWVβ呈显著正相关,与AC存在负相关.结论:应用ET技术可准确评价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发生的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探讨颈动脉斑块显影情况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 130例患者,其中脑卒中组患者80例,对照组50例,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并发斑块者行实时造影剂增强超声造影,观察斑块显影情况。结果①脑卒中颈动脉硬化患者软斑(33/68,49%)及混合斑(22/68,32%)所占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21,9%;4/21,19%);②脑卒中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内显影率(42/68,6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斑块性质及超声造影显影情况与脑卒中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超声血管回声跟踪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功能及结构改变是导致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动脉功能改变的早期发现已作为心脑血管病早期检测的首要指标.动脉硬化对血管结构的侵犯是一个不断进展的过程,事实上在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形成之前动脉功能早已发生改变.动脉弹性(arteries elasticity,AE)减退是多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对血管壁早期损害的综合表现,是早期血管病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指标[1,2],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 TDI)技术及右室内压力变化速率(dp/dt)综合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室功能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90例肺心病患者(肺心病组)和30例单纯三尖瓣反流患者(对照组)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用血流连续多普勒测量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压(PG)及右心室室内压力变化速率( dp/dt).然后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从心尖四腔观获得右室侧壁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频谱图,测量舒张早期负向E峰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负向A蜂峰值速度(Am)及二者峰值比Em/Am,同时测量收缩期正向S蜂峰值速度(Sm).结果 肺心病组dp/dt、Em、Em /Am、Sm均低于对照组(P<0.01),Am高于对照组(P<0.01);肺心病患者右心收缩及舒张功能均减低,且dp/dt与PG呈负相关(r=-0.764,P< 0.01).结论 TDI及dp/dt可用于临床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斑蝥中毒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描述患者男,39岁。因慢性胃炎口服偏方:斑蝥15只(生炒后咀嚼服下),随后口腔颊部烧灼感,40min后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伴频繁呕吐,先后吐出鲜血及咖啡样液体约1000ml,并有两条肉样物质吐出,3h后排柏油样大便2次,约12h后排尿有烧灼样痛,尿液呈淡血水样。既往无肝肾及溃疡病史。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不同时期胚胎皮肤中的干细胞,分析皮肤干细胞的形态、分布特点及发育过程中在胎儿皮肤中的迁徙、增殖分化特征,探讨皮肤干细胞与皮肤发生发育的关系。方法 不同发育时期胎儿皮肤,取材、固定、制成石蜡切片,SP法检测整合素-β1、角蛋白19(K19)、K14、K10和PCNA的表达。结果 胚胎发育期可见整合素-β1阳性的细胞在基底层散在分布。随胎龄增加,整合素-β1表达减弱,表达范围减小。同时,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K19均在表皮基底层强烈表达。表皮分层期后,K14阳性细胞从基底层向上延伸至亚基底层。而K10作为表皮终末分化细胞的标志,主要分布在表皮的中层和外层。此外,在毛囊发育过程中,胎皮表皮嵴的细胞相互聚集成团,形成毛囊初级原基,表达整合素-β1、K19、K14及PCNA为阳性。随着毛囊的形成、成熟,皮肤干细胞主要聚集在与表皮相延续的外根鞘、毛囊隆突部及毛母质,表达整合素-β1、K19、K14和PCNA为阳性。结论 (1)皮肤的发生、发育与角蛋白的程序性改变密切相关;(2)毛囊的发生、发育受到毛乳头的诱导作用。毛囊成熟期后,皮肤干细胞主要迁移至与表皮相延续的外根鞘、毛囊隆突部及毛母质等处。此外,还发现毛乳头及其周围组织内分布着单核样细胞表达整合素-β1、K19和K14为阳性。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1β、TNF-α和IL-10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它们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组分为UC组(6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IL-1β、TNF-α和IL-10表达水平的检测: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三者在UC组、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结果UC组血清中IL-1β、TNF-α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并与临床上病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UC组血清中IL-10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发病过程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与抑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不一致,可能存在细胞因子网络的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10.
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是皮肤组织中的专能干细胞,主要位于表皮基底层及毛囊外根鞘隆突部.表皮干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增殖受周围微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