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囊性脑膜瘤临床上较少见,仅占颅内脑膜瘤的2%~7%[1-2]。作为脑膜瘤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影像诊断易误诊。本文对12例囊性脑膜瘤影像学表现及分型进行回顾分析,旨在为其诊断提供帮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胸部CT检查日益增多,因各种原因发现的前纵隔病变越来越多,尤其是最大径小于3cm的胸腺无症状结节更为常见[1]。本文主要通过69例胸腺偶发结节的CT征象分析和术后病理对照,探讨CT检查在胸腺偶发结节中的诊断及评估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通过我院影像和病理PACS系统回溯2012年1月—2017年6月间的胸腺结节患者,选取标准:因与胸腺无关疾病在我院诊治或体检期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良、恶性间质瘤CT表现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良性胃间质瘤、16例恶性间质瘤的CT表现,并对其CT表现进行对比,评估内容包括肿瘤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合并溃疡、强化程度、肿瘤内部坏死囊变程度(增强均匀性)、有无肝转移、周围浸润及合并感染等情况。结果胃良性间质瘤和恶性胃间质瘤在肿瘤形态、坏死囊变(增强均匀性)上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1);肿瘤大小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0.05);生长方式、肿瘤强化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恶性间质瘤并可发生溃疡、坏死囊变后合并感染、腹部脏器(主要是肝)转移及周围浸润及少见的淋巴结肿大等。结论胃良性间质瘤与胃恶性间质瘤CT表现上存在多方面差异,熟悉其CT表现差异有助于在术前对两者做出准确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免疫缺陷者颅内原发性淋巴瘤(IPML)的MRI形态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非免疫缺陷者IPML的MRI影像资料,分析其形态学特点。结果 27例均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单发23例,多发4例;位于大脑半球21例,其中白质区18例;肿瘤直径3.0~5.0cm者15例;平扫T1WI、T2WI显示肿瘤实质接近脑灰质信号分别21、19例,实质明显强化21例,中度强化4例,不强化2例;19例边缘见分叶征或"脐样"或"缺口状"切迹;9例中心有类圆形小灶性无强化区;18例瘤周水肿超过强化瘤灶直径1倍以上。化疗和/或放疗24例,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全面分析非免疫缺陷者IPML的MRI形态学特点,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锥形束CT(CBCT)对人工耳蜗植入(CI)术后耳蜗内电极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因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行CI术患者16例,术后行高分辨率CBCT检查和64排螺旋CT植入侧扫描,比较两种检查在测定耳蜗内电极的位置、计数电极数、测量电极植入深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8例患者植入COCHLEAR公司22个电极人工耳蜗(NucleusCI512),8例患者植入NUROTRON公司24个电极人工耳蜗(CS-10A)。两种检查对CI术后耳蜗内电极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率CBCT优于64排螺旋CT。两种检查对CI术后耳蜗内电极位置判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排螺旋CT直接法测得CI术后耳蜗内电极植入深度>CBCT直接法>CBCT间接法,CBCT间接法测量电极植入深度更加接近于术中实际测量值。结论高分辨率CBCT不但能显示耳蜗内电极位置,并能清晰显示及测量耳蜗内电极植入深度、数目等指标,在CI术后可以代替多排螺旋CT进行耳蜗内电极的影像学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最大径≤3 cm的胸腺上皮肿瘤(TE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经病理证实的最大径≤3 cm的TET病例的病理、影像学资料,根据WHO 2004标准进行组织学分型,将病例分为低风险胸腺瘤组(A/AB/B1型)、高风险胸腺瘤组(B2/B3型)、胸腺癌组(C型),分析各组TET的CT征象,包括病灶的形状、边缘是否光滑、是否伴有棘状突起、是否伴有瘤周小结节、强化程度、胸膜侵犯征象、周围脂肪间隙等.各类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样本量过小时,采用Fisher精确试验.结果 低风险胸腺瘤(27例)较高风险胸腺瘤(23例)及胸腺癌(6例)更常表现为规则的类圆形的形态(χ2=73,P<0.001;χ2=116,P<0.001),纵隔-肺界面更易呈膨隆状(χ2=3.41,P=0.046;χ2=7.39,P=0.01);高风险胸腺瘤、胸腺癌较低风险胸腺瘤更常见边缘模糊、棘状突起、胸膜侵犯等征象(P<0.001);胸腺癌较高风险胸腺瘤更常见边缘模糊、棘状突起、胸膜侵犯等征象(χ2=11.5,P=0.009);B2型胸腺瘤与胸腺癌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1.52,P<0.001),然而B3型胸腺瘤与胸腺癌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6.96,P=0.07).结论 MSCT可准确显示病灶的形态、边缘、瘤周情况、强化程度及胸膜侵犯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胸腺瘤的组织学分型,可为术前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问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tumors,GISTs)为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问叶组织的肿瘤,报道日渐增多,其中义以胃问质瘤占多数,而胃神经鞘瘤则较为罕见,并常误诊为胃问质瘤,作者自2006年10月至2013年2月回顾性分析6例胃神经鞘瘤与12例胃良性问质瘤的CT表现,并对比分析,以探讨CT对胃神经鞘瘤与胃良问质瘤问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输卵管结核的X线表现,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对输卵管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输卵管结核30例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摄骨盆平片、充盈相及弥散相.结果 输卵管僵直铁丝型8例,串珠状型8例,壶腹部花蕊样积水型6例,峡部梗阻型6例,单侧宫角边缘呈锯齿状改变2例,宫角阻塞型4例,宫体粘连充盈缺损3例,子宫三叶状改变3例,静脉及淋巴管造影剂逆流12例.本组30例中有肺、胸膜结核史20例;小肠、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脑膜结核、骨结核各1例.结论 结合病史,子宫输卵管造影对输卵管结核能做出明确诊断,并能判断输卵管、子宫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对胸腺区偶发结节(最大径≤3cm)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无临床表现的胸腺区偶发结节的CT征象,对照术后病理,评估CT对偶发性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 69例胸腺区结节中,胸腺囊肿40例,胸腺瘤14例,胸腺癌3例,支气管源性囊肿3例,脂肪瘤2例,胸腺增生4例,胸腺退化不全2例,畸胎瘤1例。无强化的胸腺区结节,多数为非胸腺瘤的良性结节,如同时具备具有三角征、尖角征、结节与纵膈-肺边界平直的结节,则多数为胸腺囊肿,增强后强化不均、结节-肺边界膨隆多可能为胸腺瘤,如同时出现结节边缘见棘突及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则需警惕为胸腺癌。结论 CT对胸腺区偶发结节良恶性的鉴别及侵袭性的判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