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间空气中刺激性气体SO2 含量的检测 ,是依照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主编的《车间空气监测检验方法》(第 3版 )中“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1] ”来进行的。此法亦是《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劳卫分册 ) ,检验SO2 气体的规定操作方法[2 ] 。为此 ,用该法对新组建的黄河化工集团山泉分公司硫酸生产线进行检测。但是当用碘量法对配制出标准曲线的SO2 标准贮备液进行标定时 ,无论是空白“A”瓶还是待测贮备液“B”瓶 ,均产生红色沉淀物 ,使实验无法进行 ,为了能找出原因 ,现分析如下 :1 步骤与方法1 1 步骤 该比色…  相似文献   
2.
红细胞锌原卟啉(简称ZPP)与血红蛋白(简称为Hb)积值以其结果稳定、精确及仪器操作简捷等优点成为诊断慢性铅中毒的主要指标之一。但由于地区之间的差异,参考其他地区ZPP·Hb值95%上限标准与我市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为了能够准确反映我市的本底情况,为今后对我市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与血液有关的各类疾病的诊断及铅作业工人的筛选提供科学的参考,我们以包头地区非接触铅的健康成人进行调查研究,具体如下。1 对象选择 选择包头地区无铅接触史、非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等有关血液方面疾病、无肝、肾疾患以及近期未服用影响卟啉代谢药物的  相似文献   
3.
4.
<正> 长期从事铅作业的工人,由于有害物质铅的影响,会造成该环境中特别是直接接触的一线工人机体内ZPP的含量高出非接触铅健康成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目前ZPP指标已是诊断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主要项目之一。为了摸清ZPP增高者对血中该物质的代谢情况,为今后对铅超负荷者的诊断,铅作业工人筛选的时限及中毒治疗后血红素合成情况提供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摸清用荧光测汞仪对高含汞及硫类化妆品的分析条件,以供实际应用。方法:采用智能冷原子荧光测汞仪,对该类样品采用二次稀释法,使经处理的进样峰值处于工作曲线要求的范围内,通过对各类化妆品采用标准加入法和变异系数进行分析。结果:其回收率97.8%-102.0%间,对每类化妆品的同一样各进行10次平行试验,其CV为0.87%-1.51%,另外,含硫化妆品在消化中能与汞形成不溶于HNO3+HClO4的HgS↓,使所检测出的汞含量与实际含量不符,通过利用王水作消化液对30份含硫样品分析,2种消化液对样品回收率在统计学处理上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荧光测汞仪测定高含汞样品,是一种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要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车间空气中刺激性气体SO2含量的检测,是依照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主编的<车间空气监测检验方法>(第3版)中"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1]"来进行的.此法亦是<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劳卫分册),检验SO2气体的规定操作方法[2].为此,用该法对新组建的黄河化工集团山泉分公司硫酸生产线进行检测.但是当用碘量法对配制出标准曲线的SO2标准贮备液进行标定时,无论是空白"A"瓶还是待测贮备液"B"瓶,均产生红色沉淀物,使实验无法进行,为了能找出原因,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长期从事铅作业的工人,由于有害物质铅的影响,会造成该环境中特别是直接接触的一线工人机体内红细胞锌原卟啉(ZPP)的含量高出非接触铅健康成人的几倍甚至十几倍,目前ZPP指标已是诊断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主要项目之一[1].为了摸清ZPP增高者体内  相似文献   
8.
9.
包头市正常人群红细胞锌原卟啉正常值范围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包头市正常人群红细胞锌原卟啉正常值范围的确定包头市防疫站(014030)李俊峰,邢补泉,郝晔波,李永平,胡功成为了确定我市正常人群中ZPP的正常值范围,我们对包头地区非接触铅的正常人群进行调查研究。选择包头地区无铅接触史,无贫血及其他血液病,无肝、肾...  相似文献   
10.
氯丙醇脂肪酸酯(MCPD酯)、缩水甘油脂肪酸酯(Gly酯)是食用植物油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潜在污染物,进入人体胃肠道后在胰酶作用下可水解释放出具有致癌性的氯丙醇[1]。食用油中氯丙醇酯、Gly酯污染已成为近年来新出现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之一。自2016年已连续三年作为国家下达的“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风险监测”的重点检测项目,其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但《2018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2]中“食品中脂肪酸氯丙醇酯含量的标准操作程序(第一法)(简称第一法)和食品中脂肪酸氯丙醇酯含量的标准操作程序(第二法)(简称第二法)”,在样品前处理阶段方法各异。为探讨其优劣,现做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